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情乡愁系列传统节日过年(二) 除夕

除夕

除者,去也,夕者,晚上。所谓“除夕”,就是先一年的最后一晚,也可以理解为最后一天。旧一年的结束也是新一年的开始,所以除夕就有去旧迎新的意思。王安石的“爆竹声中一岁除,总把新桃换旧符”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农历的腊月大节是三十天,小节是二十九天,但不管多少天,人们都把这一年的最后一天叫做“腊月三十”。

腊月三十这一天是人们准备过年的最忙碌的一天。这一天家家户户都必须做好这些活动。

一、挂神主、贴对联。

腊月三十这天,家里男人最重要的活动就是首先把祖宗神位与其他所有家神的神位安置好。比如平时收起来的“荣”—— 即把历代祖宗按照辈分排列写在特制的图谱上的家族谱系(见下图)。扫去灰尘,张挂到上房正中间的位置。

旧时一个大家族只有一张荣,这张“荣”只能在本家族的长房也即族长家里。没有荣的人家,则要用一张红纸中间写上“天地君亲师之神位”,右侧写“九天司命”,左侧写“某氏列祖”,恭恭敬敬的贴在上房的正中位置。“荣”或祖宗神位的两边挂一幅对联,内容一般为对祖宗的感恩与家族的继承,如“敬恭明神虔笃共庆,昭格列祖载锡之光”、再如“敬天地心香一柱,报国亲忠孝两全”。

荣和祖宗神位挂好之后,在神位前摆好供桌,奉上贡品,包括点心、水果等。而后是安置土地神、门神、井龙王、白虎神(磨坊神)等家宅诸神。同时,把为各神龛写好的对联贴上。现在人一般就是给大门上贴一幅送旧迎新的喜庆对联,但过去的人就不仅于此,比如土地爷神龛写的对联是“土中生白玉,地里产黄金”;井龙王神龛写的对联是“井泉通四海,清水养万民”等。此外,其他地方也都会写些吉祥言辞,如牲口圈里贴“六畜兴旺”,院子里贴“满园春光”,炕上贴“福地安怡”、大门外贴“出门见喜”。甚至还给重要家具上也写上吉祥言语。如箱子上贴“黄金万两”、板柜上贴“金银满柜”、老人的房间贴着“身卧福地”、麺缸上贴“取之不尽”、水瓮上贴“用之不竭”、大车上贴“四季平安”,院子的大树上贴“根深叶茂”,等等。

大门上的对联内容各种各样,由主人家任意发挥,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是反映送旧迎新和对未来的良好期望。需要说明的是,家有丧事未过三周年的人家,过年门上不贴红纸对联,而贴的对联黄色或者蓝、绿色的。

二、上坟:

腊月三十下午上坟是必不可少的,这是请已故的先人回家享受祭祀。上坟时带上香蜡纸表,给坟头上压一张烧纸,其余到坟前烧化。有的人还会在先人坟前放一串鞭炮。

三、打扫厅堂院落。

女人这天下午要最后一次卫生打扫,打扫完毕后将所有的垃圾都要倒掉。因为按照规矩,新年的前五天是不许倒垃圾的,认为倒垃圾就是把全家的福倒掉了。

四、贴窗花。

贴窗花这也是女人的专利。要过年了,巧手的女人会用剪刀剪出各种纸花,包括春夏秋冬各种植物、禽、兽、虫、鳞、各种动物,甚至传说的神话故事和戏文如刘海打柴、劈山救母等都能剪出来,这些纸花都是用红纸剪的,贴到新糊的白窗纸上,显得非常喜庆。

五、祭拜祖宗与诸神祗。

上面的一切都是为过年做准备,等到上面一切做完,也就到了晚上,过年正式开始。这时,家里的所有人都要换上新衣,没有新衣的,也要把旧衣服翻洗得干干净净换上。换好衣服后,男人把双手洗净,由长者领上先去长房家挂的荣前拜祭列祖列宗,然后回家给“天地君亲师之神位”上香,以此表达对列祖列宗的怀念,祈求祖宗的庇佑。之后再拜祭其他家宅诸神,如灶神、土地神、水井上的龙王爷、马槽上的马王爷、牛圈里的牛王爷、磨坊里的白虎神、院子里的树神等等,之后到大门口燃放大炮、鞭炮,迎接新的一年到来。女人则开始准备年夜饭。除夕祭祖是过年重要习俗之一,

