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2)

  (一)用作语气助词。1.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吗''''呢''。几寒乎?欲食乎?(《项脊轩志》)技盖至此乎?(《庖丁解牛》)欲安所归乎?(《赤壁之战》)

  2.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呢”。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在国乎?(《鸿门宴》)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赤壁之战》)

  3.表测度或商量语气,可译为''吧''。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庄暴见孟子》)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日食饮得无衰乎(《触龙说赵太后》)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涉世家》)无以,则王乎?(《齐桓晋文之事》)

  4.用于感叹句或祈使句,可译为''啊''''呀''等。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齐桓晋文之事》)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离骚》)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赤壁赋》)长铗归来乎!出无车(《冯谖客孟尝君》)

  5.用在句中的停顿处。于是乎书。

  (二)用作介词,相当于''于'',在文中有不同的翻译。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岳阳楼记》)(乎:于)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捕蛇者说》)(乎:在)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前一个“乎”:在;后一个“乎”:比。)吾尝疑乎是。(乎:对。)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论语》)(乎:对。)亦无怪乎其私之也。(乎:对于)盖进乎技矣。(《庖丁解牛》)(乎:比)以吾一日长乎尔。(尔:比。)

  (三)可作词尾,译为“……的样子”“……地”。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庖丁解牛》)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赤壁赋》)

 

  (一)用作副词。

  1.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可译为“才”“这才”“就”等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廉颇蔺相如列传》)悉使蠃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赤壁之战》)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宴》)

  2.强调某一行为出乎意料或违背常理,可译为''却''''竟(然)''''反而''等;问今是何世,乃不知不汉。(《桃花源记》)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师说》)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石钟山记》)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今君乃亡赵走燕。(《廉颇蔺相如列传》)

  3.可表示对事物范围的一种限制,可译为''只''''仅''等。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项羽本纪》)

  4.用在判断句中,起确认作用,可译为''是''''就是''等。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赤壁之战》)嬴乃夷门抱关者也。(《信陵君窃符救赵》)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齐桓晋文之事》)

  (二)用作代词。1.用作第二人称,常作定语,译为''你的'';也作主语,译为''你''。不能作宾语。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2.用作指示代词,译为“这样” 。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齐桓晋文之事》)

  3.还可作连词用,释为''若夫''、''至于''''如果''等。

  [无乃]表猜测,译为“恐怕……”。

  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灭吴》)

  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

  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报任安书》)

  [乃尔]译为“这样”。

  府吏再拜还,长叹空房中,作计乃尔立(《孔雀东南飞》)

(0)

相关推荐

  • 中学文言文固定句式收录整理

    文言文固定句式的收录及整理 所谓固定结构,即指古汉语中一些相对固定的词语组合.这些固定用法大致可分为表示疑问.表示反问.表示感叹.表示揣度和表示选择五种.它们往往有相对固定的译法.初中阶段了解即可,即 ...

  • 220.文言文中的常见固定句式分类详解析

    220.文言文中的常见固定句式分类详解析 文∣杜若东 一.表示疑问 1.何所--? 表疑问的固定结构.可译为"所--的(人.事.物)是什么".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木 ...

  • 176.文言虚词“乃”用法详解

    176.文言虚词"乃"用法详解 作者:gkgushiwen 一.副词 1.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可以为"才"."这才". ...

  • 高中语文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9)

    者 (一)助词.1.指人.物.事.时.地等."--的","--的(人.东西.事情)".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触龙说赵太后>)秦自缪 ...

  • 高中语文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8)

    与 (一)介词.1.介词.和,跟,同.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鸿门宴>)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 2.给,替.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陈涉世家>)与 ...

  • 高中语文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7)

    因 (一)介词. 1.依照,根据.罔不因势象形.(<核舟记>)变法者因时而化.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 2.依靠,凭借.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过秦论>)因人之力而敝之, ...

  • 高中语文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6)

    也 (一)句末语气词 1.表示判断语气.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鸿门宴>) 2.句末语气词,表示陈述 ...

  • 高中语文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4)

      若 (一)动词,像,好像.视之,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长胫,意似良(<促织>)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齐桓晋文之事>)其若是,孰有御之.(<孟子见梁襄王&g ...

  • 高中语文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3)

    其 (一)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 1.第三人称代词.作领属性定语,可译为''他的'',''它的''(包括复数).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廉颇蔺相如列传>) 2.第三人称代词.作主谓短 ...

  • 高中语文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1)

    文言虚词在高考中的地位不言而喻,本文整理出18个高考必考虚词,一一列出其用法.释义,非常适合背诵.理解.想拿语文高分的,千万别漏啦. 而 (一)用作连词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 ...

  • 高中语文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及其举例

    [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1.[而] (一)用作连词.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 ...

  • 高考语文18个文言虚词用法一览表

    [而] (一)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①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狼牙也.(<醉翁亭记>) ②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