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失英國25年 68件走私文物“回家”
2020-11-19 23:59
华人号:文化圈儿
成功追索回國的文物
11月18日上午,北京青年報記者從國家文物局2020年四季度例行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今年1月以來,國家文物局與外交、海關等部門合作,在中國駐英國使館的支持下,歷時10個月,將流失英國25年的68件走私文物追索回國。公眾可通過國家文物局官網首頁中的“25年回家路”專欄,查閱文物高清圖片等相關信息。
歷時25年
68件文物終於回歸祖國
時間回到1995年2月,英國警方在偵破一起國際文物犯罪案件過程中,發現疑似中國文物,經國家文物局鑒定為中方禁止出境文物。當年3月,英警方截獲並扣押嫌疑人運抵英國的大量文物,國家文物局派員赴英鑒定,確認為走私中國文物。
文物追索工作隨之展開,在國務院統一部署下,多部門共同組成“追索英警方查扣走私中國文物工作小組”。1998年,該案兩名主要嫌疑人與國家文物局簽署歸還文物協議書,3000余件返還文物運回北京﹔該案另一名嫌疑人與國家文物局達成和解,歸還7件文物。但該案中的一名文物購買人拒絕參與協商,涉案文物一直被英警方扣押。
國家文物局始終未放棄追索,長期關注事態進展。時至2020年1月,倫敦大都會警察局聯系中國駐英使館,告知因購買人去向不明,且扣押時間超過追訴期,該批涉案文物被界定為無主物,主動提出希望將這批文物歸還中國政府。
基於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關於禁止和防止非法進出口文化財產和非法轉讓其所有權的方法的公約》(簡稱“1970年公約”),國家文物局向英方發出追索函,代表中國政府正式提出返還要求。今年7月29日,中國駐英使館公使銜參贊於芃帶隊赴英方倉庫清點,國家文物局最終認定追索文物共68件,倫敦大都會警察局同意全部歸還。
疫情之下
委托使館接收、國內點交核實
考慮到疫情因素,國家文物局採取“委托使館接收、國內點交核實”的文物回運方案,委托專業機構辦理出境許可,量身定制包裝,協調返程航班,確保文物安全。
10月16日,國家文物局授權中國駐英國使館,與倫敦大都會警察局進行文物移交,簽署文物接收確認書。
10月19日上午,劉曉明大使舉行線上文物返還移交儀式,倫敦大都會警察局、英國數字文化媒體和體育部有關負責人出席。當晚,中國駐英國使館由專人護送文物至倫敦希思羅國際機場,68件文物終於踏上了歸國之路。
10月20日下午,這批文物搭乘中國國際航空公司CA938次航班抵達北京首都國際機場。國家文物局組織中國文物交流中心、北京魯迅博物館、中國文物信息咨詢中心三家直屬單位分工協作,連夜完成文物查驗並點交入庫。
文物器型豐富
品相好、時間跨度大
文物抵京后,國家文物局立即組織專家鑒定。國家文物局政策法規司副司長兼文物返還辦公室主任鄧超介紹說,68件文物中,暫定二級文物3組13件、三級文物30件、一般文物25件,包括瓷器、陶器、石器、銅器等。
這批文物具有怎樣的價值和特點?鄧超談道,這批文物一是時間跨度大,從春秋戰國一直到清代﹔二是產地分布廣,江西、安徽、福建、河南、陝西、河北、貴州等地均有所見﹔三是器型豐富,品相較好,精品較多,一些文物具有重要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
北青報記者注意到,這批文物的高清圖片,可在國家文物局官網首頁的“25年回家路——從英國成功追索68件文物”專欄中查閱。
本組文/本報記者 崔毅飛
攝影/首都博物館 羅征
亮點
唐三彩七星盤
1套8件的唐三彩七星盤,由承盤、一個大杯和六個小杯組成,盤外壁及杯器身施黃、綠、白等釉,釉色鮮亮,七星盤是唐代現實生活的再現,反映出唐代制陶工藝的高超水平。暫定為二級文物。
西南地區石雕馬
元明時期石雕馬,質地為砂岩,文物尺寸為:23×29×8.5(厘米)。對比貴州遵義播州土司墓出土的同類石雕制品、成都蜀王家族墓地類似的出土釉陶,認定其為西南地區所出土的元明時期石雕制品,地域特征明顯,非常少見,暫定為二級文物。
青瓷梅瓶
元末明初1組4件青瓷梅瓶,暫定為二級文物。
瓶身27×14.5×14.5(厘米)﹔瓶蓋5.5×7.5×7.5厘米,從胎釉及工藝來看,具有極大的一致性,可能出自同一個墓葬,極為難得,歸為成組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