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吸引志同道合的年轻人,大厂都做了些什么?

现在让年轻人找到一份让自己满意的工作好像越来越难了。

他们处在内卷的最前沿阵地,在学校的时候巴不得做的每一步都与以后的求职相挂钩,开始找工作以后依旧感受到了“没有最卷,只有更卷”的无奈——为什么一个剪视频的工作非得要会python?

不仅如此,在老一辈眼中,年轻人对工作条件的要求似乎越来越苛刻了,不仅薪酬上要满足物质生活以外的精神生活,同时领导不能压榨自己,否则就是pua,工作本身也要尽量精简,坚决不干与工作无关的事情……

那么,年轻人对工作的要求到底是什么?

从薪酬上来看,前段时间一个关于应届生求职期望薪酬的调研被广泛讨论,从这个排行榜上可以看出,大部分一二线城市的应届生的期望月薪都以万记。有人认为这是平台的锅,在一些平台“年入30万以上”只能算是人均水平,不过另一派也说,现在不少大厂的员工确实可以拿到这样的工资,当然一些善于解构的网友会说“我一般直接要一千万”。但不得不说,高薪资确实成为年轻人渴望去大厂的最原初的动力。

没有领导压榨和pua也是年轻人最基本的诉求。在现在职场pua几乎已经成为打工人交流时的硬通货,谁没加过班、没被压榨过都好像不好意思说自己是个打工人,这些领导要么在画饼,把加班包装成一个“塑造一个更好的自己”的美好愿景,要么就是不停地开展新工作,让员工永无休息的时候。

也正是因为这样,现在各大公司的招聘简介里几乎都有这么一条:团队氛围好、人均90后、mentor亲自带。这句话甚至已经成为互联网企业招聘时的一个梗,好像没这么一条就招不到人一样。

年轻人们也希望在工作时能少一点沟通就少一点,能最大限度地把注意力专注于自身的工作之中。这种期望在和甲方对接或碰到老板时尤甚。

(来自即刻用户TuringRain)

而对于一些还处于迷茫期的年轻人而言,不清楚自己适合什么样的工作,不知道自己哪些经历是和工作所匹配的,这就导致了一个普遍性的现象:同一份简历海投,撞上哪个公司算哪个公司。

这么看来,当代年轻人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难度已经离谱到我一时都找不到合适的比喻来做对比。

作者 / 指北BB组 付生

编辑 / 蒲凡

大厂招聘的难度则更大。不管在哪个平台搜索大厂校招/面试,得到最多的答案或者问题都是“进入大厂到底有多难?”以及伴随而来的各种“最全大厂面试/简历经验贴”。

所以这种难度的求职也催生出了一系列求职的灰色产业链,比如简历修改师、实习中介,以及线上就可参与的一系列实习——几乎找工作的每个环节都会有专门的“老师”或者中介来帮助你找到实习,甚至是高价付费实习。他们号称可以解决你找工作的一切问题:异地、没经历、经历不匹配工作、个人迷茫……

这些事情其实从侧面反映了既往求职者——尤其是在校学生——在校招等求职环节时可能会遇到的坑。

第一,简历不知道如何修改。很多学生为主的求职者都会面临这么一个问题:经历一股脑全堆在简历上,可自己也并不知道要找什么样的工作,也并不知道该简历上的经历是否与应聘的职位相匹配。这也就是简历修改师存在的原因——帮助应聘者与求职更好地进行适配。

第二,因为求职焦虑以及在校时间与地点的冲突被迫卷入线上实习,有时这些实习甚至是付费且完全没有任何亲身经历的。因为求职而被迫内卷去实习与本身自愿去实习并不完全相同,某方面它更代表着迷茫、焦虑以及同辈压力,而提升自己这个实习最本初的愿景反而成为一个可有可无的附加品。

但其实,一个好的公司在宣讲等招聘活动上其实会告诉求职者:上面这些坑没必要踩。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百度校招准备了很多,打算亲自与应届生对话。

今年百度校招网申的时间持续到10月15日,共有5批次笔面试,其中9月每周都安排了一场线上笔试,应届毕业生可以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参与——这其实是在给年轻人释放一个讯号:

不用太着急,你可以根据你的时间、你的城市来安排笔试。相对于以往紧赶慢赶还错过面试、笔试的一次性校招而言,这已经是给了应届生相当大的时间自由度了。

面对对话中最直接的地理位置与交通的障碍,百度校招准备了14场线上宣讲活动,不仅针对不同业务、岗位,还面向不同区域院校做了专门的安排。除了宣讲会之外,简历投递、笔试、面试沟通都能在线上方便地完成。

