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雕龙》“原道”插画(一)

《文心雕龙》“原道”插画。

《中西方近现代艺术思潮》这门课是一门学起来很有意思的课程,在整个近现代在中国艺术史中地位非常重要,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这学期,听我的课的学生很多,差不多120人,由大二和大三两个年级的学生组成,很感谢学校的信任,越多的人喜欢艺术我就越开心。

《中西方近现代艺术思潮》是大二美术类学生的专业必修课,他们会学习到今年底。

在中国近现代艺术思潮发展的中,《文心雕龙》是一部非常重要的专著,作为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第一部有严密体系的文学理论专著,由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所写,一共有三万七千余字,共有十卷五十篇。

刘勰写这本书的时候才32岁,他写了五年完成的。原道”是《文心雕龙》的第一篇正所谓“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者何哉?”那么何为原?何为道?是“道可道,非常道”的道吗?还是道家的道?

答案都不是。

《文心雕龙》是一部文言文的著作,在这个篇章中通过学习原文,我安排学生们绘制了一张关于“原道”的插画创作,你们能通过他们创作明白“原道”说的是什么吗一起来看看部分学生创作如下:

罗泽娇:天有九重太阳,在盘古开天辟地,天地混沌之时,女娲手托后羿所将留下最后一重太阳,用这唯一的太阳幻化为太极。后用太阳的精魄构成九重天以划分天、人、地三界。

在开天辟地之时,百江大川映照成两种极端的颜色,一端蔚蓝如镜,一端赤艳成血。女娲盘旋在“出淤泥而不染的彩莲”之上,为这世间万物的出现而埋下伏笔。

刘兴丽:天圆地方,道法自然,造物循规,我先画线,后描彩。好看的事物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等价交换的原则,造物者赋予的时间去打磨极致是等同的价值。

罗雨虹:我用一幅水彩风景画来描述我所理解的原道。明月山川,云霞草木,人文自然,都离不开最原始的山川河流,这种自然之美是任何事物都无法替代的。

段元娇:我认为,大自然的夜晚可以表现出来。天渐渐暗下来,南风徐徐的吹拂着大地,带来了一丝凉凉的气息,夜晚来临了。不一会儿,一轮金色的弯月也高高的挂在天空,向大地洒下皎洁的月光,像轻纱一般温柔。

白茹怡:天地初成形,天与地还来全分离清晰,日月未分,两两相连,却已有光辉撒下,山岭与河流渐渐有了雏形,生命的姿态渐渐显现出形状,龙凤翔翔于天地混沌之间,林间动物逐渐现形,有了生机。虎豹雄姿展现,万物渐出,百花齐开,轻风佛过树林间,吹的一阵落叶飘飘扬扬,万物出于混沌,归于混纯。

胡雪英:这幅图是为了表现自然之美,是天地万物自然形成的,是客观的,不是人为的主观的。天上光辉灿烂,地面锦绣山河风光都是自然的风采,不加修饰,没有用没有意念的花草树木,表现出不加修饰的自然之美。

霍林瑞:我的作品是万事万物的规律之道,生与死相结合,自然万物相互依存相互发展,用鲜活的生命与逝去者相结合,表明生死轮回万物规律的原道。

王艺霖:我画了房子是想表达自然是生我、养我、息我的场所,我们的衣食取之于自然,游乐赁借着自然,阳光空气、春风秋月,都是大自然给我们的“无尽藏”宝物。

汤绍凤:绚丽多彩的云彩,疯狂生长的万物,溪流从中流过,这里是树的海洋,这里枝连着枝,叶叠着叶。这里没有道路,也没有人烟。但却是动物们的乐园。这里没有销烟,也没有污染。因为这里是地球上的净土。

韦浪:自然界中生物都有自己的生有规律,但是我画的画中这种规律好像是被打乱了一样,蛙也变得像人一样聪明,它坐在昆虫的的身上,就好像他的专属坐骑一样,环境的恶劣,让他们不能像之前一样适应,肢体变得更加的笨拙,这让他们不得不产生出更加高等的智慧,以适应环境的改变。

黄然:人与鱼都是自然的事物,食欲有证是前者的本性,也是自然规律。在新旧石器时代,人们会把对食物的向往,标刻在制成手工艺品之上,以表示对食物的崇拜。人作为自身的一种象征,人们就会将自身与实物结合,期盼着食物能与自身永不分离。

王燕梅:光辉的映照下,平静的河水穿梭在高耸的山峰之间,刚柔并济,展现了大自然开天辟地的佳作。海鸟在空中自由的飞翔着,岸边的树木,繁茂的生长,饱含勃勃生机,透露出生命的气息,河水中飘荡着一艘小船,尽显人类生活的祥和惬意。

郑光辉:我绘画的插图由五个部分组成:中间六边形中的是一卷纸上面写着《原道》这篇文章,指是'文’的意思。四个角上分别绘制了日月、山川、动物、植物,标志的就是自然之道。

第一幅,我用黑和白来表达太阳和白天,月亮和黑夜,运用了点、线、面的组合来表现画面;第二幅,有高低不同的山和天空、河流以及倒影,画面完全彩用了色块,没有出现线条我想要表达的是山川河流的包容性;第三幅,荷叶、花苞和莲蓬由线条和色彩组合,表现的是生命力和向上生长的感觉;第四幅的动物要表达的则是活力与生命力的感受。四幅画表达出来的都是自然之道中表达的情感,也是我们“文”要对读者传达的。

