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中劳作诗研究(青年文学家)(张瑶)

2020-12-25 06:36:04 青年文学家 2020年33期

摘  要:文学起源于劳动,劳动创造了文学。《诗经》作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既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又是一部丰富而深刻的史料,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与史料价值,历来为人们所重视。其中有很多涉及劳作的诗篇,为我国文学现实主义的光辉传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诗经》中约有三十余首涉及劳作诗歌,其不仅再现了当时的社会场景,还反映了先秦人民对生活的百般感受,同时其中寄予了他们对于生命的期待。

关键词;《诗经》;劳作诗;起兴;劳动场景;祭祀

作者简介:张瑶(1996-),女,汉,内蒙古鄂尔多斯人,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研究方向: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20)-33-0-03

中华文明的发展和农业发展紧密相关,农业是我国早期社会重要的物质生产方式,“民之大命在温与饱”,农业发展是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也是一切人类社会活动的先决条件。据笔者整理,《诗经》中涉及劳作的诗篇三十余首,所涉及的劳动者繁多,有乡间妇女,有贵族青年。劳作场景也丰富多样,有在田间地头采集野菜,也有完整描绘广阔丰收画面,也有表现辛勤劳作的场景。劳动者的精神状态也各不相同,有借劳动来抒发思念亲人之苦闷,有享受丰收带来的愉悦的等等。笔者欲以具体的诗篇为研究对象,结合历史上的相关评述,分析《诗经》中劳作诗具体的表现内容以及情感内涵,具体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借劳动比兴以抒发情感

《诗经》六义中的“兴”朱熹解释为“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分析《诗经》中所涉及劳作的篇目,可以发现,很多描绘劳动的诗句并非实际意义上的劳动行为,而是作为一种想象或者回忆,引发主人公情感的线索。具体来看《周南·卷耳》:“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置彼周行。……陟彼砠矣,我马瘏矣,我仆痡矣,云何吁矣。”关于《周南·卷耳》这首诗尚来有很多争议,《毛诗注疏》“卷耳,后妃之志也,又当辅佐君子,求贤审官,知臣下之勤劳,内有进贤之志,而无险诐私谒之心,朝夕思念,至於忧勤也。”将此篇解读为“后妃之德”,借采卷耳之行和辅佐人君求贤相联系,笔者认为此处存在过度解读之嫌。不止是《卷耳》一篇,关于《诗经》中很多篇章都存在这样的问题,李端清《<毛诗序>评议》汉代儒生把《诗经》当作政治课本,挖空心思从其中搜寻先王事迹,圣人遗训,对《诗经》的内容作了极其严重的歪曲。《毛诗序》便是其中突出的代表。《毛诗大序》说:“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一方面极力抬高《诗经》的地位,夸大它的作用,一方面又掩盖它的真实价值,利用它来宣扬孔子的“诗教”观念,使之成为维护封建礼教的工具。《毛诗小序》在解说每首诗时,更是肆意歪曲,把它们搞得面目全非。可见,《毛诗序》受到汉代“诗教”观念影响深重,在过度解读下,诗歌的本意反而被模糊隐去。当代学者高亨认为这首诗真实的面貌更接近是一位在外服役的小官吏叙写着坐着车子,走着艰险的山路,想起妻子劳作的场景从而生发思念之情。《焦氏易林》“傾筐卷耳,憂不得傷。心思故人,悲慕失母。”这里所思念双方的关系是妻子与丈夫还是母亲与儿子先不作赘述,但可以肯定的是男子与亲人之间的相互表达思念的篇章。

