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如何用产品经理思维去创作一本小说?

几年前一本《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更是让大多数人立志进入互联网行业当产品经理

这里我们就把我们的书当成产品,利用产品经理的思维去创作它,运营它

一个优秀的产品经理应该善于发现需求,做出优秀产品,注重用户体验,积极运营

我们创作小说时应该想一想

我们的小说满足了用户什么需要?

用户为什么不去看电影打游戏和朋友玩而去看小说?

用户为什么看你写的小说而不看别人的?

我们首先应该明确一点,这是一个物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

科技的发展让大多数人摆脱了衣食等基本需要

人们从而有时间去娱乐去追求更高层次的需要

现在市场上的任何产品基本上都处于供过于求的状态

市场经济的本质矛盾还是生产过剩,消费不足

所以我们要全球化开拓新的市场,我们要寻求科技革命创造新的市场

拿小说来说,古代没有多少人识字,会写字的人更是凤毛麟角,那时候的文学作品少之又少

现在呢,文盲基本消失,任何人都会写上那么几段

互联网的普及,进一步促进了信息大爆炸

从平台生产内容到专业生产内容到用户生产内容

每一天,互联网上都生产创作了数以亿计的内容

可以说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一个人只要有一部能上网的手机,就能在网上发表意见,创作文章,录制歌曲,视频……

这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信息爆炸造成了无数的信息噪声甚至污染,个人越来越难以脱颖而出,无数用户沉浸于碎片化阅读,获取虚假的满足感

互联网只是文学创作的一个载体

过去的小说只要内容好,满足时代需要就能火

现在已近是酒香也拍巷子深的年代了

产品和运营谁先行?

笔者还是觉得产品为王,内容第一

产品有了美誉度并且能够满足用户需要,创造用户价值,再进行推广运营,追求知名度。这是最保险的做法

如果把推广运营放在首位,短期内可能获得大量用户,但产品质量跟不上的话,长期来看还是得不偿失的,不过这样做能迅速占领市场

两者各有优劣,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我们创作小说还是要把小说的可读性放在首位,小说好看了,用户自然会买账

那些靠运营包装打造起来的作家和小说,往往是赚一笔就走,做的是短期买卖

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样的小说读者才买账?

换句话说读者需要什么类型的小说?

首先我们要明确用户群体

即我写的小说是给谁看的,给男的看?女的看?哪个年龄段的看?那个阶层的看?哪个……

然后细分市场

即我要创作那种类型的小说,爱情小说?青春小说?官场小说?历史小说?推理小说?

最后是挖掘发现该市场该用户群体的需求

即他们为什么读这么一本书?

为了爽?为了学知识?为了显得自己有态度?为了……

这里笔者举个例子吧,四娘郭敬明的书为什么早期大火,还有《小时代》系列电影口碑那么差,为什么用户还挤破脑袋去看?

因为人家定位定的准,你认为人家的书差电影烂,是因为你不是人家的目标用户

四娘早期的目标用户就是三四线小城市没见过什么世面但又对上层社会有所憧憬爱做白日梦有一点公主病的小女生

她们可能是初高中生,可能是涉世未深的小孩……

而四娘作品的主要类型算是青春伤感类的,辅之以都市、玄幻、校园等背景,抓住这些小女生对上层社会的憧憬,中二年纪莫名伤感需要得到共鸣理解等需要,大大火了一把。

近几年张嘉佳,大冰等作家火了,什么《从你的全世界路过》、《阿弥陀佛么么哒》……

你说没读过都不好意思说自己爱看书

其实他们抓住的目标群体也是一二线城市,生活苦逼想出去看看兜里没几个钱想谈恋爱又怕被伤害的年轻人,这算是都市情感暖心类型小说

中国很多年轻人(涉世未深的大学生,北漂……)都飘在外面,一方面内心孤独偶尔会怀疑自己的生活因此需要有东西来慰藉他们

另一方面这几年旅行梦想读书小清新文艺情怀匠人这几个词大火,人们想让他人认为自己有情怀(虽然这个词被罗永浩玩烂了,哈哈),因此需要得到一件东西来证明一下

正好一本书打着情怀文艺的标签,又花不了多少钱就能买到手,这个市场也就繁荣喽

连《你的孤独,虽败犹荣》,《谁的青春不迷茫》、《陪安东尼度过漫长岁月》、《愿有人陪你颠沛流离》这种笔者眼中的烂书都能火

其实前面两位的书,笔者觉得也不咋样,只能说这个市场太不理性了

人们说群众的眼睛都是雪亮的,但真理总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大部分人只是乌合之众而已

