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饭去(二)

“吃饭了吗?”

这是中国人最亲切的问候。

“吃饭喽!”

小时候的耳边话成为最美好的回忆。

先人的视野,五谷得天地之气最足,春天播种,种子跟阳光植入泥土,秋天收获,汗水伴随雨水浇灌。

《内经》说,精生于谷,又说,精不足,补之以味,不过,浓肥甘美不能生精,平淡的味道才能生精。

肥辛甘非真味,真味只是淡,五谷得味之真,最能养精。

一粒粒粮食,给人无限的希望,吃饭去,吃的是岁月沉淀之后的天地生机。

脾胃的养护,在食不在药,身心的滋养,在不起眼的五谷,不得不感慨,五谷像身边的亲人,当我们眺望远方的风景时,往往忘记身边的美好。

黄帝问曰:为五谷汤液及醪醴奈何?

岐伯对曰:必以稻米,炊之稻薪,稻米者完,稻薪者坚。

帝曰:何以然?

岐伯曰:此得天地之和,高下之宜,故能至完,伐取得时,故能至坚也。

黄帝问岐伯怎么把五谷做成酒,岐伯说要用稻米来做,用稻草做燃料。

至于原因,岐伯说,稻米者完,稻薪者坚,稻米藏天地精华,稻薪助烟火之气,由此酿成的东西能给人以滋养。

说完酿酒讲稻米,稻米禀天地之和气,生长于高下适宜的地方,得气最完备,收割在秋时,所以稻杆坚实。

稻米得天地之气,得天地之和气,稻米也可以泛指五谷,五谷得天地之和气,最滋养人,《食物本草》载,大米“感天地冲和之气,同造化生育之功,为五谷之长”。

炮制有煨法,用湿面团裹住药物放到药里面炒,面团炒干之后再去掉面团,药物经煨后而得谷气,谷气冲和,性味会和缓许多。

米炒也是同样的道理,米炒后产生焦香气,融合米谷冲和之气,气息平缓,用一种抚慰的方式调和脾胃。

生活在南方,对稻米更熟悉一些,记忆中,没有吃上一顿米饭好像没有吃饭一样,小时候家里条件有限,吃饭就是吃饭,也没有传说中的营养不良。

在农村,所有人的生活条件都有限,普通人家身体弱,缺衣少食的年代,没有条件喝参汤,喝上肉汤就能奏效。

没有参汤,没有肉汤,用浓米汤代参汤,喝完之后效果也非常好。

即使在现在,米汤依然有大用,有的中药用米汤送,服用桂枝汤最好的善后功夫是药后喝粥,然后休息。

现在的孩子积食多,积食而起的各种病更多,消除积食不用药的方法,喝米汤,食米粥,米汤米粥养胃,对于脾胃虚弱的孩子十分适合。

谷气养胃,对于脾胃虚弱的成年人也适合, 对于大吃大喝的一些人,米汤米粥比什么人参冬虫夏草各种补药更适合。

清代医家王孟英先生在《随息居饮食谱》中说,米油可代参汤,米和人参一样,有大补元气之功。

在记忆中,没有牛奶羊奶喝,奶粉也贵,寻常人家买不起,从来不知奶是什么味。

没有奶,没有奶粉,母乳又不够,家里的老人会将米磨成粉,熬得像牛奶一样白一样滑,用来代替母乳,效果也非常好。

我们一听,这不是虐待孩子吗?有奶粉喝奶粉,喝不上奶粉创造条件也要喝奶粉,还想法设法喝进口奶粉。

奶粉作用有多大,不太清楚,奶粉吃出的各种病见得不少,气滞食积,脾胃虚弱,虚长身体,还不包括山寨奶粉的各种危害。

不想做小白鼠,按老一辈的活法,还是吃饭去,孩子也吃饭去,在这个时代,好好吃饭是件难事。

后来读医书,发觉还是老一辈的做法有道理,缪希雍先生说,大米“禀土德之正,其味甘而淡,其性平而无毒,虽专主脾胃,而五脏生气、血、脉、精、髓,因之以充溢周身;筋、骨、肌、肉、皮肤,因之而强健”。

信不信由你,大米是好东西!