除此之外,《桑中》表现了卫地男女风情的篇章,以劳动起兴,“到底该去哪里采摘棠梨、麦穗、蔓菁呢?该去我心爱的人所在的地方吧。”重要的不是采摘的实际行为,而是在与于借劳动起兴,表达对心上人浓浓的爱恋之情。高亨《诗经今注》“这是一首民歌,劳动人民(男子们)的集体口头创作,歌唱他们的恋爱生活。并不是真的有这样的一男三女或三对男女恋爱的故事。”由此可见,诗歌在表达的是一种共情,诗中所涉及的人物并非实指,而是一种泛指,表达恋人之间普遍的爱恋情愫,将这淳朴炽热的情感解读为暴露世族贵族男女淫乱成风之作过于牵强。借采摘果实野菜的劳动行为起兴,表达青年那女之间浓浓的爱恋情感。类似的诗篇还有《王风·采葛》“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这同样是一首属于劳动人民的恋歌,表现出男子对于行走在田间地头劳作的姑娘无限的热爱和思念,直切而诚热。借劳动起兴来抒发情感不仅表现在恋人、亲人之间的相思惦念之情,还有表现求贤爱才之情的诗作。《鄭风·缁衣》全诗三章,每章四句,以女子口气反复咏叹为丈夫缝制新衣,准备餐饭,生产劳作活动画面的描绘,借此来比郑国统治者遇有贤才来归,就为其安排食宿起居,并亲自去看他。借妻子的劳作来比表现统治者求贤若渴,珍惜人才之情。《豳风·伐柯》“伐柯如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何?匪媒不得。”以砍伐一支合适的斧头柄子作比喻,说男子找一个心目中的妻子,如斧头找一支合适的柄子一般,要有一定的方法程序,也要有媒人、迎亲礼等基本的安排。以具体的劳动形式生动形象的表达出对婚姻的重视以及媒人对男女双方的重要性。《小雅·伐木》“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嘤其鸣矣,求其友声。” 由伐木兴起,说到友情可贵。无论亲朋故旧还是新的相识,都要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并且常来常往。

二、农业生产活动画面描绘

劳动不仅是作为情感表达的一种途径,劳动活动本身就是艺术。《诗经》中有相当一部分诗歌展现了生动的农业生产活动画面,涉及的农业活动内容广泛多样,有主要反映农事活动中的采摘、耕耘、管理、收获和贮藏的多种类型的诗歌。《周南·芣苢》“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关于《芣苢》的主题历来有争议,其主要观点有三类即:采药救夫说;“乐有子”说;劳动歌谣说。采药救夫说主要来源于《古列女传》,“乐有子”说主要来源于《诗序》,笔者相对于前两种说法更认同于劳动歌谣说,《芣苢》表现了田间妇女采集野菜时的愉快画面。方玉润《诗经原始》“夫佳诗不必尽皆征实,自鸣天籁一片好音,尤是令人低回无限,若实而按之,兴会索然矣。读者试平心静气,涵泳此诗,恍听家女,三三五五,于平原绣野,风和日丽中群歌互答,余音袅袅,若远若近,忽断忽续,不知其情之何以移而神之何以旷。则此诗可不必细而自得其妙焉。”高亨《诗经今注》“这是劳动妇女在采车轮菜的劳动中唱出的短歌。”余冠英《诗经选》“这篇似是妇女采芣苡时唱的歌。开始是泛言往取,最后是满载而归,欢乐之情可以从这历程见出来。”由此可见,《芣苢》为我们呈现了一幅乡间妇女在田间地头采摘的生动画面,通过重复,展现出她们热情愉悦的精神状态和渐进的高昂情绪,一种生命力在诗句间迸发,展现出充满活力先人的精神面貌。

《召南·采蘩》:“于以采蘩?于沼于沚。于以用之?公侯之事。”展现了诸侯的宫女为了诸侯祭祀采蘩的劳动场景。诗之开篇,出现的正是这样一些忙于“采蘩”的女宫人。她们往来于池沼、山涧之间,采够了祭祀所需的白蒿,就急急忙忙送去“公侯之宫”。诗中采用的是短促的问答之语:“哪里采的白蒿?”“水洲中、池塘边。”“采来作什么?”“公侯之家祭祀用”答问之简洁,显出采蘩之女劳作之繁忙,似乎只在往来的路途中,对询问者的匆匆一语之答。重复的问答更加展现出了其劳作的匆忙,最后,从发髻“僮僮”到“祁祁”展现出其忙碌的身影和疲惫的精神状态,“薄言还归”更是表现出女宫人的辛酸和无奈,从身体的疲累到精神的酸楚,都通过这简单而急促的劳动描述中表现出来。