如果你想挣钱,一定要读各种心理学经典书籍

然后细分一个市场,选择目标人群,分析他们的需求需要,开始创作

如果发现不了怎么办,就跟风吧,不过一定不要无脑跟风

四娘的作品跟风的人太多了,最后发展为各种霸道总裁各种玛丽苏

当前笔者还是推荐跟风张嘉佳,大冰,安东尼等所谓的“文艺”“情怀”作家,他们早期的始祖是三毛,安妮宝贝…

这个市场现在热度正在减退中,不过进入还能分一杯羹

首先你文笔要“好”,善于堆砌词汇,或是故弄玄虚

其次要学会无病呻吟,多用泪流满面,颠沛流离,朝九晚五等装x词汇…

最后要自己要自吹自擂,书中人物要“作”,书中内容,情节等最好让读者读完什么也想不起来,然后好像又获得了一种虚假的满足感和感动

年前咪蒙“老师”的《致贱人》《致low逼》刷爆了微信朋友圈,一个科班出身的人也通过各种拙劣的文字来挑逗读者情绪,为了流量变现不择手段

我们这个时代,虽然物质极大地发展了起来,但大多人的审美和情感需要还是停留在很落后很低级的层次

笔者相信以后人们的审美和情感需要一定会上一个甚至n个台阶,因此中高端的情感需求在市场上还有很大的开拓空间

我希望大家能生产较高层次的内容,这也算是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

从郭敬明到张嘉佳,虽然有人说郭敬明再烂,好歹小说是有剧情的,张嘉佳全书就是一qq伤感签名大全,但笔者认为读者的审美和口味还是有所进步的

寻找需求

写小说的话,需求从哪找?

一是去各大网络书城看看里面大火的书籍是什么类型的,读者评论如何?

二是善用搜索引擎和社交工具,去贴吧、知乎、微博等社交工具上看人们讨论的热点是什么,迷茫的是什么……

三是看自己身边的人在读什么书,或者从自己和同龄人身上找需求,我们这个年龄段这个身份的人内心最需要什么最缺什么对什么不满?我们需要什么类型的作品来满足自身情感需要?

找到需求后

我们需要创作需求文档,把需求归类,总结

设置角色人物和用户使用场景

比方说我们身边的同龄人感情上遇到问题不知道怎么解决,知乎上大热的话题有两性关系、爱情、男女朋友,微博,空间有很多女性用户爆照,晒美食……

我们总结一下,二十岁到三十岁之间未婚的年轻一代女性群体(还可细分具体职业,收入,地域等),渴望得到爱情或不知道怎么处理好亲密关系。希望得到认同,热爱生活并且享受生活,与老一辈观念差异较大,可能是月光族,可能不结婚只谈恋爱……

她们的需求是得到认同有人跳起来说你是对的你是对的别人都是错的,得到关爱既有人嘘寒问暖又有人助力血拼……

然后你可以设置任务角色

比方说:李小姐,女,21岁,普通二本大学学生,最近身边的人都有对象了,开始注重自己的外貌衣着,热衷打扮,想找一个对象但不知到为什么没人追,很迷茫

张女士。女,26岁,初入职场,“月光族”一个,身边有人追但不知道选哪一个才好,渴望亲密关系在接近的时候又想逃离

……

最后设置用户使用场景

即用户什么时候读你的书

睡觉前?坐公交地铁时?上课看课外书,上班磨洋工时?

