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休克抢救流程
严重过敏反应抢救流程
其具体抢救方案如下:
一、立即脱离过敏原
1)经皮肤接触摄入:常见的有昆虫叮咬,如蜜蜂、黄蜂等。
(2)经呼吸接触摄入:常见的有吸入花粉过敏等。
(3)经消化道接触摄入:对于过敏体质的患者,进食某些食物也可以引起过敏性休克。如鸡蛋、海鲜、菠萝、桃子、花生(儿童期)等等。如果是经口摄入食物导致过敏性休克,就需要留置胃管了,必要时洗胃。
(4)如患者在静脉用药时出现过敏反应,换掉输液器和管道,不要拔针,继续置换上0.9%氯化钠注射液快速滴入。
提醒:了解过敏反应发生的时间窗,有助于判断过敏原:大多数接受药物注射或昆虫叮咬在 5 ~ 15 min 即可出现症状。严重者可在 5 min 之内发作,往往发病越早病情越重。食物过敏者则可在 20 ~ 60 min 发病。
二、保证呼吸道通畅
给予 4 ~ 5 L/min 高流量吸氧,同时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必要时需要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目的就是保持呼吸道通畅。
三、首选肾上腺素
(1)发生过敏性休克时,由于全身小血管和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有效循环血量减少,血压下降,支气管平滑肌收缩引起呼吸困难等症状;
(2)肾上腺素为α和β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兴奋血管的α受体,可使血管收缩,毛细血管的通透性降低,血压升高;兴奋心脏的β1 受体,使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心排血量增加;兴奋支气管的β2 受体能松弛支气管平滑肌,能缓解呼吸困难;兴奋支气管的α受体可收缩支气管黏膜血管,有利于消除粘膜水肿,β受体兴奋还可抑制肥大细胞释放过敏物质。
▎肾上腺素的给药途径
《Anaphylactic shock:mechanisms and treatment》中提到,在英国肾上腺素是以肌肉注射为首选,而在美国和瑞典等国家推荐首选皮下注射;EAACI指出应在大腿中外侧肌肉注射。经临床上使用的比较,皮下注射比肌肉注射吸收慢,完全吸收需要6-15分钟,持续作用1-2小时;肌肉注射吸收快而完全,持续作用80分钟左右。
肾上腺素皮下注射,因局部血管收缩而吸收缓慢,严重过敏反应时,皮下注射应摒弃,而采用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通过相关研究显示,皮下或肌肉注射对患者相对安全,不良反应较少见;而将0.1%肾上腺素稀释10倍后,缓慢静脉注射也是相对安全的,但用0.1%的肾上腺素直接静脉推注是相当危险的。
注:肌注的药物剂量:1:1000,而静脉用药是 1:10000,切不可将肌注药物直接静脉用药(若不稀释,则患者很有可能被「秒杀」)。
▎肾上腺素的给药剂量
根据《严重过敏反应急救指南》推荐意见[6],肾上腺素按0.01mg/kg体重给予;14岁及以上患者,单次最大剂量不超过0.5mg;14岁以下患者,单次最大剂量不超过0.3mg。在《临床用药须知》与药品说明书中,成人患者剂量可逐渐增加至一次1mg,与指南稍有差异。如需再用,一般间隔 5~10 分钟,观察血压,心率情况。
(2)如果极危重患儿,如收缩压 0 ~ 40 mmHg 或有严重喉头水肿征象 , 可以静脉推注肾上腺素,儿童推荐剂量 0.01 mg/kg,最大剂量 0.3 mg,但要稀释成 1:10000 溶液,5~10 min 缓慢静脉推注,同时观察心律和心率。如果在 5 min 内没有改善,重复注射同等剂量的肾上腺素。
具体使用方法
肌肉注射成人剂量为0.5mg/次(即1:1000的肾上腺素0.5ml),根据患者反应,可每5-15分钟重复使用肾上腺素0.5ml;6-12岁儿童0.3ml/次;6个月-6岁幼儿0.15ml/次。(美国 Mayo Clinic 建议肌肉注射,因为肌肉内所含血管比皮内或皮下丰富得多,吸收迅速,药物可很快达到全身,并且目前已不推荐使用皮下注射)
目前临床上将静脉注射肾上腺素的方法作为另一种给药方法广泛应用,但是在使用时必须严格掌握给药剂量,临床中常规使用静脉注射肾上腺素的成人剂量初量为0.5mg/次,肌肉注射。也可用0.1~0.5mg缓慢静注(以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到10mL)。如需要,可每隔5-15分钟重复给药1次。如疗效不好,可改用4~8mg静滴(溶于5%葡萄糖液500~1000mL)。
儿童静脉注射剂量均按0.01mg/kg体重计算,最大剂量0.3mg;儿童静脉滴注剂量按0.02-0.03mg/kg,稀释到100ml生理盐水中,速度根据用药反应调定。
肾上腺素如何稀释?