六、年夜饭。

除夕晚上被称为“大年夜”,所有家庭都要吃年夜饭,又称为“团年饭”。团年饭一般是炒或凉调几盘菜,温一壶小酒,给祖宗牌位前献祭一份后,(依照古来传统,汉族人视死如生,所以整个过年期间,每天的饭菜都要向祖宗牌位献祭一份,直到正月十五送走祖先神灵为止。不过现在已经没有这种讲究了。)全家围坐在一起就餐聊天。依照传统,团年饭非常重要,要过年了,家庭的所有成员不管在那儿经商做官,都要在除夕之前赶回与家人团圆过年,最迟也必须在拜祭列祖列宗之前赶回来。现在人不讲究拜祭列祖列宗了,但一般也要跟得上吃团年饭。团年饭的好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果所有成员围坐一起说说笑笑,显示着全家平安和睦,预示着来年全家和顺。

七、男性晚辈拜年。

年夜饭之后,晚辈男人们就要去给本家族的长辈拜年。拜年的方式是到长辈家里,先给家里的祖宗神位上香扣头,然后由大到小给各位长辈扣头,扣头前必须叫响长辈,如给族中的三爷拜年,就叫:“三爷,孙子给你拜年咧!”然后作揖下跪扣头起来在做揖。其他的长辈也都一样。扣完头后,与长辈略坐一会儿,说些祝福的话。这个时候,长辈就会给前来拜年的未成年的孩子们发红包,俗称“压岁钱”。并给口袋里塞上核桃花生水果糖等。改革开放之前是短缺经济,这些核桃花生水果糖是很难得到的,所以孩子们最喜欢去给长辈拜年。这家的长辈拜完后就到下一家去,直到把族中所有男女长辈拜完之后才回到自己家里。

八、守岁。

所谓守岁,就是由除夕晚上到新年初一早上全家都不睡觉。过去经济不发达,没有电视机,大多数家庭连收音机也没有,守岁的的方式就是在家庭长辈的热炕上支好炕桌,家庭主妇把饺子馅剁好后放到炕桌上,全家人围着炕桌一边包饺子一边聊天,互相说着亲切话语。饺子包完,全家老少无论男女都继续坐在长辈的热炕上聊天。聊天的内容大致是晚辈向长辈诉说自己一年的遭遇、家庭的收入,家里的琐事,来年的打算,请长辈训示和出主意;长辈则会叮咛孩子们注意平安是福,不要做冒险的事情。有小孩子的,更免不了给孩子们讲神仙鬼怪故事,让他们高高兴兴。

不要小看了守岁的这个讲究,平时,人们迫于生计,一年到头很难聚在一起,很少互相交流谈心。趁着年关阖家团圆,利用这个机会大家互相交心倾诉,相互沟通,对家和万事兴大有裨益。

现在生活富裕了,家家都有电视机,稍大的人都有手机,虽然延续着守岁的风俗,但大家都是看着电视,玩着手机,少了许多家庭温馨。

旧时家庭没有钟表,村里也不打更鼓,守岁到了鸡叫时才算新年来了,这时就要到门外放炮。炮分大炮和鞭炮,家家都必须放的。这就是迎新年。有钱的人家还会放二踢脚、钻天鼠、焰火等。对小孩子们来说,这时已经非常瞌睡了,父母就会让他们睡在长辈的热炕上而不是回到自己的房子去睡,并且是不脱衣服的睡觉,这也是守岁的要求。

为什么把给孩子的红包称作为“压岁钱”,把除夕到初一的彻夜团聚叫“守岁”,到了大年初一就说“又长了一岁”?这也是古来留下的民俗。上古时期我们祖先就开始使用岁星纪年法,十个岁阳,十二个岁阴,阴阳两两各结合一次共计60岁。相传每年都由一个岁神主宰,掌管当年人间的吉凶祸福,所以在每年的年末岁首,人们都要恭迎当年的“值年太岁”,这就是“守岁”,在这时给孩子的红包也就称为“压岁钱”。“压岁”的寓意辟邪驱鬼,保佑孩子在这一岁的平安。到了汉代,岁星纪年法变为天干地支纪年法,天干地支两两结合,也是六十年,称“六十花甲子”。这个方法直到现在农历还继续使用。守岁、压岁、拜太岁等习俗也就留了下来。

(0)

相关推荐

  • 话说过年

    说起过年,很多人都认为自己很清楚,随着年龄的增长,已经过了好多个年了,还不知道过年吗?其实,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并说不清楚什么是过年,过年与春节概念模糊:过年意味着什么更是说不清,道不明. 过年实质上是一 ...