分析好以上要素,我们就创作以她们为目标用户满足她们需要的作品

谨记一点:你的产品不是人民币,做不到人人都喜欢

只要你的目标用户觉得好,用着爽,为产品付钱就行了

用户体验三大核心原则

别让用户等,别让用户想,别让用户烦

别让用户等

在产品上我们要保障产品的流畅度,及时处理bug,及时更新加入新功能

因为这是一个任何产品都供过于求的时代,产品的可替代性非常强

拿互联网网站来说,如果加载页面时间过长,用户会果断关掉该网页

大多数用户一般同时打开好几个页面,哪个最快显示出来用户就看哪个

我们创作小说的话,如果是在网站上每天更新网文,或是每天在公共号、微博等ucg产品上更文,一定要做到

1:设置固定时间段发文

2:争取做到每天持续更文,做不到的话要做到每月每周更新有规律

小说内容要做到不拖沓,背景介绍最好迅速带过,小说的主人公应该迅速脱离他原来熟悉的世界,进入陌生的世界,遇到困难

我们做的是产品,不是文学作品

最好开篇就抛出一个事件(困境),吊住读者胃口。读者的耐心是有限的,开头如果不吸引人的话,他们就可能迅速略过看另一本书了、笔者以后会专门抽出几期来讲如何写好开头

大家还可以学习学习如何写好标题(非小说书名),制造噱头,吸引读者阅读

其实笔者对这种做法一向是嗤之以鼻的。

现在很多公关号,头条号为了搏流量搏关注,大都制造一个吸引人的标题,读者点进去却是空洞的内容

如果你的小说内容确实好,尤其是开头就能牢牢抓住读者眼球,当一当标题党无可厚非

这样做的风险是人为提高读者对文章内容的期待,读者期待过高,而文章内容一般时,大多数读者会大骂“坑爹”果断退出

别让用户想

大家使用手机安装应用时,一定遇见过很多奇葩的应用,比如无法注册啦,找不到核心功能入口啦

一方面我们嘴上要说用户是最聪明的,心里可以把他们当成该产品小白,产品设计一定要简单简约简便

另一方面最好别给用户太多选择甚至不给用户选择,大多数用户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选择过多时反而纠结不做选择,这样还不如我们直接替他选择

利用用户的懒惰心理,百度早期推广app时下载一个应用就会帮用户自动安装其他应用

运用到小说上就是小说出场人物一定不要过多,人物称呼最好统一,龙套角色直接代称别起名字

小说人物过多,名字过多的话,用户一般会觉得眼花缭乱,找不着北

大多数人读不下去《百年孤独》,一个主要原因是里面一个家族人物全是一个名字,而且其他人物的名字又长又难记

小说主线最好有一条明显一条暗线,支线不宜过多,多了的话用户会纳闷这本书到底讲的啥

比方说主线就是主角们冒险寻宝,一定不要插入太多与冒险寻宝无关的支线,比方说同时插入主角学习野外生存知识,主角泡妞把妹,主角家中发生事故……

小说主角最好是男女双主角,如果一个五人团队中每人的出场时间和人物经历都差不多的话,会变成文中人人都是主角读者眼中没有主角的尴尬场面

别让用户烦

也就是别让用户讨厌,我们要让用户在使用产品是心神愉悦,在用户不使用产品时做的不打扰用户

用户对某杀毒软件的吐槽,杀毒软件自己反而是最大的病毒

运用到小说上就是作者创作的主角角色一定不能让用户讨厌,你需要调查你的目标用户心中憧憬什么样的人,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创作的角色形象最后能完成用户的憧憬

韩剧里痴情帅气有钱霸道专一的男主男配大多满足了目标用户对最佳伴侣的憧憬

小说情节上最好不要出现男主女主并肩战斗最后没有在一起女主或男主跟别人跑了的情节,即使中间有一方跟别人跑了,最后一定要在一起

如果目标人群是男性的话,最好不要出现ntr情节,即主角的对象或潜在对象被别人把上了,相信我,普通人只会幻想女神是自己的

运营的话,早期一定要做好内容,在微博上,豆瓣上,贴吧上,天涯上等社交工具上都可以推广

前提是必须软推,而且你推广的内容确实能带给用户一定价值

当年明月就是早期在天涯上发文的,积累一定用户后出实体书。

互联网时代,所有看到你小说的人都是你的用户,最后肯为你的小说付钱的人,是你的客户

所以大家早期一定要免费,并且持久创作符合目标用户需求的作品

罗胖的跨年演讲说的很好,用户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由时间计量的

有的产品让用户沉浸甚至痴迷,用户在里面度过了大把时间,得到的是空虚感,这和上瘾没有什么区别

有的产品让用户愉悦,用户心甘情愿地把时间交给这样的产品,以后还会继续使用该产品

而小说则是要和影视、游戏等同样占据用户娱乐时间的产品竞争,如果你的小说只是让用户在读的时候有快感,读过去后用户大脑空白甚至后悔阅读的话(比如说大部分网文),其实是没什么竞争力的