在中医看来,脾胃为后天之本,生化之源,脾胃健运,疾病才有转机,五谷得天地之和气最养脾胃。

不过,最让人伤感的是,那时候,不是所有人家都能喝上米汤,当我们都可以喝上米汤的时候,大家都已经进化到可以不吃五谷杂粮了。

米的好处还有许多,没有那么多美容品,小时候见过村里的姑娘用米泔水洗脸,据说可以美白,中医看米泔水,清热止烦渴。

最出名是谷芽,经常用的中药,《本草经疏》说其“具生化之性,故为消食健脾、开胃和中之要药,脾胃和则中自瘟,气自下,热自除也”。

五谷为养,中国人种植五谷,食用五谷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这是我们民族的记忆,也是人体的记忆,中国人是吃饭长大的。

中国人种植水稻,食用大米也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稻在五谷为金,性偏凉。

稻谷喜水,稻田也叫水田,也有旱稻,还是水稻为主,长在水中的植物一般能利水,吃稻米能去湿利水。

长在水里的稻米自然带有湿气,做饭的时候,适当蒸一蒸,除掉稻米中的湿气,同时保留了利湿之功。

熬粥是南方人最喜欢最方便的一种吃法,长时间的熬煮,除掉其中的湿气,温里健脾,也容易被人体吸收。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南方又湿又热,吃稻米除了填饱肚子 ,还能调理因为气候地域造成的身体问题。

