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过「接刀工艺」来鉴定古代玉器?

本文就古代玉器的接刀工艺,亦称游丝描(游丝毛雕)进行深度详解,让这种工艺深深地印在你的脑海里,成为一种鉴定古玉器的拿手好活。

一、什么叫接刀工艺

所谓接刀工艺简单概括就是:古玉表面的长阴刻线都是由一段段短阴刻线连接而成,若断若续,这是由坨具旋转轻起轻落形成的,一般称之为“接刀工艺”或者“跳刀工艺”。

再简单些说,就是古玉表面用肉眼可以观察到的长阴刻线(这里所讲的“长”阴刻线是相对来说的,有时候很短的一条阴刻线也是由接刀工艺刻出的,这时候的“短阴刻线”相对于制作其的“更短的阴刻线”也是长的。)在放大镜下都是由若干条短线衔接而成的,这种由“短线”接成“长线”的工艺可简单称为“接刀工艺”。接刀工艺往往在弧线的“拐点处”,以及“成圆处”最为明显。接刀工艺是由古代不发达的生产力所决定的,其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是古玉鉴定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二、接刀工艺的总体特征

接刀工艺的总体特征为:宏观上,刀法柔细,形若游丝。微观上,刚劲挺拔、粗犷有力、刀刀见锋(所谓“刀刀见锋”是说在每一刀的收尾处的刀锋锋利,是呈现“V”字形收尾而非现代工具所表现的“U”字形收尾。)

三、通过实物样本深度讲解

四、游丝毛雕的总体特征。

游丝细线,或称游丝描。这是一种在战国、两汉时十分流行的纤细纹线,是玉工用手刻出的阴刻纹线,用以装饰玉器,很有特色。这种阴刻线蜿蜒伸展,灵活自如,却又似断似续,一气呵成,刻出的纹饰生动传神,成就极高。在高倍放大镜下可以清楚看到古代玉工的施力习惯、下刀的轻重和接续的痕迹。古玩界素来把游丝细线看做战国、两汉玉器特有的重要断代标志。后世玉工或者找不到大手笔,或者因昆吾刀失传,汉代以后,游丝细线已很少见到。古人认为,如果不是用昆吾刀,要用手工在坚硬无比的玉器上直接刻划纹饰是无法想象的。

五、补充说明。

以古玉的阴刻线来说,不同时期的阴刻线有不同的特点,即使是同一时期的阴刻线也各有不同,可以说并不是所有的阴刻线都是有“接刀工”构成,实际的情况是有些古玉的阴刻线很流畅,甚至是一气呵成,完整的一条线,并不断断续续,接接连连。

关于古玉阴刻线的底部有个很有名的说法即“V”形底与“U”形底。所谓的“V”形底就是说真品古玉的阴刻线底部就像字母'V”的最底端一样是尖形的,这种尖形的阴刻线底部是由老砣决定的。而仿品古玉的阴刻线底部一般认为像字母“U'的最底端一样是弧形的,或者是平的,这种弧形或平的底部是由电动铊决定的。

这种阴刻线“V”字底鉴别古玉真伪的方法在大部分的古玉中是成立的,然而也有例外,有些古玉标本上阴刻线的线条的确是十足的“U”形底(只是很少见)。因此,可以说任何一种古玉鉴定方法都是有局限性的,古玉的鉴定,年代的鉴定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存在“一招鲜”,不能以局部而否定整体,以偏概全或按图索骥都是不可取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