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设汽车强国 新能源汽车发展关注五大关键点

近日,《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发布,引发了汽车行业极高关注度。《规划》中指出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部署了我国新能源汽车今后发展的方向与重点任务,提出了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构建新型产业生态、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深化开放合作的目标,展望了当今至2035年的产业发展愿景。

关键一:我国新能源汽车进入加速发展新阶段

2012年6月,国务院印发《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2012版《规划》成为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的重要指引。

在这版规划中,新能源汽车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背负着节能减排的重任。彼时,我国新能源汽车已经过近10年的研究开发和示范运行,具备了基本的产业化发展基础,电池、电机、电子控制和系统集成等关键技术取得进步,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开始小规模投放市场。

2012版《规划》中清晰指出:“总体上看,我国新能源汽车整车和部分核心零部件关键技术尚未突破,产品成本高,社会配套体系不完善,产业化和市场化发展受到制约。”

当时间来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已经过多年发展,整体形势发生了明显变化。仅从产品投放来看,不但我国自主汽车品牌已逐渐摆脱补贴这根“拐杖”,国外品牌合资车型日渐丰富,不少造车“新势力”品牌也在市场中逐步站稳脚跟,新能源汽车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本次《规划》中就提出,我国新能源汽车已进入加速发展新阶段。2015年以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保有量连续五年居世界首位,“必须抢抓战略机遇,巩固良好势头,充分发挥基础设施、信息通信等领域优势,不断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同时,也提出了融合开放成为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新特征。

关键二:重视基础核心技术

《规划》中,再次指出了新能源汽车的产品技术路线,更细化到了要研发新平台、攻关前瞻性设计、对基础关键技术的重视比以往更为明确。

在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方面,将以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汽车、燃料电池汽车为“三纵”,以动力电池与管理系统、驱动电机与电力电子、网联化与智能化技术为“三横”,深化“三纵三横”的研发布局。

《规划》还提出,将实施电池技术突破行动、实施智能网联技术创新工程、实施新能源汽车基础技术提升工程。其中涉及的电池关键技术研究、智能网联系统架构、基础元器件与生产设备等,正是汽车技术发展不可或缺的基础,也是绕不开的“基本功”。

另外,《规划》在加快建设共性技术创新平台、提升行业公共服务能力两个方面,延伸了对于技术创新的途径。提出通过建立健全龙头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联合研发攻关机制,聚焦核心工艺、专用材料、关键零部件、制造装备等短板弱项,从不同技术路径积极探索,提高关键共性技术供给能力。

关键三:关注产业生态融合发展

《规划》中以两章的篇幅,对构建新型产业生态、推动产业融合发展的具体方式做出了指导。

在产业生态方面,提出鼓励新能源汽车、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领域企业跨界协同,围绕多元化生产与多样化应用需求,通过开放合作和利益共享,打造涵盖解决方案、研发生产、使用保障、运营服务等产业链关键环节的生态主导型企业。还特别指出,以整车企业需求为牵引,发挥龙头企业、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作用,坚持软硬协同攻关,集中开发车用操作系统。

随着网联化的不断加快,汽车企业“单打独斗”的情况已不再能适应市场,跨界融合的案例正不断增多。例如,华为就以汽车供应商的身份,提供智能座舱解决方案,包含从软件到硬件的系统产品;百度等互联网行业企业则结合自身的车联网技术,与一汽、长安、吉利、奇瑞等自主品牌在自动驾驶等诸多领域融合发展。

针对汽车行业的融合发展,《规划》提出了几种融合模式:新能源汽车与能源融合发展、新能源汽车与交通融合发展、新能源汽车与信息通信融合发展、加强标准对接与数据共享。今后,新能源汽车产业与电网、智慧出行、智能绿色物流运输体系、“人—车—路—云”信息网络体系的联系将更加紧密。

关键四:基础设施建设不松劲

推动新能源汽车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在2012年版《规划》中就曾提出过,而在本次《规划》中,这一点被再次强调。其中包括了大力推动充换电网络建设、协调推动智能路网设施建设、有序推进氢燃料供给体系建设等。

此前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基础设施建设主要集中在充电设施上。本次《规划》中,则提出“智能有序慢充为主、应急快充为辅的居民区充电服务模式,加快形成适度超前、快充为主、慢充为辅的高速公路和城乡公共充电网络,鼓励开展换电模式应用。”在对慢充的作用予以肯定的同时,也对智能充电、有序充电等做出了更加细微的要求。

针对氢燃料电池汽车的氢产业链,也特别提出了“加强氢燃料安全研究,强化全链条安全监管”,同时“支持利用现有场地和设施,开展油、气、氢、电综合供给服务。”这一部署,为氢燃料电池汽车发展做出了长远打算。

关键五:明确发展愿景与目标

《规划》中对未来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愿景提出了切实的目标。

到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动力电池、驱动电机、车用操作系统等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安全水平全面提升。纯电动乘用车新车平均电耗降至12.0千瓦时/百公里,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高度自动驾驶汽车实现限定区域和特定场景商业化应用,充换电服务便利性显著提高。

力争经过15年的持续努力,我国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质量品牌具备较强国际竞争力。纯电动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公共领域用车全面电动化,燃料电池汽车实现商业化应用,高度自动驾驶汽车实现规模化应用,充换电服务网络便捷高效,氢燃料供给体系建设稳步推进,有效促进节能减排水平和社会运行效率的提升。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绘制了一幅未来1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前瞻蓝图,不仅为汽车行业指引了发展方向,更提出了融合发展的目标,新能源汽车有望改变人们出行的未来。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经之路,在这条路上,中国汽车正一步步将梦想变成现实。

(责编:鄂智超、连品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