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杖解毒汤治疗带状疱疹
近年来,笔者以自拟的“虎杖解毒汤”治疗带状疱疹13例,效果较好,简介如下:
组成:虎杖15克,板蓝根20克,丹皮13克,赤芍13克,蝉蜕10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二次服。
加减:发热者加葛根、黄芩;继发细菌感者加银花、连翘。
资料:13例中,男4例,女9例。11~13岁者2例,36~42岁者10例,63岁者1例。
疱疹分布于胸神经节段者12例,颈神经节段者1例。合并细菌感染者1例。
诊断依据:开始沿神经节段有刺痒灼痛感,继而在此神经节段皮肤上出现成簇的红斑丘疹,1~2日后发展成米粒大或绿豆大小疱疹,逐渐变成脓疱以至结痂。或有轻度或一过性发热,或有水痘接触史。
结果:13例全部治愈。其中疗程8天者,共8例,5天者4例,因继发细菌感染疗程9天者1例。
典型病例:田xx, 男,63岁,农民。1978年10月12日初诊。有水痘接触史。患者于前三日自觉左侧胸部沿第5肋间隙有刺痒灼痛感,继而沿第5肋间隙从腋下至左锁骨中线出现宽约2厘米,长约10厘米呈带状的红色丘疹,密集成簇,一日后丘疹变成绿豆大的疱疹。曾服扑尔敏等药无效。
体检:心、肺无异常。左侧胸部带状疱疹大部分为绿豆大红色疱疹,少数已成脓疱:腋下淋巴结压痛(+),舌红苔微黄,脉象细数。白细胞总数5, 600/立方毫米,中性68%.淋巴32%.诊断为带状疱疹,服上方三剂后痛痒消失,部分疱疹结痂,又服二剂后全部结痂并有部分脱落。
按:笔者认为,本病疱疹色红,簇,随即变为脓疱,多伴有发热、口渴、舌红、苔黄、脉数等,应属火毒内蕴血分。故用虎杖,板蓝根,甘草清热解毒,丹皮、赤芍凉血散血,蝉蜕透疹。药证相合,故获速效。
摘自《新中医杂志》1982年第1期第14页
带状疱疹是由长期潜伏在脊髓后根神经节或颅神经节内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VZV)经再激活引起的感染性皮肤病。带状疱疹是皮肤科常见病,除皮肤损害外,常伴有神经病理性疼痛,常出现在年龄较大、免疫抑制或免疫缺陷的人群中,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临床表现
1.典型临床表现:发疹前有轻度乏力、低热、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患处皮肤自觉灼热感或神经痛,触之有明显的痛觉敏感,也可无前驱症状即发疹。好发部位为肋间神经(占53%)、颈神经(20%)、三叉神经(15%)及腰骶部神经(11%)。患处先出现潮红斑,很快出现粟粒至黄豆大小丘疹,成簇状分布而不融合,继而迅速变为水疱,疱壁紧张发亮,疱液澄清,外周绕以红晕。皮损沿某一周围神经区域呈带状排列,多发生在身体的一侧,一般不超过正中线。病程一般2~3周,老年人为3~4周。水疱干涸、结痂脱落后留有暂时性淡红斑或色素沉着。神经痛为主要症状,可在发疹前、发疹时以及皮损痊愈后出现。疼痛可为钝痛、抽搐痛或跳痛,常伴有烧灼感,多为阵发性,也可为持续性。老年、体弱患者疼痛较为剧烈。
2.特殊临床类型:
①眼带状疱疹:多见于老年人,表现单侧眼睑肿胀,结膜充血,疼痛常较为剧烈,常伴同侧头部疼痛,可累及角膜形成溃疡性角膜炎;
②耳带状疱疹:系病毒侵犯面神经及听神经所致,表现为外耳道疱疹及外耳道疼痛。膝状神经节受累同时侵犯面神经时,可出现面瘫、耳痛及外耳道疱疹三联征,称为Ramsay⁃Hunt综合征;
③顿挫型带状疱疹:仅出现红斑、丘疹而不发生水疱;(本文由岐黄民间传承公众号整理校对编发)
④无疹性带状疱疹:仅有皮区疼痛而无皮疹;
⑤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大脑实质和脑膜时,发生病毒性脑炎和脑膜炎;⑥侵犯内脏神经纤维时,引起急性胃肠炎、膀胱炎,表现为腹部绞痛、排尿困难、尿潴留等;
⑦播散性带状疱疹:恶性肿瘤或年老体弱患者,病毒经血液播散导致广泛性水痘样疹并侵犯肺和脑等器官,可致死亡;
⑧其他:尚有大疱性、出血性、坏疽性等表现的带状疱疹。(《带状疱疹中国专家共识》作者/单位: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带状疱疹专家共识工作组,《中华皮肤科杂志》2018年第6期第403-408页)
蒋森 山西省临汾市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