  • 小年儿话年味儿

    往期阅读精选: 逆来顺受 腊八随想 心中瑞雪纷飞 求助电话 摄影   肇兴--薄雾侗寨 摄影   生计(他们十年前的生存状态) 摄影   重庆·山城步道--扫街 摄影   成都宽窄巷子--扫街 这是一 ...

  • 吴奕豪《年味》指导教师:陶丽

    年味 东营市东营区弘文小学四年级一班 吴奕豪 中国有许多的传统节日,比如说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等,在许多传统节日中,我最喜欢的就 是春节,因为春节是许多传统节日中我过得最开心的一个传统 ...

  • “驾鹤西游”“西方接引”到底是游到引到哪里去?西是哪?

    丧事活动中,写挽联挽幛经常出现"驾鹤西游""西方接引""西天极乐"等意境用语.还有许多地方,制作"引魂旗""引 ...

  • 乡情乡愁系列传统节日过年(四) 初一到十五

    初一到十五 一.迎神. 旧时传统,初一到初五的这五天,天天早上和晚上都要燃放爆竹鞭炮,接神祭祀.但每日的主神有所差别.初一拜祭岁神,主一年祸福:初二拜祭土地神,主五谷丰登:初三拜祭赤帝,主免发怒生气, ...

  • 乡情乡愁系列传统节日过年(三)大年初一

    大年初一           刘彦强   新年第一天就是农历正月初一,称之为大年初一,也就是官方所说的春节.按照传统,这一天是拜太岁日.在坡刘村,过年的所有日子就是这一天最为隆重. 一.开年饭. 大年 ...

  • ]刘彦强乡情乡愁系列其他传统节日(二)清明节

    清明节 "南山北山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化作白蝴蝶,混血染成红杜鹃."清明这一天人们上坟祭奠祖是绵延数千年的风景线. 清明,24节气之一.每年4月5日左右太阳到了" ...

  • 刘彦强乡情乡愁系列其他传统节日(五)重阳节、寒衣节与冬至节

    重阳节.寒衣节与冬至节  一.重阳节 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是传统的"重阳节".古人规定"奇数为阳,偶数为阴",因而"九"便成了最大的阳数,九 ...

  • 刘彦强乡情乡愁系列其他传统节日(四)乞巧节与中秋节

    乞巧节与中秋节 一.乞巧节. "七月七,牛郎会织女".牛郎织女的的爱情故事可谓家喻户晓,所以现在人们普遍把农历的七月七日称之为"中国的情人节".但在坡刘村,围绕 ...

  • 刘彦强乡情乡愁系列其他传统节日(三) 端午节

     端午节 一.看麦稍黄 "麦稍黄,女看娘"在坡刘村一带,每年到了麦子快成熟的时候,外嫁的女子都会回娘家,谓之曰"看麦稍黄". "看麦梢黄"听 ...

  • 刘彦强乡情乡愁系列其他传统节日(一) 补天补地与龙抬头

    补天补地节与龙抬头 一.补天补地节. 除过年外,坡刘村人过得最为热闹的节日是正月二十的补天补地节.因为坡刘村有个戚山寺,相传是汉文帝时期祭祀高祖爱妃戚姬的戚姬祠演变而来.农历正月二十,相传是中华始祖女 ...

  • 名师微课堂:跟着传统节日读诗词——除夕

      阅读桃花源 课程简介: 名师微课堂"跟着传统节日读诗词"是张红利名师工作室开发的小学语文视频课程资源.它将传统节日与相关诗词完美结合起来,采用"阅读·对话" ...

  • 乡情乡愁传统节日序列过年(一) 年前二节

    年前二节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农历正月初一就是"春节",也叫"年节".人们把过春节称之为"过年". 年节中国大多数人心目中最重要的节日,人们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