大道至简—儒释道的三大境界

  三句话,九个字,就阐明了儒、释、道的最高境界。

儒家的最高境界是:拿得起。佛家的最高境界是:放得下。道家的最高境界是:想得开。历史上还曾有过其他的人生最高境界说。正好可以与儒释道这三大境界对照参悟。

  跟儒家学拿得起。儒家是追求入世,讲究做事的,要求奋发进取,勇于担当,意志坚定,概括为三个字,就是“拿得起”。什么是“拿得起?”且看这个“儒”字,左边一个“人”,右边一个“需”,合起来就是“人之所需”。人活世上,有各种精神或生存需求。去拿,并且拿到了,拿对了,就是拿得起。怎样才能拿得起?王国维的《人间词话》说:凡成大事者,必经三重境界。

  第一重境界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独上高楼,远眺天际,正是踌躇满志,志存高远,一腔抱负。人生,志向决定方向,格局决定高度。所以做事,要先立心中志向,成事,要先拓胸中格局。

  第二重境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事情是要去做才能成的,成越大的事业,需要越大的努力和付出,甚至要经受越大的磨难和困苦。

  第三重境界是“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说的是经历磨难而逐渐成熟、成长,最终豁然贯通,水到渠成。

  跟佛家学放得下。佛家是追求出世,讲究清静的。要求能看到“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做到“照见五蕴皆空”。概括为三个字,就是“放得下”,什么是“放得下”?且看这个“佛”字,左边一个“人”,右边一个“弗”。弗的意思是“不”,合起来的意思就是“不人”和“人不”。不人就是无人,也就是放得下自我,摆脱私心的捆缚。人不,就是懂得拒绝,也就是放下欲望,超脱对外物的追求。这两点做得到,就是放得下。

  如何才能放得下,唐代禅宗高僧青原行思曾提出参禅的三个境界。

第一重境界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人之最初,年少之时,思想是简单的,看到什么,就是什么。人说什么,就相信什么。这样看待世界,当然是简单和粗糙的,往往只是看到事物的表面。但同时也正因为简单而不放在心上,不受其困扰,这就是放得下的心境。只是太脆弱,容易被现实击碎。

  第二重境界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经历的事越多,就发现这个世界的问题越复杂。经常是黑白颠倒,是非混淆。于是不再轻易地相信什么。大多数人都困在这一阶段,虽然纠结、挣扎、痛苦这恰恰是顿悟的契机。看到了,才能出来,经历了,才能明白。

  第三重境界是“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看的够了,经历的多了,悟的深了,终有一天,豁然顿悟。明白了万般只是自然,存在就有存在的合理性,生命会走向灭亡,繁华终会落尽,那些你认为好的、坏的、对的、错的,都会在规律里走向其应有的结局。这个时候他就不会再与人计较,只是做自己,活在当下。面对世事芜杂,只是一笑了之。这就是放下了。

  跟道家学想得开。道家是追求超世,讲究自然的。要求心明大道,眼观天地,冷眼看破。概括为三个字,就是“想得开”。什么是“想得开”?且看这个“道”字,一个“走”字旁,加一个“首”字,就是走脑子,动脑筋,要想透彻,凡事依胸中透彻而行,尽量顺应规律。合起来就是,要明道,并依道而行。这种智慧,就是想得开。

如何才能想得开?哲学大家冯友兰曾提出“人生四重境界”说,其中最高的那重境界,正是道家境界。

一是自然境界。有些人做事,可能只是顺着他的本能或者社会的风俗习惯,而对所做的事情并不明白或不太明白。这种“自然”并非道家的那个自然,而是混沌、盲目、原始。人云亦云,随波逐流。

  二是功利境界。有些人会为了利己而主动去思考和做事,虽然未必不道德,却必然是功利的,容易走向自私自利,损人利己。

三是道德境界。有的人已经超越了自身,而开始考虑利人,为了道义、公益、众生福祉去做事。他们的眼界已经超越了自身而投向了世间。胸中气象和站立高度已经达到精神层次。

四是天地境界。当一个人的视野放到了天地宇宙目光投向了万物根本,他是就抵达了天人合一。这种境界,就是道家的境界。这四重境界,境界越高就越想得开。

综上:儒家拿得起,佛家放得下,道家想得开,合起来其实就是一句话:带着佛家的出世心态,凭着道家的超世眼界,去做儒家的入世的事业。这也正是南怀瑾大师所说的: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大度看世界。

更新于 2020-03-05
打开美篇,查看更多内容
(0)

相关推荐

  • 人生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作为龙的传人,人生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儒.释(佛).道 作为中国文化的三大支柱,平分秋色之中又可三教合一. 学习儒释道的最高境界:儒家的最高境界是"拿得起",佛家的最高境界是&qu ...