真正做好了的稻米,有利湿之功而无湿气之患,是养生的佳品。

现在的养生,流行吃五谷杂粮,其实,吃当地当季的食物最好。

北方人吃南方的食物,南方人吃北方的食物,即使是平和的五谷,不知怎么吃,也会吃出各种问题。

从这个意义来说,安土重迁不仅是爱家爱乡的看法,还有养生的意义。

稻谷是总类,一类当中还分早稻和晚稻,有的地方一年分早稻晚稻,早稻比较寡口,晚稻吃起来香软,耕种人的说法,早稻得气烈,比较促急,晚稻得气缓,比较圆润。

稻米还有黏不黏的区别,糯米粘滞人人皆知,温暖脾胃,补益中气,吃多了不容易消化,脾胃运化正常的人一次也不适合吃太多。

糯米黏性非常强,糯米灰浆可以用作建筑材料,不仅达到水泥的强度,而且韧性比水泥还好,这是古建筑千年不倒的原因之一。

还有粳米,作为食品,也作为药来治病, 周岩先生说粳米补益中气,有时疲劳,吃一顿,非常舒适,比人参还受用。

粳米最特别的地方,得金水之气,益气还能养阴,《伤寒论》中运用最多,白虎汤中用粳米益气除烦,桃花汤加粳米止泄。

桂枝汤服后啜热稀粥养胃气以助汗解表,如果讲究的话,药后喝粥,喝的粥最好是粳米粥,吃完盖被捂汗,汗出则热退。

稻的类型很多,除此之外,还有地域之分,同个品种,有些地方的稻谷好吃,有些地方的稻谷口感一般。

五谷养人,《内经》说五谷做成的汤液醪醴可以治病。

《内经》说的汤液醪醴,在日常生活中就是我们常喝的米酒醪糟、黄酒之类的五谷发酵物,养生的话,食用米酒醪糟更容易吸收。

酿造米酒常用糯米,糯米难消化,做成米酒醪糟却容易消化,舒筋活络,大补气血。

最美好的记忆,小时候,冬天喝一碗醪糟汤,醇香浓厚。

最记得小时候的味道,每一家的米酒不一样,每一家的醪糟不一样,自己家的味道最好。

不过,什么东西都一样,多食伤脾胃伤,脾胃一伤,百病丛生。

凡事有个度,湿重胃弱的人不一定适合,即使是喝大米粥,多食则反酸更甚。

南方人喜食米,北方人爱吃面,是我们的主食之一,《诗经·周颂》中“贻我来牟”的“来”,是麦子之意。

《说文》的解释非常有意思:“来,周所受瑞麦。一来二缝,象芒朿之形。”,麦是外来户,不过不是来自地球某一个角落,是“天所来也,故为行来之来”。

《左传》记载过一个有趣的故事,景公生病时做了个恶梦,醒来后便召见巫师,巫师预言他吃不到新麦了。

到了第二年新麦子收获的时候,景公找人帮自己找新麦,他拿着一碗新麦做成的粥,对巫师说,不是说吃不到新麦吗?现在吃到了,巫师的死期也到了。

但是,景公准备吃饭前感到腹胀,便去如厕,上厕所的时候,突然病情复发,跌入粪坑里死掉了。

这个故事有一个寓意,命里只有八升米,走破天下不满斗,还有一个启发,吃不下饭的时候,差不多要离开人世了。

麦子在冬季播种,到夏季成熟,受四时气足,对应的季节是夏季,对应的五行为火,对应的脏腑属心。

瑞雪兆丰年,得气厚的原因,小麦从苦寒中来,冬天万物凋零的时候,小麦却郁郁葱葱,天气越冷,霜雪越大,来年的小麦才长得越好。

小麦补虚养气,不过难以下口,难不倒讲究吃的中国人,磨成面粉,再做成包子、馒头、面条、水饺这一类食物,吃法多得数也数不过来。

跟西方人把小麦磨成面粉最终变成面包蛋糕这一类食物相比,传统的吃法更有文化底蕴,我们的烹饪方式一直都是蒸或是煮,和水有关,跟火一起,水火既济之象。

烹饪是水和火的艺术,做成的食品,松而不散,温而不燥、滋而不腻。

除了食用,小麦可以入药,《伤寒论》用甘麦大枣汤治疗脏躁,重用淮小麦。脏燥的人,精神忧郁,哭笑无常,喜怒无定,呵欠频作,不能自控。

辩证来看,心主神明,脏燥心气受损,伤在神志,小麦养心阴,安心神,调畅心气,心气足,神经病一样的症状自然消失。

汗为心之液,汗属心,流的是虚汗,临床用浮小麦,干瘪,不饱满,淘洗过后浮在上面的小麦为浮小麦,其实是不成熟的小麦。

万物各有其用,浮小麦干瘪意味着壳多肉少,升浮之气大于沉降之气,以皮治皮,皮能收,刚好敛心气,到达肤表止汗。

这样的看法,用成分分析肯定解释不通,比面包多了点麦皮的成分,差别不大。不过,中医就是这样看的,也是这样用的,做成面包加多点麦皮就不是浮小麦的效果了。

这么好的东西,对于南方人来说难以消化,小麦多食壅气作渴,特别是脾虚有湿有热的南方人,食多了容易胀气,助湿发热,即使是北方人,脾虚有寒有湿的也不一定适合。

所以,读古籍,特别是医书,最好清楚作者所生活的地域,不然,君之毒药,他之琼瑶,作者适合的,未必是自己适合的,古代人适合的,未必是现代人适合的,实践出真知。

个人的经验,病后用面汤小米粥来养适合北方人体质,南方人可能并不一定适合,用大米粥更适合,不能一概而论。

现在人吃饭,要么大吃大喝,要么不吃不喝,减肥不吃饭,辟谷不吃饭。

《灵枢·平人绝谷论》:“平人则不然,胃满则肠虚,肠满则胃虚、更虚、更满,故气得上下,五藏安定,血脉和利,精神乃居。故神者,水谷之精气也。”

平人就是普通人,普通人还是要吃饭,不吃饭这种活法,非专业人士,切勿模仿。

食谷不花,谷物没有花,好东西没有粉饰,只要是五谷,得天地中和之气,得日月平正之精。

一个简单的事实,吃饭了才能长气养血,添精养神,吃饭了才能“气得上下,五藏安定,血脉和利,精神乃居”。

五谷为养,食谷者慧,粥饭是世间第一补人之物,这是先人实践出来的宝贵经验。

《寿世传真》第六开始讲饮食养生,食有讲究,食有滋味,中国人最有意思。

如此看来,中庸的精神已经生活化,百姓日用而不知,吃的五谷也平和中正,有如此的饮食结构才有如此中正雍容的华夏文明。

(0)

相关推荐

  • 刘启廷:《黄帝内经》四方应用

    行之医话 12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省市名中医刘启廷,从事中医事业近70年,善于借经方之精炼,时方之轻灵,加以发明,自树一帜,临床用药精炼,量少效著,直中病所, ...

  • 补肺稻米最宜、健脾小米最宜...补五脏、吃五谷,日常养生该懂得

    <黄帝内经>有云:"五谷为养." "五谷"对应于"五脏","五脏藏有先天的五元之气",只有五谷皆食之,才能分 ...

