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尚都是光头 为什么虚云大师留长发?
虚云长老浴佛
在人们的印象中,出家人似乎剃光了脑袋才算合规矩,但我们在著名高僧虚云老和尚留下的老照片中,会看到老和尚是留长发的,这是怎么回事?
在中国近、现代佛教史上,虚云(1839-1959)和尚作为禅宗巨匠,有着无法低估的重大影响。老和尚在世120岁,僧腊101年,一生颇多传奇色彩。论道德修行,诗论文章,都十分让人叹服。老人112岁(1951年)拍的一张照片,可以看到虚云老和尚颌首垂目,长发及颈,白须拂胸。这是老人在刚经历了长达三个月几死几生的“云门事变”后,北上途中在武昌三佛寺拍照的。
在人们的印象中,僧人似乎只能是剃光了脑袋才算合乎规矩,但虚老在当时,已是海内外著名的高僧,其一言一行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为何不剃光头而留起长发来了呢?
这首先是一个形式和内容的关系问题,作为僧人,剃掉头发,这只是一种形式,一种方便,并不是内容,更不是根本。那么内容和根本是什么?毫无疑问,是佛法,是对佛法的学习和修持,再深一步说,还包括对佛法的研究和发展。佛法的根本宗旨就是“缘起本心”、“万法无常”。没有一成不变的东西,也就是一个“空”字。而修持佛法的主要外在表现是持戒。佛教对不同层面的修行者有不同的戒条,但根本大戒却是五条:不杀生、不偷盗、不淫欲、不妄语、不饮酒。并没有规定不可以留发,只是人们习惯于“削发为僧”的传统而已。佛教的戒条如同世俗的法律,是一种强制性规定,违犯者是要受到惩处的。也可以说,一个佛门中人只要能真正持守这五条根本大戒,就可以称得上一个合格的佛教徒了。
读过《坛经》的人都知道禅宗六祖惠能的故事。五祖弘忍将达摩衣钵传给他时,他还不是僧人,还是个在寺院里干杂役的行者,按俗常的规矩是绝对不可以接法称祖的,但弘忍大师说:“达摩祖师衣钵,只授得法之人,不论贵贱僧俗,年长年幼”。五祖破除形式之见,有了《坛经》问世,也因而有了禅宗的发扬光大,而我们现在看一下我们身边的人或事,有多少是重视真实内容的?大多是形式主义,走过场,造声势,谋名利,对于真实的佛法修行,止恶扬善,却是越走越远了。孙中山先生曾说:“佛教乃救世之仁,佛学是哲学之母。宗教是造成民族和维持民族一种最雄大之自然力,人民不可无宗教之思想。研究佛学,可补科学之偏。”这是一个政治家的见解,但他也抓住了内容而不是形式。虚云和尚对佛的理解,更可以让我们破除对形式的迷信,他说:“佛并不是什么造物主,而是发现一切事物生灭相续底理则的哲人。也不是什么神,而是充满大悲心,惘念众生苦难,以无我的精神,为众生谋福乐的伟人。他一生之中,化导众生,破除迷信,教令出染返净,舍迷归觉,未曾少有休息。”这应是对佛教最真实、最正确的理解和评价了。能这样理解佛的人,又怎么可能在无用的形式上下太多功夫?
