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珠自恋害了格力?这篇论文神了 | 查理说
又现神论文!
与之前那篇鼓吹“导师崇高、师娘优美”爆火论文不同,这篇论文用了煌煌数万字的篇幅猛捶“自恋”行为,而自恋的女主角正是格力电器的CEO——董小姐·明珠。
先看标题,“CEO自恋及其经济后果研究——以格力电器为例”。标题并没有对董明珠指名道姓,不过已经隐隐能感觉出,一股要一路开黑的阵阵阴风。
这是篇硕士毕业论文,作者是浙江工商大学会计硕士陈舒心,指导教师是该校会计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谢诗蕾,据媒体称,谢老师还是某家公司的独董。
陈舒心同学的论文,通观全文后,说实话,是一篇论理严谨、数据翔实而又逻辑自洽的文章,文章的核心主题说得非常清楚,那就是——董明珠的自恋导致了格力多元化经营不善。
具体来说,舒心同学认为,“董明珠倾向于采取冒险决策和固执己见的自恋人格表现,导致格力电器多元化失败,使得格力电器至今仍未找到新的增长点”。
虽然,对于她的观点我持保留意见,但是,对我依然尊重她得此结论的逻辑和勇气。
为了说明董明珠有多自恋,这篇论文,选择了用数据来说话。她设了衡量指标,来揭露董明珠的自恋程度,请看下图:
经过作者的悉心研究发现,董明珠相比于另两位家电行业的大佬美的方洪波和海尔张瑞敏后,自恋程度根本不是一个量级的。
董明珠媒体曝光率极高。据统计她个人报道数量占格力官网发布新闻总数的 33.22%;接受采访和发表演讲时使用第一人称的频率高达 70.31%;在微博发布自身形象照片占所有图片的比率为 32.33%;提到照片,你可能还依稀记得,当年格力手机开机屏幕上的董小姐照片以及公交车外壳上她的靓丽倩影。
总之,通过统计作者发现,“格力电器 CEO 董明珠的种种言行举止,都十分强烈地表现出自恋人格的特性”。
01
董明珠的自恋表现
董明珠自恋又具体表现为:1、渴望支配性权力;2、采取冒险决策;3、固执己见。
对于“支配性权力”,一个表格就很能说明问题。
作者提到,员工持股计划中,高管认购数量占 44%,董明珠个人出资 9.37 亿元认购 6015 万股,数量远超其他员工。
关于“冒险决策”,作者专门提了两个案例来“奚落”董明珠。一是广为人知的格力进军智能手机领域。在做手机之初,董明珠曾经狂出豪言,并疯狂diss小米和雷布斯·军,具体如下:
不过,最终格力的确在手机行当铩羽而归,没捞到丁点好处。
另外一个案例,是格力收购银隆。在这件事上,作者展现了其会计专业的强大财务分析能力,通过对银隆报表和评估报告进行充分研究,舒心同学得出结论:银隆财务涉嫌利润造假,评估值存在不确定性,那个时候收购银隆、进军电动汽车领域,相当冒险。
作者只是提了两个案例,说明董明珠喜欢冒险决策。她的自恋还表现在常人难以企及的“固执己见”上。比如,董明珠曾在接受《金融时报》时称:“我从来没有失过手,我从不认错,我永远都是对的。”
在做手机失败时,她这么说:
银隆业绩不理想时,她这么说:
总之,董小姐都是对的,总是对的,就没做错过。手机从来没有失败,银隆是被埋的金子。
而董明珠之所以如此自恋,作者也经过了详细分析,这固然跟董明珠在格力过往做出的丰功伟绩有必然关联。
对于董明珠过去的辉煌,作者是给予了肯定的。比如,“格力电器发展的初期,董明珠凭借其过人的销售能力以及大胆创新的决策能力,带领格力电器从竞争激烈的空调市场中脱颖而出。”
“当时的格力电器还只是一家只能做空调组装的小企业,年产量在 2 万台左右。在加入格力电器两年后,董明珠在安徽的销售额突破 1600万元,占格力电器整个销售额的八分之一。1993 年,她在格力电器的销售额累计达到500019万元,创造了当时销售的神话。”
