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永州市新田县石羊镇厦源村

【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永州市新田县石羊镇厦源村

图文陈瑜  航拍  郑时仁
在去乐大晚村的中途有一条岔路前往夏源村,车到村前,远方山峦突兀,拔地而起,一个个的青山山峰,极像一排守护村落的哨兵,也似乎是仪仗队。
前坪就是前后两塘相映衬,塘堤上矗立着一对旗杆石,上书“大清同治甲戊岁,进士骆士珍立”,记录着祖先辉煌的历史,也是村落的荣耀。
另一塘边耸立着一座八字门楼,两层歇顶,上横“裕优宏猷”,不知其意,查阅字典解释:指道,治国之术。《书·康诰》:“用康乃心,顾乃德,远乃猷裕,乃以民寧,不汝瑕殄。”王引之 《经义述闻·尚书下》:“当以'远乃猷裕’为句。《方言》曰:'裕、猷,道也。东齐 曰裕,或曰猷。’'远乃猷裕’,即远乃道也。现代解释,“裕”字形声,从衣,谷(yù)声。衣物丰饶。财物多。也指是富饶,“宏猷”是宏伟的计划,远大志向。这块匾既是对祖先功绩的赞许,也是对后人的激励。
门楼有一副藏头楹联:“夏对羊山纳雨间秀气,源从鹅水挹万代烟波”,横批“气象万千”,描述了风景秀丽、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也希望子孙后代人兴财旺,门楼两壁各有风景山水壁画,俨然一派祥和美丽的田园生活画卷。门楼与两旁高大绵延的青砖屋墙联结紧密,融为一体,时刻护卫着村庄的安宁
穿过门楼入内,整洁干净、笔直的巷道纵横交错,完整、方正的石板路特光滑、特润泽,穿越时空的脚印恍惚依然保存着那份稳重步履的余温。
巷道不宽,按六纵四横分布,其核心似三纵三横恰似新田的“田“字,由笔直规范的石板道小巷互相通联,两旁壁立高耸的青砖墙体,格外显得森严之感,人行于此,静谧非常,听不见自己的脚步声,唯有深呼吸的心跳声。
独门独栋独户,木窗木门,雕花各异门当,窗头和檐角彩绘人物花鸟形象生动,神态逼真,历经几百年风雨不变,正门墙体下方都镶嵌雕花白石条,每户大门上方均有镂空的门楣,在雕刻着花鸟虫鱼的映衬下,凸现出“芝兰室”、“褕南阳”之类文明雅致的称谓,尽显昔日主人的怡情雅致。窗花也各展风采,镂空的梅、菊任阳光自由穿梭,灵动无比。天井、堂屋、厢房、厨房依旧,斜斜射入的阳光惊起墙角的暗尘,拾起一段封存的历史。
七转八弯,穿行在巷道,格局一样,恍如置身迷宫,忘却来时路,也记不清那条巷走过,那条巷还没去,我惊叹先人的智慧,也惊叹后人很强的家族认同感而保存完整、整洁卫生。
据打听,该村居住着邓姓和骆姓,始建于北宋康定元年,由邓氏建村,村里有一个叫邓三姑的女孩嫁给了不远的骆铭孙村的骆以诚,骆以诚是明太祖朱元璋手下的一员大将,曾随朱元璋征战南北,立下汗马功劳。相传建文帝小时候身体不好,有人对朱元璋说要喝独乳奶娘的奶水才能好,朱元璋举国寻找,最后找到了骆以诚的老婆邓三姑,当时邓三姑有两个儿子,长子骆寄保、次子骆婆保,明洪武戊申年(1368) 骆以诚任指挥千户侯,随明太祖征战而亡。寄保随父骆以诚北上到河北平乱朱棣,以诚牺牲后,寄保代其父职,不久就投降了朱棣,而他的弟弟骆婆保则是建文帝的侍卫,明“靖难之役”后,骆铭孙村骆婆保为了保护建文帝从南京返回新田,卜居夏源村。从此在该村繁衍生息,就有了骆姓家族。至于骆婆保为什么不回骆铭孙村,而投外婆家,也许这里更隐秘而不被朝廷发现的缘故吧。
村右边有一祠堂,供奉着邓姓和骆姓祖先,没有正门和门楼,可见当时修建祠堂的低调和隐秘,也可躲避朝廷追杀的凶险。村后是一片高低起伏的山峦,就形成了天然屏障。
建文帝是否来过新田是个谜,但确实能从新田找到很多建文帝的印记。想向村干部索要有关历史资料和族谱,村干部告诉我,没有!
走出古村,回望,正是夕阳西下之时,道道余晖金光洒落在夏源村的飞檐黑瓦上,光与影在这里形成巨大的反差,也许历史都被这霞光所隐盖,被时光所淹没,静谧弥漫在古村的上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