如果你的小说不仅仅占据用户的娱乐时间,而且还能让用户有所思考有所成长的话,也就占据了用户的学习(成长)时间

第一种类似烟酒,带给用户一种虚假的满足感和麻醉感,虽然会让用户上瘾,但是从长期来看用户心理上会越来越抗拒这些东西

第二种则是真正满足用户需求,对用户有价值的产品,比方说一个恐惧亲密关系的用户看了你的小说学会处理与他人之间的亲密关系了,你的产品就是好产品

如果该用户看了n多霸道总裁等爱情小说,自己不仅没有得到成长,还不断强化男人没一个好东西这样扭曲的价值观,这样的产品就不会长久

美好时光

再谈需要

马斯洛需求理论把人的需求分为

基本需求,即满足自身能够生存下去的需要。比方说能够吃得上饭

安全需求,即不受威胁,侵害的需要。比方说没人抢走我的饭

社交需求,即渴望得到认同,接纳的需要。比方说自己不是孤零零一个人吃饭,而是和家人和朋友在一起吃饭

尊重需要,即渴望得到公平对待,不受侮辱嘲笑的需要。比方说自己不用必须下跪才能吃得上饭或自己吃饭时不会有人往碗里吐口水

自我实现需要,以上需要都得到满足后,人会思考自己存在的意义,自己能够成为什么样的人,人有了对美的需要和自我成长的需要。

比方说自己会思索人为什么要吃饭,自己不仅要求吃得饱,吃得安全,吃得好,还要求吃得开心,吃得有美感,吃得有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多数老百姓基本上满足了基本需要,即能够保障自己不被饿死冻死,安全需要和社交需要也在逐渐得到满足,有房子住,有人交流(社交网站的兴起),丈母娘买房刚需……

网文的兴起满足了很多人异常的尊重需要

网文中的退婚流,即主角家庭突遭变故,被退婚,主角奋发图强,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自己变强变牛后,原来退婚的未婚妻一家又死乞白赖地要求主角娶亲,主角往往会要求原来的未婚妻做妾或是不屑一顾狠狠羞辱一顿那些曾经羞辱过自己的人

很多读者就喜欢这样的套路。没办法,大多数人包括笔者平常在生活里就是一p民,为了基本需要苦苦挣扎,哪谈得上去实现尊重需要,就在网文里好好yy一把,爽一把喽

这对于产品经理老说,是一件好事,还有那么多中高层次的需要没有被挖掘,被满足

大多数人不想要空洞的民主自由富强平等

只是想有尊严的活着,免于匮乏免于恐惧的活着

人们不会在睡梦中被拖走然后住所遭到强拆

人们不会去外地旅游惨糟暴打却投诉无门

人们不会去机关办事屡遭白烟却觉得无能为力

人们不会被伤害后想的不是怎么维权而是去伤害更弱小的人

人们不会觉得这个社会就是这样了很多丑恶是理所当然的,从而去适应丑恶,融入丑恶成为丑恶

没办法,基本需要安全需要都很难得到满足,你让他们怎么去追求较高层次的需要。这个世界,总归会变好的

小说也需要互联网思维

《旧天堂》是一本短篇小说集,写的是一帮奇奇怪怪的人,他们离开一个叫“月拢沙”的小地方,进入城市,发生了千奇百怪的故事。这些人平凡、普通,带着传统农业文明的憧憬。

一个农村老大姐进入城市的第一天,做了三件大事——吃龙虾、住总统套房、找小姐;有的故事很悲怆,一个动物园饲养员,为了让孩子游一次动物园,不得不铤而走险……

这,就是钟二毛新出版的短篇小说集《旧天堂》,里面充斥的是各种奇奇怪怪的人,比如魔术师、二手书店老板、街头霸王、独居老人、按摩女郎等,而正是他们,构成了今天城市生活的一个新面相。

这些人平凡、普通,带着传统农业文明的憧憬,但在城市中,既没找到新天堂,又没能留住旧天堂,他们该何去何从?钟二毛为您解读。

想写出人在异乡的漂泊感

《旧天堂》是一本短篇小说集,写的是一帮奇奇怪怪的人,他们离开一个叫“月拢沙”的小地方,进入城市,发生了千奇百怪的故事。

本集一共有8个短篇小说,这些短篇小说都在《天涯》、《长江文艺》、《民族文学》等文学期刊上发表过,有的被《小说月报》、《小说选刊》转载过,也获得过一些文学奖项。

2003年,正是中国网络文学的爆发期,我一时兴起用了两个礼拜,写了自己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写完后贴到文学论坛里,点击率很高,2005年顺利出版。出版之后,虽然很畅销,但我自己觉得写得非常烂,烂得自己很少提起它。这以后,一直到2009年,我停止了写作,读了一批文学经典,开始正儿八经琢磨“小说”二字。