作者还说:“更令人敬佩的是,董明珠从不喝酒,她仅仅依靠其过人的销售才能——敏锐的市场把握和专业分析,在那个“酒量即销量”的年代,缔造了辉煌的销售成绩。”对于董明珠不喝酒就能办成事,作者表达了惊奇与仰慕。
然而,文章分析,正是“功高震主”,也让董明珠拥有了绝对的权威和影响力,在董明珠成为格力一把手后,又加重了其自恋倾向,而这突出表现为,格力电器董事会成了董明珠的“一言堂”,董事会权力严重失衡。作为大股东的珠海市国资委在董事会渐渐丧失了话语权。
据企查查股权穿透显示,格力电器目前的实际控制人是董明珠,总股权比例为1.65%,而且她也是格力集团众多股东之中唯一一个自然人股东。结合文章分析可以看到,董明珠和其下属高管,在格力的管理中,依然有着绝对的控制权。
而这样一种绝对控制,导致格力的业务发展就和董明珠的个人决策息息相关。因为董明珠的“自恋”,让格力误入手机领域,陷入银隆盈利乏力的泥潭,并错过了小家电业务发展的黄金时期,让格力20年来业务非常单一。至今,虽然格力在空调方面盈利能力依然不错,不过,格力电器在多元化方面非常失败,并且仍未找到新的增长点。
总之,作者通过董明珠的例子,得出了普遍意义的结论,一个企业中如果CEO太过自恋,那对这个企业的成长与发展终归是不好的、有害的,对此作者在最后,非常恳切地给出了一项建议:企业以后选拔 CEO时,要考量其人格特征。换句话说就是,遇到董明珠这类超自恋型的,有多远撵多远。
02
老大自恋,后果
那么严重?
董明珠到底自不自恋,相信人人心中都有一杆秤。
实际上,我想说的是,将格力如此大体量的企业经营情况,与最高领导者的“自恋”倾向如此紧密的结合起来,多少有些小题大作。
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其做出的每一步重大决策,相信都不是老大一个人拍脑门决定的。一定是经过了诸多分析、思考,市场调研与评估考量。董明珠决定做手机,那确实是因为当年智能手机行业是一个风口。
华为抓住了这个风口,小米抓住了这个风口,vivo、oppo抓住了这一风口,格力只是没在风口上借上力而已,这其中有一整套决策、战略和技术上的因素。如果将这样一种失败,归结为因为董明珠自恋导致冒险失策,多少有点事后诸葛亮,倒打一耙的意思。
话说回来,这让我们也想起另外一头在智能手机风口上摔惨的“猪”——罗永浩。他对锤子的苦苦坚持,换来的终是靠直播带货来还债。但是你能说,这是因为他过度自恋而导致失败了吗?老罗的失败,更多是非个人因素。
当然,你要说罗永浩自恋,那好像也没啥问题,只不过,那不是他的主要人设。他的人设更准确来说是“迷之自信”。
其实,说CEO自恋影响企业经营管理,无外乎出于这样一种逻辑:因为CEO自恋,往往Ta会非常固执己见,进而形成独裁,将公司的经营大权独揽。由此,Ta个人的决策、言行就会与企业未来发展息息相关。
但从另外一个视角来看,这样一种自恋,又何尝不是一种自信、果决、有魄力的表现。二者似乎是同一硬币的两面。你贬低她,可以说她自恋,你赞扬她,又可以说她有魄力甚至有魅力。说到底,CEO自不自恋,更多还是个人性格倾向问题,强行将它单拎出来跟企业管理经营挂钩,就太勉强了。
董小姐,不管她是不是自恋,到底有多自恋,摸着良心说,至少人家是个成功的企业管理者,是个有魅力的女人。
最后,再多说一嘴,做CEO自恋影响企业管理,好像是一个研究企业经营管理上常见的论文“选题”。这个选题,莫不是先入为主,专拿董明珠出来往上凑,是为了求省事吧。
有图为证:
------------------
你觉得,董明珠自恋危害格力了吗?请在留言区疯狂留言。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