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送别诗,竟与中国古代的一种神秘乐器息息相关……
这是一起悦读吧XF陪你阅读的第523篇文章
作者、制作 l 付丽杰
从前慢,车马慢,邮件也慢,慢到用一生去爱一个人。如此,别离便承载了生命中不能承受的重量。“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此去经年,再见遥遥无期,离别之际,那些理不清的种种情绪,化作了一枚枚文字浮于纸上,形成了蕴含百味的送别诗词。
在众多的离别诗词里,《送元二使安西》尤为特殊,它不仅仅是一首千古传颂的送别佳作,而且它与古琴音乐配合得天衣无缝,更是我国传统民族音乐作品中的一首精品。因为诗中所含有“渭城”、“阳关”等地名,所以又名《渭城曲》、《阳关曲》、《阳关三叠》等。
古琴,作为我国传统的民族乐器之一,距今已有八千多年的历史了,这种古老的弹拨乐器传到现代,却鲜有人知。其实,古往今来,令人心荡神迷的音乐故事都与古琴息息相关,尤其是那三段广为传颂的佳话。
世上芸芸众生,却唯有“知音”最难得,“知音”一词源于钟子期与俞伯牙的故事。相传俞伯牙是著名的琴师,却常常苦于没有人能听懂自己的琴乐,伯牙觉得在这喧嚣的人世间,只有琴声能与他相伴,每当他拂过琴弦,袅袅的琴声便荡涤了人世间的浮沉。有一天,一位上山砍柴的樵夫钟子期却听懂了他的琴声,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后来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伯牙所弹之琴就是古琴,此后,《高山流水》这首古琴曲便代代相传。
古琴声除了传达痛苦和喜悦外,还曾经扮演过月下老人的角色。西汉大词赋家司马相如早年穷困潦倒、家徒四壁,有一次在宴会上他以琴传情,一曲《凤求凰》琴声袅袅、爱意浓浓,才貌双全的卓文君被琴声所打动,勇敢地冲破了重重阻力,如愿嫁给了司马相如,最终成就了那段“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的千古佳话。
《三国演义》中,魏军攻占街亭后,统帅司马懿亲率大军十五万,想乘机拿下诸葛亮所在的西城县,两军军力对比悬殊,诸葛亮情急之下摆出空城计,“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琴声清而幽,稳而深,最终吓退司马懿,得以全身而退。
古琴,又称“玉琴”、“瑶琴”等。相传最初舜定琴为五弦,文王增一弦,武王伐纣又增一弦,因此古琴又叫“七弦琴”。琴身总长三尺六寸五分,象征着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最宽处六寸,象征六合;琴尾宽四寸,象征四季;琴面上有十三个徽位,代表着一年十二个月和一个闰月;此外,琴面上镶有用以架设琴弦的硬木,叫岳山;琴底掏有大小两个音槽,分别为龙池、凤沼。这叫有山有水有龙有凤,象征着天地万物。于是古琴成为了一种有生命有灵性的乐器,在古代,它不仅仅是一种乐器,更是文人雅士修身养性的一种工具。
古琴音韵高雅,因此,古人在闲暇时都会以抚琴作诗来寄托自己的内心情感,这种传统乐器也被许多文人墨客写进了自己的诗词中。“闲坐夜明月,幽人弹素琴”,“对酒弹古琴,弦中发新音”,“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是啊,古琴这唯一被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中国乐器,它的文化深厚。在《酒狂》中,我们会认识醉酒佯狂、悲愤踉跄的才子阮籍;在《凤求凰》中,我们会听到司马相如用琴音找到知音的千古佳话;《平沙落雁》中那只勇敢坚强的“领头雁”会鼓舞着我们奋勇向前;《关山月》中的月光照在守卫边关的战士身上,是苍凉的;《良宵引》中的月光是淡淡的;《秋风辞》里的月光是伤感的……
四季的风,穿越前世的回廊,寻一方净土,建一所小院,抚一曲千年的古琴,如引蝶翼般美丽的向往。让那溢满清寒不染纤尘的古曲,慢慢渗进我们的心灵,抚摩我们的灵魂……
别忘记在底部点个赞哦~
延 伸 阅 读
语文教师看过来!怎样利用图画资源,教好部编教材,新抚区教研员这样指导你......
1、美篇:微信15041366367
2、135编辑:3239685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