2009年春天,我再次写作,从短篇小说开始。当时人已经33岁了。我坚持认为,这是我真正写作的开始。尽管如此,与写作的同行相比,我的创作量少得可怜。2009年至2014年,5年时间,不过写了十二三个短篇小说,其间写了3个长篇小说,有两个出版了,分别是2012年的《我们的怕与爱》、2014年的《小中产》,还有发表在2015年6期《小说月报·原创版》的《完美策划》。

我的写作有个特点,就是规划性很强。短篇小说,我想到的是一个系列一个系列地写。第一个系列,我称之为“月拢沙”系列。因为八个故事里的主人公,都来自一个叫“月拢沙”的小地方。“月拢沙”是我虚构的一个地名,有时候是一个村庄,有时候是一个小镇,或者小县城。

“月拢沙”系列,聚焦的是生活在一线城市的外来人口的生活困境和精神状态。这些外来人口,不一定就非常底层,不一定是农民工和流水线工人,有的可能在城市里还买了房,但他依然不属于这个城市。《大雾》写的就是一个在城市干了多年的的哥,在城里买了房,但到了决意要生孩子的时候,还是回到了乡下。《向西去》写的是一个独居老人,住的都是儿子买的高档楼盘,但老人连夜走路都要回故乡。

我的故乡去哪儿了

这些小说,我想写出这个群体的漂泊感、无力感、绝望感。城市里待不住,故乡可以回但回不去,即使回去了最后还是重返大城市。这是一种非常绝望的感觉。这种感觉,跟中国社会转型期农村土地荒芜、乡村文明与秩序基本丧失有很大关系。他们的故事,就是中国乡村文明基本丧失的故事。他们的故事,就是中国故事。

这也是我取名“月拢沙”的原因。少年记忆里,夏天最美的一幕就是月光照在河边的沙地上。我用一个极美的地名,纪念永远不可能回来的乡村和乡村文明。

书名取名《旧天堂》也有这个意思。同时,《旧天堂》本身是书里的一个小说名字。

小说家写小说一般分为经验写作和思考性写作。经验写作就是写自己的感受、个人记忆,永远跳不出“我”,所谓的“我手写我心”。思考性写作,更注重题材是否切中了这个时代的要害,是否对当下人的生活有所反思。我是属于后一种。这可能跟我的职业有关。我当过3年警察和10多年的新闻记者,喜欢观察、思考。发现并准确归纳总结当下人们的生存状态,我有这个信心。

因此,我的短篇小说更讲究故事的时代感、语言的幽默、结局的荒诞性。用通俗的话讲,更接地气一些,自然,阅读障碍也要小一些。

出版前,我把书里的一个篇章《小镇青年》放出来,传播如此广泛,是我意料之中的。

《小镇青年》写了南方小镇青年的日常生活,看赌场、放高利贷、引诱女孩和自己谈恋爱然后逼女孩卖淫,以及一些随意的性行为。这个小说有流行的元素:暴力和性。很多网友留言说,这个只有四千字的短篇小说,颠覆了他对家乡的所有认识,尽管自己每年都会回家一两次。也有人留言说,这是这几年读到最震撼的一个故事。

今天小说也需要互联网思维

《小镇青年》80%的细节都来自一个小镇青年的真实诉说,除了结局。结局我必须虚构,否则整个故事就是一个口述实录了。

这个小说传播很广,但从艺术性的角度,不是我这本书里最好的小说。这就是大众口味与艺术之间的距离和偏差。这种距离和偏差是允许的。一个作家的职责就是尽量缩小这个距离和偏差,打通阅读障碍。可是偏偏有很多作家喜欢装高冷,觉得自己的作品很难读,那就是艺术价值高。这样的心态,只会让小说进入死胡同。就像先锋作家马原多年前说的,小说已死,小说只能出现在博物馆里了。

我的短篇小说,是真的纯文学,不管是写法上的实验性,还是本身的艺术价值都有,而且我不重复。很多纯文学作家是重复自己的写作。不重复,这也是我写得少的原因。短篇小说,往功利一点说,我是拿来打江湖的,因为它最显功力。就是说,你是70后,你必须要有这个武器,你不能一上来就说我是商业写作、市场写作。那是80后。

但是作品发表在纯文学刊物上太寂寞了,读者太少,而且很大一批读者都是同行、评论家,真正的纯读者,不多的。没有读者,我觉得我的写作毫无价值,还不如多花点时间带带孩子。所以我的长篇小说,会比一般的同龄作家更讲究市场性。畅销书的套路和奥秘,我熟悉得不得了。但我又不能为了写畅销书而追随流行,这种单纯为了钱的写作我是不干的。我也不缺这个钱。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