  • 【第五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通往佛缘寺的路/双井铺

    通往大众山佛缘寺的路有两条.一条从桃花新村拾阶而上.穿过始建于20世纪90年代的大众山居民小区.七拐八弯约四百左右台阶,入佛缘寺大雄宝殿前山门.另一条从环城路进入魏源公园铜像广场,开车直达佛缘寺后停车 ...

  • 茶去儒、释、道三教

    茶作为一种饮品,儒.释.道三家都将其融入日常生活之中,是佛家把茶广泛推向社会,是道家最早以茶自娱,而把茶演变为文化的原自儒家. 三家又各自从茶的品饮中求道悟理,获得精神寄托. 儒家从茶道中发现伦常.道 ...

  • 渊回国学:儒释道的三层境界,从爱好到像南怀瑾曾仕强一样的大师

    渊回国学:儒释道的三层境界,从爱好到像南怀瑾曾仕强一样的大师 喜欢学习儒释道国学传统文化其实并不分你,我并不分高下,也并没有什么所谓的境界. 但是,有些同学把这个问题提出来了,渊回就暂且来分析一下. ...

  • 儒释道的三大教主几乎同时降临世间,合力打造东方智慧

    文化是,或者说应该是,对完美的研究和追求;而文化所追求的完美以美与智为主要品质.-阿诺德 非常神奇,对中国人思想文化影响最为深远,对中国人人格塑造影响最为深刻的三大教主,老子.孔子和乔达摩·悉达多(释 ...

  • 渊回修行:什么是开悟?证道之后要干嘛?什么是道?儒释道的境界

    渊回修行:什么是开悟?证道之后要干嘛?什么是道?儒释道的境界 开悟其实很简单,如果开悟是复杂的话,那就不叫开悟了.换句话说,人人都是开悟的.只不过是我们每个人都被,自己局限住了.自己告诉自己,自己欺骗 ...

  • 儒释道的境界

    [周末悦读]      文摘-- 儒家的敬,道家的静,佛家的净. 拿得起,放得下,想得开.带着佛家的出世心态,凭着道家的超世眼界,去做儒家入世的事业. 从"相忘于江湖"的生存理念. ...

  • 中国古代神话考(九)--原生神话与儒释道的相互影响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之一的神话,在其发展过程中与儒家.道教.佛教互相影响.互相作用,表现出很强的融合效果. 东汉时期随着佛教传入.道教兴起,中国逐渐形成了儒释道鼎立的文化格局,不过三者之间的关系并非水火不 ...

  • 一个集儒释道三大文化于一体的城市

    中国的三大宗教,儒家.佛家.道家,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儒释道三教,而他们三家的圣地嘛,儒家的在曲阜,道家的湖北武当山,佛家的在五台山.而有这么一个地方,既是佛教净土宗的发源地:又是道家宗师葛洪开炉炼丹,济 ...

  • 特约专栏|儒释道的共同提醒 作者:王瑛

    儒释道的共同提醒 文/王瑛 [忍]       忍,在儒释道文化中都占有重要地位.儒家说,  "必有忍,其乃有济:有容,德乃大."释家说,  "得成于忍."道家 ...

  • 儒释道的最高境界:三句话,九个字

    所谓道不远人.大道至简,作为中国文化三大支柱的儒释道,其实并不高高在上,而是与我们的人生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对此蒙牛老总牛根生说得很精彩,他说:儒家的最高境界是"拿得起",佛家的最 ...

  • 四月的三种期盼,藏着儒释道三大智慧

    四月 ■ 文|国粹君,图网络. 人间四月天, 真是应了<老残游记>里的那句: 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 无一处不伏贴: 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 无一个毛孔不畅快. 纵观四月的&q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