但愿后人不负前人,佛子不负祖师及前辈大德,不要将觉悟改写成迷信;更不要只知道烧香拜佛,而不知道为何要烧香拜佛,以及这些事情有什么用?也就是要明了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犹如穿衣戴帽是为身体服务的一样,而不是相反。
虚云大师偈12首
一
参禅不是玄,
体会究根源。
心外原无法,
那云天外天。
二
参禅非学问,
学问增视听。
影响不堪传,
悟来犹是剩。
三
参禅非多闻,
多闻成禅病。
良哉观世音,
返闻闻自性。
四
参禅非徒说,
说者门外客。
饶君说得禅,
证龟返成鳖。
五
参禅不得说,
说时无拥塞。
证等虚空时,
尘说与刹说。
六
参禅参自性,
处处常随顺。
亦不假磋磨,
本原常清净。
七
参禅如采宝,
但向山家讨。
蓦地忽现前,
一决一切了。
八
参禅一着子,
诀云免生死。
仔细拈来看,
笑倒寒山子。
九
参禅须大疑,
大疑绝路歧。
踏倒妙高峰,
翻天覆地时。
十
参禅无禅说,
指迷说有禅。
此心如未悟,
仍要急参禅。
十一
参禅没疏亲,
贴然是家珍。
眼耳身鼻舌,
妙用实难伦。
十二
参禅没阶级,
顿超诸佛地。
柱杖才拈起,
当观第一义。
虚云老和尚晚年侧影 三十张珍贵照片
看的热泪盈眶,佛源老和尚讲:老和尚上云居山当天,烈日当空,从远处飞来一群乌鸦,遮在老和尚头顶,一直到达寺院才散去飞走。
虚云老和尚108岁寿诞合影
近代佛教史上,坚持苦行长达百余年,历坐十五个道场,重兴六大祖庭,以一身而系五宗法脉,法嗣信徒达数百万众的禅门巨匠、一代宗师,唯有虚云禅师。他一生经历传奇,堪称一部活的中国佛教近代史。
虚云老和尚诞于1840年,经道光、咸丰、同治、光绪、溥仪五帝,见证了近代清末至新中国成立这一最为动乱的历史时期,于1959年以120岁高龄在云居山真如寺安详示寂。113岁时自挽联:“坐阅五帝四朝,不觉沧桑几度,受尽九磨十难,了知世事无常”。
01
虚云老和尚七十多岁时法相
(摄于1910至1912年之间)
02
虚云老和尚道行高深莫测,一生充满传奇。图为民国十五年(1926年)虚云老和尚在昆明云栖寺春戒期间,殿前枯梅及园中青菜尽放莲花,中有化佛,四众叹为稀有。
03
虚云老和尚慈悲无量,异类有情,多有感化,于南华寺传戒时老虎皈依,又为白狐授三皈五法等。图为1936年虚云老和尚在南华寺春戒期间为白狐授三皈依。
04
1938年4月8日,虚云老和尚与本焕法师于南华寺合影。
05
1942年11月14日,虚云老和尚于桂林月牙山与道安法师合影。
06
虚云老和尚坐禅法像。1947年摄于曹溪南华寺千佛罗汉大戒后。
07
1946年秋,虚云老和尚与意昭法师合影于潮州开元寺。
08
1947年摄于广州邹鲁公馆花园。
09
1947年,虚云老和尚在香港与觉光法师(前左一)等合影。
10
1948年,虚云老和尚在云门寺新起大殿之地上趺坐照。
11
1948年冬,虚云老和尚与美国阿难陀·詹宁士女士合影于南华寺,右为宣化法师。
12
虚云老和尚一生护国护教,历坐十五个道场,修葺大小道场数百所,重修六大祖庭,一身兼祧禅宗五家法脉,被誉为“禅宗泰斗”。图为1950年9月11日,虚云老和尚摄于云门寺。
13
1952年9月,虚云老和尚佛源法师合影于武昌三佛寺。
14
1952年,北京居士林恭请虚云老和尚传授三归五戒,摄影留念于广济寺。
15
1952年,虚云老和尚在上海凤阳路侯在里崇德会与来果禅师合影。(左一,觉民法师;右一,佛源法师。)
16
云居山僧众在虚云老和尚的带领下,大力开展生产自给。(摄于1955年12月25日)
17
1955年12月25日,云居山冬戒期间虚云老和尚上殿说法。(虚老左后方持钵的侍者为净慧法师)
18
1955年12月25日,云居山冬季传戒期间,虚云老和尚与真如禅寺内全体新戒合影留念。
