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本不想以文人自居,怎奈何世事无常

王安石变法很多人都知道,而王安石确实是一位了不起的政治革新家,他变法的本质是为了国家和百姓,但是到下面人实施的时候,就忘记了为国为民的宗旨,只为自己的利益着想。除此之外,王安石还是一位了不起的文学家,对北宋诗文发展有着无法忽视的作用,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诗风的转变

王安石一生所作诗文千余篇,能看到他早期和晚期的诗风变化差异极大,心态的变化和受佛教思想的影响,让他晚期所作诗文更有一番韵味。

在其早期作品的当中,此时王安石意气风发,在诗中坦率地抒发自身情感,字里行间带有很明显的唐诗之风,最突出的就是有杜诗和韩诗的特色。
王安石其实并不想以一名写诗的文士自居,他一直都把自己当作扶世的政治家,尤其是在他坚持变法期间,能看出他诗文里浓重的政论色彩。
既然选择了推行变法改革,又有神宗支持,面对如山一般的异议谴责,王安石作《众人》一诗蔑视众人。诗中王安石看似不屑一顾,却依旧隐隐透露着担忧抑郁的情感。
其实王安石诗风的转变,在他第一次罢相之后便有所变化,在他刚刚受召返京还没到位的时候,就开始想着“明月何时照我还”。
儒家建功立业的思想,对早期时候的王安石影响颇深,那时他还是一个锐意进取,一心变法想要改变国家衰败现状的政治家。
在王安石人生晚期退出政坛之后,明显感觉出他诗风的转变。因为不再忙于政事,让他有更多时间来纵情于山水,研究诗词韵律和佛家学说。
所以在王安石晚期时候的作品中,委婉含蓄又充满了灵性,不像早期时多和政治有关,他所作的佛诗也大多出自于晚期时候。

诗学杜甫韩愈

要说王安石对谁的诗文研究最深,那无疑是杜甫,他对杜甫的崇拜是显而易见的。正因此,在王安石的诗作当中,才饱含杜诗那种充满现实主义精神的独特风格。

在《老杜诗后集》的序言当中,王安石说有客人送给他二百多篇世间没有流传的古诗,他看了后就知道这些诗绝非是一般人所能作出来的,从诗的内容和形式上便能断定,作这些诗的一定是杜甫。之所以杜甫之后的人达不到这种境界,完全是他们还不懂什么才是诗。作诗到底有多难,难不成只有杜甫才能把诗写好吗?
想要达到杜甫的诗作水平谈何容易,但是王安石做到了,他确实触及到了杜甫的层次,从《登飞来峰》和《望岳》的末两句当中,便能看出有异曲同工之妙。
王安石《登飞来峰》:“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杜甫《望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王安石在诗文的章法、句法上面,他借鉴了韩愈的作品这一点毋庸置疑。虽然王安石多次批评过韩愈,只能说他不赞同韩愈的行为和观点,不代表他否认韩愈的诗作水平。

韩诗的特点是“以文为诗”,王安石在这点上开创了江西派的先河,更是推动了宋诗的演化进程。

佛学对王安石的影响

王安石传世诗作有1600篇之多,其中有不少涉及佛学的诗作,同柳宗元的幽寒不同,王安石的诗意更显悠然自得。

王安石《题半山寺壁二首》:“我行天即雨,我止雨还住。雨岂为我行,邂逅与相遇。”

这一首寥寥二十字的诗文当中,诗句浑若天成,简单平凡中却别有一番滋味,蕴含着万物皆有定数的佛性学说。
除此之外还显示出王安石写诗的一个特点,那就是他毫不避讳一首诗当中出现同一个字眼,但是在交错回环之中又有不嫌其繁的妙趣。
两个字出现了三次,不仅仅是这一首当中的“我”、“雨”,在王安石的其他诗作当中也有不少类似的情况存在。
比如在《天童山溪上》中,“溪”、“树”两字也出现了三次,可见王安石深谙佛家学说,每随缘起自禅深,随性间便作出这无章之妙笔,王安石无愧于大家之名。
王安石所作佛诗数量众多的原因,同他长期和寺庙僧人之间相互来往有关,谈佛说道互赠诗歌自然是少不了的交往手段。
不过王安石虽然研究佛学,但他却始终也没达到那种不执著于万物的境界。王安石被贬后看似“空”,实则依旧对新法念念不忘,在司马光全面废除新法后便抑郁而终。

参考文献:

《论王安石诗歌创作道路》

《论王安石诗学韩愈与宋诗的自成目的》

《略论王安石的佛诗》

-作者-

百川,愿作一介撰史人,笔尽中华五千年。

微信号|历史典录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