对于远在海外的留学生来说,也不用担心倒时差的问题,百度特别开设了留学生专场宣讲会。

以往的宣讲会存在的问题是逐渐功利。一方面,以往的宣讲大都需要通过送礼物的形式来吸引同学们的参与,在知乎上宣讲会也更多变成了一种功利性工具,其本身作为公司与潜在员工对话的功能反而不被重视了;另一方面,宣讲会的沟通质量也十分依赖宣讲人,一些不好的宣讲会氛围可能会非常沉闷,宣讲的内容也主要在公司历史,缺乏年轻人的代入感。

为了改变这些问题,百度校招这次专门邀请了进入百度工作1-3年的校招生担任“校招品牌官”,以第一人称的视角、从亲身经历出发,与在校学生开启“嗨聊模式”,目的就是为了最大程度还原宣讲会的初衷——企业和学生之间良好的对话。

至于应届毕业生在求职中暴露最矛盾的一点:经历与职位不匹配的问题,一般背后是有两个子问题构成的——企业没有提供更加精细化的岗位,以及学生暂处的迷茫时期。针对第一个问题,百度今年给校招生提供了更多可供选择的职位,除了传统的五大岗位之外,百度校招今年新增了芯片开发、业务研究与分析等更加多元的岗位,应届生有了更多选择的空间和余地。

而对于后一种问题的解决则很好体现出百度在AI方向的积累和优势,本次校招百度启用了首创的基于深度学习的人岗匹配算法,学生可以选择不对特定的岗位进行投递,而是将简历投递给AI智能招聘助手,系统会对简历内容进行智能化识别,并分发投递至匹配度最高的相关部门和职位,高效精准助力应聘毕业生简历投递和岗位选择。

互联网大厂饱受诟病的笔试题也会因为AI而得到一定程度上的解决,以往一些借笔试题来考验人性的脑筋急转弯可能不会普遍性的在百度校招笔试中出现。

百度招聘的智能系统可以根据学生的简历和需求,由AI智能生成千人千面的笔试题,并且也没有一次测试定生死,系统还会帮助面试者提前快速精准地对自己进行能力评估、发现优势并进行查漏补缺,模拟笔试成绩优异的应聘者还能获得免笔试机会,直通面试。看得出来,百度是很诚心为应届生们提供更多的求职机会、锻炼求职能力了。

整体offer数预计发放8000+,参与人数较去年结束实现翻倍达到10W+,毫无疑问,这就是百度史上最大规模的校招。

除了从方方面面帮助应届毕业生更好求职,如何让年轻人认同自己未来所要从事的事业更是关键问题。或许,我们可以从一些校招生故事中也看到百度的努力。

视频中年轻人们的故事,都来源于一个个真实的百度校招生经历。可以看出,百度通过最少的约束赋予年轻人最大的能量——探索未知,并将科技与现实生活更好地结合在一起。

这里也没有繁琐复杂的办公室文化,有的只有简洁、高效且真诚的团队合作,在共同努力之后收获应得的荣誉和奖励。

通过百度,你可以深入一线,在田野中考察天气对农作物的影响,为百度智能云“智慧气象”系统的打造尽一份力;

也可以成为时下最火的无人车背后的一员,将每位乘客安全平稳送往目的地;

甚至于通过百度AI技术,帮助曾经走失的孩子找回真正的家人;

又或许还有一种可能,让AI与运动相结合,以此发挥出运动员的最大潜力;

每个用科技改变世界点滴的背后,都有百度的校招生的全情投入。这些,也就是年轻人认同百度的原因:让自己发光,而这些光可以真真正正地照亮社会。

这么看来,百度这次史上最大规模的校园招聘,可以说就是为了让毕业生求职者们看到自己身上的无限可能,这也就是百度“All in AI ”战略中的一部分:在通过AI为社会造福的过程中,缺不了会发光的你们。

让自己发光,让社会发光,专注简单而真诚的事情,或许这就是百度校招赢得年轻人认同的原因。开启最真诚的方式和年轻人对话,永远是赢得年轻人心的唯一办法。

虎嗅、36kr、钛媒体专栏作者

虎嗅年度十佳作者

百家号鲲鹏计划年度最佳财经报道

十年广告创意工作者

本文来自微信订阅号“互联网指北”(hlwzhibei)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