19
1955年12月25日,云居山冬戒期间,虚云老和尚表堂说法。(虚老左侧合掌者为侍者净慧法师)
20
1956年,摄于云居山真如禅寺大殿前。
21
虚云老和尚世寿一百二十岁,僧腊一百零一载。图为1957年秋,118岁高龄的虚云老和尚于云居山真如禅寺天王殿前留影。
22
虚云老和尚一生,以苦修为道契,同时也深研经教,四处讲学,为近现代佛教培养了许多著名高僧。图为1957年秋,虚云老和尚在云居山与部分法徒法孙合影,后左一为性福法师,后右一为海灯法师。
23
1957年,虚云老和尚在云居山真如禅寺与信众合影。
24
1959年,虚云老和尚120岁时留影于云居山真如禅寺草地上。
25
云居山真如禅寺虚公塔院
26
云居山虚云老和尚舍利塔
27
虚老的袈裟
28
虚老的百衲衣
29
虚老的僧鞋
30
虚老的毯子
虚云老和尚
终南山入定 十八天不吃不喝
师(虚云老和尚)六十一岁,前后在江浙住有十年,又思远游,目的地拟再朝五台,后入终南长住以作修隐。由赤山出发,到镇江扬州,入山东,游东岳泰山,到牢山,游憨山老人海印寺,到曲阜,游孔庙、孔陵。
向西行,在途上有一夜,师宿一个破庙,庙内空无一物,只有一口朽棺,棺盖反着。是夜师在棺盖上睡觉,睡到半夜,棺中大动数次,内有叫声:“我要出来。”师惊醒,问道:“你是人还是鬼?”应曰:“我是人。”师问:“是什么人?”又应曰:“我是讨饭的。”这时师跳下,把盖子拉开,让他出来,此叫化子状丑如鬼,真把师吓了一跳,他一见师,就问道:“你是什么人?”师答:“我是和尚。”化子大怒,谓师压在他头上,欲动武打师,师笑曰:“我坐在盖上,你还动都不能动,还欲打我?”化子气馁,自往小便,后还卧在棺内。
是时义和团在山东各县,已有乱兆。一日,师于途中遇一洋兵,以枪向师,问着:“你怕死吗?”师镇然答道:“生死随你。”洋兵看师神色不动,便说:“好,你去吧。”
师赶赴五台,朝毕,欲赴终南,以乱事日甚,仍回北京,在大钟寺观姚广孝铸八万七千斤大铜钟。七月,联军攻陷北京,时王公大臣有住龙泉寺者,与师相熟,咸劝师随帝西行。至平阳,时遍地饥荒,人民以芋叶薯叶进献,帝后食之而甘;至西安,帝住抚院,饥民遍地,有食死尸,帝谕禁之。巡抚岑春瑄请师至卧龙寺,祈祷雨雪息灾。佛事毕,师往终南山,以自种自食,过着深山生活,为杜外扰,将德清改号为“虚云”。
师六十二岁,岁暮,万山积雪,严寒彻骨,师独居茅棚,身心清快。一日,师煮芋头,趺坐待熟,不觉却入定境。次年新春,邻茅复成和尚来贺年,见师茅外虎迹遍满、无人足迹,已甚异之,入茅视之,师乃入定。复成和尚遂用引磬替师开静,师一睁开禅眼,看是同参复成,就问:“你来什么?”同参复成答:“我来贺年。”师笑说:“我们方外人,有什么贺年?”复成问:“你吃饭吗?”师答:“尚未。”师说着欲举手拿芋,但手一时麻痹无力,欲举无能。复成和尚查视锅里芋头,霉高寸许,问师入定许久。师屈指一算,已是十八天。复成和尚一面替师按摩手脚,一面对师贺道:“可喜可贺,可为人天眼目。”师答:“这是一点少经验而已,那可说是入定。”
以后师入定十八天这个稀有消息传出去,先则近邻诸同参道友,如本昌、妙莲、道明、妙圆、修圆、青山、月霞、了尘诸老同参都来探视,继则全山诸师友,后则白衣居士,终日有人来问长问短,像发现一件什么新奇东西一样,使师烦不胜烦、应接不暇。师厌其烦,在夜间一肩行李,又向千里万里烟山去,以是师就此告辞终南山了。
赠东禅友三首
禅人别我已多年,高卧千云万水间。
本地风光堪自量,妙龄有限莫虚延。
宗门近日正堪怜,嘱子须将志念坚。
五位三玄亲辨的,好怀切勿抱狐涎。
惟有死生真大事,其余都是可商量。
诸天褔也有尽日,未免五衰一着忙。
皮袋歌
皮袋歌,歌皮袋。
空劫之前难名状,威音过后成挂碍。
三百六十筋连体,八万四千毛孔在。
分三才,合四大,撑天拄地何气概!