(1)国内医院储备的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的规格是 [1 ml:1 mg],水的密度为 1 g/ml,所以 1 mg/ml 的肾上腺素就已经是 1:1000 了,可直接用于肌肉注射。如一次性肌肉注射 0.1 mg,也就是抽取原液 0.1 ml。
(2)肾上腺素静脉注射时需要稀释,其浓度为 1:10000,即:用 10 mL 注射器抽取 1 mg 肾上腺素原液,加生理盐水 9 mL 稀释后共计 10 mL,在推注后继续推注生理盐水 20 mL,这样有利于药物在血管内循环,快速达到心脏。
(3)给药途径及剂量
注:肌注的药物剂量:1:1000,而静脉用药是 1:10000,切不可将肌注药物直接静脉用药(若不稀释,则患者很有可能被「秒杀」)。
▎注意事项
1.用药期间严密监测心电、血压及血氧饱和度,多次应用还需监测血糖变化。严密监护非常重要,因为曾经有因肾上腺素过量而致死的报道。正在服用β-受体阻滞剂的患者,过敏反应会比较严重,且可对肾上腺素产生“矛盾反应”。可考虑使用高血糖素和异丙托溴铵治疗。
2.切记不能用心肺复苏时的剂量,因为心肺复苏是骤停心律,而过敏性休克是灌注心律,以免引起患者血压极速上升而引起脑出血,或诱发室性早搏,甚至心脏骤停。在各版心肺复苏指南中有明确叙述,两者剂量不同,切不可混淆。
3.发生肾上腺素局部不良反应时,可使用酚妥拉明进行局部浸润。
4.应用蛇咬伤抗蛇毒素之前,仅给予肾上腺素皮下注射即可有效地降低引起过敏反应的风险。而单独应用氢化可的松不能降低这种风险。
5.肌注效果不明显,需要持续输注的患者,建议在有经验的医师及有心电监护的医疗中心、急诊室或危重症监护室开展。
四、积极的液体复苏
过敏时由于组胺释放,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大量血浆渗出血管外,导致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故应同时补充生理盐水等液体保证足够的组织灌注。
如果有低血压存在,对肾上腺素反应不佳的患者,可给予等渗晶体液(如生理盐水)。起始可能需要快速输入1L、2L甚至4L液体。
在美国联合编写组的《变态反应处理指南》中提到:“10min后,血管容量扩张1倍,因此,在最初5min内,应输液5-10ml/kg,即250-500ml”
当收缩压降至 80 mmHg 以下时,应同时给予抗休克药物,如静滴去甲肾上腺素,用 1 ~ 2 mg 去甲肾上腺素加入 100 mL 液体中,以 4 ~ 10 μg/min 的速度滴入
根据血压的波动情况随时调整滴速;伴有心力衰竭可同时给予其他具有抗休克的血管活性药,如多巴胺(5 ~ 20 mcg/kg/min)。
五、抗组胺
组胺的释放是引起过敏性休克的罪魁祸首,因此抗组胺的治疗也是势在必行的。缓慢通过静脉或肌内注射给予抗组胺制剂,如25~50mg的苯海拉明、肌注异丙嗪 25 ~ 50 mg。
神志清醒者可口服西替利嗪 20 mg 或地氯雷他定 10 mg。也可以静脉注射 10% 葡萄糖酸钙 10 ~ 20 mL 抗过敏治疗。
提醒:10% 葡萄糖酸钙注射液需要用等量的 5% ~ 25% 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缓慢静脉注射,每分钟不超过 5 mL,以免血钙升高过快引起心律失常。使用葡萄糖酸钙期间禁止使用强心苷类药物。
六、H2阻滞剂
应用H2阻滞剂如西咪替丁(300mg口服,肌注或静注)。
七、吸入β-肾上腺素能药
如果支气管痉挛为主要症状,可吸入沙丁胺醇。吸入沙丁胺醇对由于使用β-受体阻滞剂所致的支气管痉挛特别有效。
注意,一些发生濒死哮喘的过敏反应患者,应该接受重复剂量的支气管扩张剂而不是肾上腺素。
八、糖皮质激素
在治疗的早期,静脉输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起效较慢,糖皮质激素的作用至少延迟到4-6h才奏效,在严重过敏反应和过敏性休克时,糖皮质激素不可作为首选的抢救措施,但可作为肾上腺素治疗的补充 。
口服或静脉注射糖皮质激素可能会降低发生双相反应或迟发相反应的风险;若患者出现持续的支气管痉挛,可考虑雾化吸入或静脉给予糖皮质激素。
地塞米松抗炎作用强,作用持续时间长,水钠潴留副作用小,但起效慢,达峰时间长(12-24小时),过敏反应时并非首选,宜选用不需要代谢直接作用于受体的氢化可的松;应立即静注琥珀酸氢化可的松1-2mg/kg,可6小时后重复给予,24小时不超过300mg。也可静注甲强龙1mg/kg,最大剂量不超过1g。
九、阿托品
当严重的心动过缓发生时,可应用阿托品治疗。
十、高血糖素
有些患者对肾上腺素无反应,特别是接受β-受体阻滞剂治疗的患者,高血糖素可能有效。此为短效药物;每5分钟给予肌肉或静脉注射1~2mg。恶心、呕吐和高血糖是常见的不良反应。
十一、 肾上腺素与哪些药物存在配伍禁忌?
肾上腺素与三环类抗抑郁药(阿米替林、氯丙嗪等)合用时,可引起心律失常,高血压;
肾上腺素若和其他拟交感胺类药(麻黄碱,异丙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合用时,对心血管作用加剧,会使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大大增加;
肾上腺素在与洋地黄类药物(地高辛等)合用时,洋地黄类药物可增加心肌对肾上腺素的敏感性,可导致心律失常。除了洋地黄,全麻药也可增加心肌对其的敏感,有发生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及急性肺水肿的危险;
综上所述,在对过敏性休克患者进行急救时,应在改善其病情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积极的扩容、补液等对症治疗。同时,应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等指标,对其进行升压治疗,以维持其血液循环及心、脑、肾等器官的有效血供,避免其因血压水平过低而发生休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