  • 我为什么劝大家多喝小米汤

    最近经常有提起喝小米汤,我之前也有缘聆听了一位道长的指教,对小米汤也增加了更多新的认识,所以我非常提倡大家多喝小米汤,具体来说是为什么呢? 一 <黄帝内经>里专门提出"五谷为养& ...

  • 五谷[中医术语]

    概念 1.粳米.小豆.麦.大豆.黄黍等五种谷类.2.指秔(或作梗,俗作粳)米.麻.大豆.麦.黄黍. 解读 "谷"原来指有壳的粮食.诸如稻.稷.黍等外面都有一层壳,所以叫做谷.当然, ...

  • 五谷是哪五样

    五谷,是五种带谷壳的农作物的统称,都是自古以来的粮食作物. 它们分别是:稻.黍.稷.麦.菽. 稻就是水稻,是人类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中国南方是主要产稻区,北方各省业都有种植.稻米就是米饭的原材料. 黍 ...

  • 乱说五谷之一:大麻

    俗语说:人吃五谷杂粮,哪有不生病.可是你可知五谷是哪些?杂粮又是哪些呢?我们有问题通常会问度娘,可是度娘的词条是大众编写的.来源纷杂,难辨真伪.专业角度无法考量.本人对这个内容好奇之余,正好听说一位考 ...

  • 想读985名校,是选择高考复读一年,还是直接去二本读书再考研好?

    想读985名校,是选择高考复读一年,还是直接去二本读书再考研好? 对于每位参加高考的同学来说,能够进入985名校读书,是他们共有的理想.不少人为了进名校读书,高考要是考不上,考研的时候也会继续奋斗.那 ...

  • [转载]'边见有二'和'去二不着一'分别是什么意思?

    原文地址:'边见有二'和'去二不着一'分别是什么意思? 原文作者:在河山破国 边见有二,是说对立的两面,边见是有偏执的看法,存在对立面的看法. 而去二不着一,抛开了对立面的看法,不住一法.不住一相,以 ...

  • 1178--假如你在上海有一套600万的房,但过得很艰辛,你愿意卖掉房去二三线城市当富人吗?

    原创内容    抄袭必究 文:谢汶青 我不会买掉房子的.卖掉房子看着有了600万,可是,要再买回来可能性是很小的.我假如过的很艰辛,我会去其它城市租房住, 然后把我在上海的房子出租出去用于我在其他城市 ...

  • 边见有二'和'去二不着一'分别是什么意思?

    原文作者:觅二一 边见有二,是说对立的两面,边见是有偏执的看法,存在对立面的看法. 而去二不着一,抛开了对立面的看法,不住一法.不住一相,以事物的因果关系按规律办事,用现在的话讲--实事求是. 一个杯 ...

  • 边见有二 和 去二不着一 分别是什么意思

    "边见有二"和"去二不着一"分别是什么意思? 2021-6-8摘于网络  所谓边见有二,于世界即阴和阳,于事物即正和反,于物理则为作用和反作用.阴阳各合构成世界 ...

  • 吃饭(二)

           今天中午我出去吃饭:担担面,酸汤臊子的,绿菜多醋味重辣子适中,上面又撒了点儿蒜苗沫子.红白绿色彩搭配丰富,看着特香,吃着更特香.        那个点儿正值中午下班放学时间,饭馆里人挺多 ...

  • 62.【观影】波斯语课:上午看一遍,晚上去二刷

    62.波斯语课:上午看一遍,晚上去二刷   二战时期的电影看过一些,每看一部,就会震撼一次,那些人物在心底里会长时间存在.也许会忘记他们的名字,也忘记当时的剧情,但是,就会有一些模糊的影像,在滋生对生 ...

  • 登高望远,上山吃饭去--云台居山庄

    /  云台居山庄 「 位于从化温泉镇的餐厅 」 " 云台居山庄 ", 从化半山上的一家餐厅. 从山脚到这家餐厅还有一段距离, 意味着你要开1公里的山路才能抵达目的地, 但去到之后, ...

  • 经商20年的父亲告诫我:请别人吃饭去还人...

    经商20年的父亲告诫我:请别人吃饭去还人情,是最愚蠢的方式.必须一方欠别人一点,才能一直玩在一起,90%的人都没理解透. 很多人都会干这么一件事,别人帮你忙,然后你为了还人情,就会客气的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