知因果,辨时代,
鉴古通今犹蒙昧,只因迷着幻形态。
累父母,恋妻子,空逞无明留孽债。
皮袋歌,歌皮袋。
饮酒食肉乱心性,纵欲贪欢终败坏。
做官倚势欺凌人,买卖瞒心施狡狯。
富贵骄奢能几时,贫穷凶险霎时败。
妄分人我不平等,害物害生如草芥。
每日思量贪嗔痴,沉沦邪僻归淘汰。
杀盗淫妄肆意行,傲亲慢友分憎爱。
呵风咒雨蔑神明,不知生死无聊赖。
出牛胎,入马腹,改头换面谁歌哭?
多造恶,不修福,浪死虚生徒碌碌。
入三途,堕地狱,受苦遭辛为鬼畜。
古圣贤,频饶舌,晨钟暮鼓动心曲,
善恶业报最分明,唤醒世人离五浊。
皮袋歌,歌皮袋。有形若不为形累,
幻质假名成对待,早日回心观自在。
不贪名,不贪利,辞亲割爱游方外。
不恋妻,不恋子,投入空门受佛戒。
寻明师,求口诀,参禅打坐超三界。
收视听,罢攀缘,从今不入红尘队。
降伏六根绝思虑,无人无我无烦恼,不比俗人嗟薤露。
衣遮体,食充饥,权支色身好因依。
舍财宝,轻身命,如弃涕唾勿迟疑。
持净戒,无瑕疵,玉洁冰清四威仪。
骂不嗔,打不恨,难忍能忍忘讥嗤。
没寒暑,无间断,始终如一念阿弥。
不昏沉,不散乱,松柏青青后凋期。
佛不疑,法不疑,了了闻见是良知。
穿纸背,透牛皮,圆明一心莫差池。
亦返源,亦解脱,还元返本天真儿。
无不无,空非空,透露灵机妙难思。
到这里,不冤枉,咄地一声是了期。
方才称,大丈夫,十号圆明万世师。
咦!
犹是那个壳漏子,十方世界现全身。
善恶明明不差错,为何依假不修真。
太极判,两仪分,心灵活泼转乾坤。
帝王卿相前修定,富贵贫穷亦夙因。
有了生,必有死,人人晓得莫嚬呻。
为妻财,为子禄,误了前程是贪嗔。
为甚名,为甚利,虚度光阴十九春。
千般万种不如意,熬煎在世遭艰迍。
老到眼花须发白,一善难闻枉为人。
日到月,月到岁,空嗟岁月如转轮。
世间谁是长生者,不如归去礼慈云。
或名山,或胜境,逍遥自在任游巡,
无常迅速知不知?几句闲言敢奉闻!
念弥陀,了生死,多多快活谁得似。
学参禅,得宗旨,无限精神只这是。
清茶斋饭心不偷,二六时中为法喜。
除人我,无彼此,冤亲平等忘誉毁。
无挂碍,没辱耻,佛祖同心岂徒尔!
世尊割爱上雪山,观音辞家为佛子。
尧舜世,有巢许,闻让国,犹洗耳。
张子房,刘诚意,也弃功名游山水。
况末劫,甚艰苦,如何不悟古人比。
纵无明,造十恶,费尽心机为世鄙。
刀兵厉疫旱潦多,饥馑战争频频起。
变怪屡闻妖孽生,地震海啸山崩圮。
适当其际可奈何,多行不善前生里。
事难如意落迷途,处贫遇患善心始。
善心始,
遁入空门礼法王,忏悔罪过增福祉。
拜明师,求印证,了生脱死明心性。
勘破无常即有常,修行大有径中径。
圣贤劝世有明文,三藏经书尤当敬。
沥心肠,披肝胆,奉劝世人应守正。
莫当闲言不记心,大修行人必见性。
速修行,猛精进,种下菩提是正因。
九品莲生有佛证,弥陀接引到西方。
放下皮袋超上乘,皮袋歌,请君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