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散的投资之路
作为一个86年的无产阶级,机械工程师职业。在深圳没房没车,看着周边少则6,7万一平的房价,靠税前30万左右的年薪,实在是无能为力。
我思考着出路,要能在深圳定居,只有三条路:一、成为职场精英,在公司至少是中层领导(手底下管理5到10个人)以上,高薪或能拿到股权激励;二、创业且能成功融资;三、靠投资成功。我自身能力有限,第一条和第二条对我来说太难。第三条投资,大部分人会选择投资房地产,对我来说因为农村出来天生的性格导致不敢有太多贷款,怕失业现金流断裂;只有股权投资门槛最低。
我2016到2017年就下定决心走股权投资的道路,其一、这条路门槛最低,且从理论上(股票长期收益率高于房地产)是可行的;其二、投资房地产需要的首付资金量太大,而且还要背负很多贷款,表面上说是投资,实际上只能算是消费吧,这会导致自己在五年甚至十年内生存压力巨大,不敢失业,不敢换工作等;其三、股权投资流动性好,万一在深圳呆不下去了,退居二线也是可以的。
在执行的过程中是很难的,一难是在本金较小的时候,不加杠杆,短期收益率会显著低于那些买房的,只有当本金大于房价总值时,它收益率的优势才能凸显出来。二难是复利积累需要很多年的时间,这期间总要生活,需要消费,为了积累本金,股权投资的人通常会牺牲生活质量。三难是炒股的人,在相亲市场是不受待见的。四难是波动很大,有可能今年收益率很好,明年就亏钱了。五难是自己的投资能力需要经过时间的考验,这个可能需要五年、十年之久吧,等确认自己不适合投资时可能已经损失了很多钱或机会成本,为时晚矣。目前为止,我不确定自己有能力获得15%的年化收益率。
今年到目前为止,我股票账户净值约79万,其中10万左右股票基金,69万股票。基金账户净值约32万。股票账户收益额约20万出头,其中约4万多属于新股收益,总收益率约33%,除去新股收益,收益率只能勉强跑赢沪深300。基金账户总收益9到10万,也是30%左右,考虑到基金账户有至少1/3的仓位是今年陆续新买入的,实际表现是好于股票账户的。
基于这样的事实,我反思主要原因是自己对个股的理解深度不够,不敢重仓买入,拉低收益率。这个资金体量的情况下,怎样的持仓集中度才是比较合适的?股票也好,股票基金也罢,最终需要自己不断学习进化,加深认识,把坏生意逐渐换成好生意。未来持股数量和持有基金的数量会更少一些,更加集中一点,当然这也要看自己的认知水平和自信(或自大)程度。
再给自己三年时间验证自己的投资能力,如果跑不赢公募基金,股票账户从此不再追加资金;如果跑不赢沪深300,最终留在股票仓位上的资金不超过可投资金融资产的1/3,且不再追加投入;如果亏损了,那就不用玩股票了。2021年股票账户不再追加新的资金投入,增量资金全部买入股票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