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诗人间的不为人知的事
今天,来剧透一下楚子老师“趣说唐诗”课第三节的内容。先来读读下面的几首唐诗吧,带着问题思考一下:这几位唐朝诗人共同的朋友会是谁呢?
《画》
——王维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江上琴行》
——常建
江上调玉琴,一弦一清心。
泠泠七弦遍,万木澄幽阴。
能使江月白,又令江水深。
始知梧桐枝,可以徽黄金。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没错,细心的朋友一定发现了,他们共同的朋友就是李白诗中的王昌龄。王昌龄可真够厉害,竟能有这许多名气如此之大的诗人朋友!
八卦一下,据说王昌龄一心在仕途求发展,官运却不顺,屡屡遭贬。但是,被贬之后,每次,皇帝赦免后,他又会兴高采烈、满怀抱负地回去任职。
有一次,他又被赦免了,赴职途中,他特意去看望老朋友孟浩然。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其实,孟浩然当时已经得了一种皮肤病。可是因为好朋友的到来,不听医嘱,喝起了小酒,吃起了河鲜。结果,孟浩然就当着王昌龄的面去世了。
再来说说常建。或许你会问,常建何许人也,好像没听说过嘛!其实,在唐代,常建的名气可不小。在唐代一本关于24位诗人排名的书籍中,常建排名第一位,李白排名第二位,王昌龄仅排名倒数第二位。
常建是神韵派诗人,所谓神韵派,就是不着一字尽显风流。让你在朦胧里猜想,诗人到底说的是什么呢?
其实,王昌龄和常建是唐玄宗开元十五年的同科进士及第好友。用我们现在的方式来说,他们就是在同一个考场考试,并且同时考上了北大。然后,两人一起参加了工作。据说王昌龄最高才官居国家图书管理员,而常建也职位也不怎样。
虽说,王昌龄和常建的命运如此机缘巧合。但是,从某一个时刻开始,他们的命运却开始分道扬镳、截然相反。
一起读一读常建的这首《宿王昌龄隐居》,揭晓谜底!
清溪深不测,隐处惟孤云。
松际露徽月,清光犹为君。
茅亭宿花影,药院滋苔纹。
余亦谢时去,西山鸾鹤群。
【注解】
隐处:隐居过的地方
惟:只有
犹:仍然,还
药院:种芍药的庭院
滋:滋生,生长
余:我
谢时:辞去世俗的事情
鸾鹤:仙人
话说,常建从江苏盱眙辞职回老家归隐。路过淮河,绕了点路去了趟王昌龄的旧居住了一晚。就是这一晚,常建完成了人生角色的果断切换:从做官到归隐。从此以后,做自己想做的事,过自己想过的生活。
然而,常建心中还是对未知的生活充满惶恐和担忧的。从诗中第一句,就的“深不测”就已委婉地道出了。正是这种惶恐,促使他特意到王昌龄的旧居住了一个晚上,感受一下隐居的生活。
这个旧居虽然清贫,没有豪华设施,甚至烛光也不是很亮,屋顶有些漏光,但优雅,且能看到户外的景色。能看见松树里微微露出的月亮,月亮把满满清光洒向人间。致使常建不禁在诗里反问:这种欢乐、美好、宁静的景色,就是为了你王昌龄,可是你为什么不回来呢?
院子里种满芍药,台阶上慢慢长出了苔藓。虽然睡的是茅亭,但枕着的是香郁的花影子。多么让人满足和内心安宁的院子呀!最后常建说:我也要离去了,你王昌龄以前离去做官,我常建今天要离去归隐。看看我们以后的日子谁更好吧!
谜底是,常建活到64岁,茅庐善终。而王昌龄在另一次被贬龙标后,又一次遭赦免,但是在回去赴职的途中却不幸被杀害。
就是这样一刹那的决断,让常建和王昌龄有了截然不同的生命结局。我们可否说常建贵在清醒,王昌龄误在执着呢?
人生的路各有千秋,但每个人能看见的只有脚下。想把这单行道走好,也许最需要做的就是先认识真实的自己,然后,再听听她/他说:“我想要什么,我想过什么样的生活?”
最后,还是忍不住一声叹息:“洛阳亲友如相同,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多美的诗呢!”
作者:Addel,青青莲子行动派妈妈大本营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