类似的诗篇还有《十亩之间》,“十亩之间兮,桑者闲闲兮,行与子还兮。十亩之外兮,桑者泄泄兮,行与子逝兮”,勾画出一派清新恬淡的田园风光,抒写了采桑女轻松愉快的劳动心情。《豳风·七月》是《诗经》中篇幅最长的一首诗,全诗以一年十二个月为经,以四时蚕桑耕耘和狩猎活动为纬,交织成一幅生动朴茂。的古代耕生活图景。诗从七月写起,按农事活动的顺序,以平铺直叙的手法,逐月展开各个画面。首章以鸟瞰式的手法,概括了劳动者全年的生活,一下子把读者带进那个凄苦艰辛的岁月。同时它也为以后各章奠定了基调,提示了总纲。朱熹《诗集传》云:“此章前段言衣之始,后段言食之始。二章至五章,终前段之意。六章至八章,终后段之意。”第一章总括全诗,从岁寒写到春耕开始,紧接着,写春天妇女们的采桑劳动,再往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写妇女们的蚕桑纺织之事,并指出这是为贵族阶级做衣裳用的。第四章开始,写农事既毕,奴隶们还是为统治者猎取野兽。第五章,写一年将尽,奴隶们为自己收拾屋子准备过冬。除此之外,奴隶们除农业外,还得从事各种副业劳动,以供统治者享用。第七章,写奴隶们农事完毕,还要为统治者修盖房屋。第八章,写一年辛苦之后,还要大办酒宴,为统治者庆贺祝寿。《七月》不仅纵向地将时间四季的流转记录下来,还横向的描绘出了农家的生活场景,清代姚际恒《诗经通论》“鸟语、虫鸣,草荣、木实,似<月令>。妇子入室,茅、绹、升屋,似<风俗书>。流火、寒风,似<五行志>。养老、慈幼,跻堂称觥,似庠序礼。田官、染职,狩猎、藏冰,祭、献、执功,似国家典制书。其中又有似采桑图、田家乐图、食谱、谷谱、酒经。一诗之中无不具备,洵天下之至文也。”很好地评价概括了《七月》展示的丰富图景。

三、祭祀场景下的劳动描写

《大雅·生民》是周朝人祭祀先祖的篇目,诗篇简要叙述了始祖屡弃不死的神奇,又以神采飞扬的笔触,描绘了始祖经营农业,从此建立家邦的故事。具体从第四章开始,涉及到了劳动描写。后稷有开发农业生产技术的特殊禀赋,他自幼就表现出这种超卓不凡的才能,他因有功于农业而受封于邰,他种的农作物品种多、产量高、质量好,丰收之后便创立祀典。这几章包含了丰富的上古农业生产史料,其中讲到的农作物有荏菽、麻、麦子、瓜、秬、秠、麇、芑等。对植物生长周期的观察也很细致,发芽、出苗、抽穗、结实,一一都有描述,通过这些描述,赞颂了先祖的事迹,同时也从另外一方面传达出上古农业发展的部分影子。

《毛诗序》云:“《载芟》,春藉田而祈社稷也》。”《载芟》首四句写开垦。描写了有的割草,有的刨树根,一片片土壤翻掘松散,“千耦其耘”,遍布低洼地、高坡田,呈现热烈的春耕大生产景象。“万亿及秭”一句是全诗的转折处。此句以上是写农事,从开垦叙述到收获;此句以下则转人祭祀和祈祷,可以说是诗的第二部分。第二部分前七句写制酒祭祀,是全诗的思想中心,表明发展生产是为烝祖妣、洽百礼、光邦国、养耆老。”

《周頌·臣工》“亦又何求?如何新畲?于皇来牟,将受厥明。明昭上帝,迄用康年。命我众人:庤乃钱镈,奄观铚艾。”这是一首歌颂周王关心农业生产,训勉群臣勤恳工作,贯彻执行国家发展农业的政策,感谢上天赐予丰收的乐歌。全诗反映出周王重视发展农业生产,以农业为立国之本。这首短诗分三层,即周王给臣工们讲话,分三类对象。一是对群臣百官:辛苦了,赐你成法,请来受教。二是对分管农业的官吏们:时令已是晚春,小麦即将成熟,今年又是丰收年啊!这其实是在表彰他们的劝农之功。三是对农夫:准备收获吧!欢快之情跃然纸上。

四、结语

《诗经》中运用大量的篇幅描写劳动场景,采用多种修辞手法向人们展示了不同劳动的不同侧面,即是对当时社会的写照,也表达了先人对生活的真实体会和热诚感受,同时也让当代人对劳动产生新的理解和感受,劳动不仅是创造物质生活的先决条件,也是人类情感世界的载体。

参考文献:

[1]李端清.《毛诗序》评议[J].昆明师专学报,1989(02):37-43+63.

[2]高亨注著. 诗经今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05.

[3]刘园园.诗无达诂释《卷耳》[J].名作欣赏,2020(11):109-111.

[4](汉)焦延寿,撰;芮执俭注译.焦氏易林注译[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15.

[5]毛诗注疏.诗经 卷1[M].1815.

[6]濮茅左编著.上海博物馆藏楚竹书 孔子诗论[M].上海:中西书局.2014.

[7](唐)孔颖达撰.毛詩正義[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

[8](清)姚际恒撰.诗经通论[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