张柳:我用一只枯槁的老人的手,希望表现人的一生和自然之道的沧桑之变,表现生命的衰老以及即将结束......老人枯槁的食指的尖端,一朵表现生命力和勃勃生机的小花,表现出生命的生生不息,无穷无尽和一直传递下去,即将结束的生命却又希望之花再次盛开,这是一种阴阳互换,生命延续,生生不息的力量。

杨然:画里的色彩对应着自然界的天到地、飞禽到走兽、石到水、花到草等万物之色,好似水面倒映天空,天空投射水面。选择一个人身鱼尾的载体,也预示着陆地与海洋的交织,面孔的蝴蝶表达蜕变升华,下半部分的纹路,似波涛汹涌也似岩层起伏,背景中还有类似雨滴或叶片的形状。这万事万物,有迹可循,有其物有其形,这便是原道。

郭亚齐:作者主张文采应该生动灵妙,并不是一味的夸张为了达到效果违背了自然之道,这一类作品不能称之为美,在画中书本代表了文采,它来自于日月星辰、高山河流、云霞草木……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是追寻自然之道。

杨婷婷:鹤在中国文化中有崇高的地位,有长寿,吉祥,高雅的寓意,人们把鹤精神化,人格化,用鹤来表达高尚的品德;芦苇有隐士精神。

张文飞:原道里说“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乎己无待于外之谓德”。我觉得海豚可以恰当的表现出来。

牟思学:我画中竹子有大有小,有的歪有的直,没有束缚的自由生长展示的是自然之美,正是“有其物必有其形,有其形则有其自然之美”的体现。

王春:我画的是老家的风景,我小时候特别喜欢这里,我很满意画的石头,文采与天地并生,始于自然之道。

唐应玉:我觉得自然之道就是要将文章,文字融入到自然之中。世间万物都有其自己的道义,即使我们用文字和绘画也不能将他们完全表现出来,世间的万物不仅仅只有有生命的东西才有“道”。

康定杰:我刻了一枚印章在其中,独鹤与飞,是一种大造化,类似得道成仙,因此遨游凡界之外。具备素淡静默的修行,常修不堕,天机自合,兼之深谙阴阳平和之气,“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者何哉”

白兰蕊:我觉得日月山川河流的永恒存在之道就是我所理解的原道。和山水水一起共存,和又太阳月亮一起发出光辉,也就是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

陈智琳:天地相辉,山河交映,滋润万物生。太极八卦即宇宙从无极而太极,以至万物化生的过程。

赵翔:“龙”和“水”组成一个太极。“龙”代表炎黄子孙,龙的传人。“水”代表炎黄子孙向水而生。太极最早出自《庄子》;“大道,在太极之上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

候明煕:在文明的最初,刀与笔本是一体。祖先们在生活中将狩猎和文化结合在了一起,将自己生活的点点滴滴记录在一个个龟甲和兽骨上。

刘小雷:自然的本心是微妙的,先贤按照神秘的道理来设立教化。元圣孔子光彩的一生,弘扬仁义和孝道。《河图》也好,《洛书》也好,还是天文的变化也好,人们按照其记载和呈现的道理来行事言表,可谓遵循了自然的本心,同时发扬了文章的光彩。采用日和月,明和暗,体现出大自然日新月异的变化。

黄茜;我理解的是就是大自然最开始的样子,山川交汇未经开采污染,简单的线条勾勒出山川最初的样子,简单,大气。

杨旭:我的画是孔子教书图和现代老师教书图,他们之间相隔了千年,却很相似。传授知识和教育做人,都大致是让人学以致用,为家人、为自己、为国家,我认为的原道是以亘古不变的育人理念来表现的。

把永昌:每一颗种子(生命) 都有其存在的道理,它们皆有自己的使命和轮回.小种子破土出芽的时候,无论它最终成为什么样子.我觉得它的使命始终是完成了。

师陌:屹立在山顶的小亭子和旁边的一棵老松 是那么的孤立,从下远眺,万物尽收眼底,世间万物都如此渺小仿佛伫立在人世间的高处。

叶雯琪 :原道即自然之道树木的自然生长则所具备的生长之美,自然事物的生长变化之美。

尊瓦南吒:我通过一幅风景画来描述我所理解的原道。不论人还是物,只要是生物都为万事万物的自然规律中的自然发展,即便人们眼睛所看到的是静态山川,也是有着它的规律去发展着这世间的自然之道。

徐自晓:“绝巘多生怪柏”怪柏长在山石陡峭处,是少有人认识到它的美,自然而生的都有他美的地方,日暮西山下、落日余晖下的怪怕别有风味。

聂欢:以食物链为作品原型、老鹰、蛇、必胜鸟为主体,老鹰可谓是站在食物链的顶端,但它也有天敌(必胜鸟)。动物世界当中,为了生存,自相残杀都是自然规律中必然存在的

看了那么多作品,能感受到其中的“道”理了吗?节选部分原文,加深一下对“原道”的印象和理解:“夫玄黄色杂,方圆体分,日月叠璧,以垂丽天之象;山川焕绮,以铺理地之形:此盖道之文也。仰观吐曜,俯察含章,高卑定位,故两仪既生矣。惟人参之,性灵所钟,是谓三才。为五行之秀,人实天地之心,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

霍蓉

2020年10月27日于霍蓉工作室

(0)

相关推荐

  • 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 | 《道德经》笔记

    第十六章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云云,各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忘作,凶.知常容,容能公,公能王,王能天,天能道,道能久,没身不殆. 致虚极,守静笃 ...

  • 《道德经》再释义:第五章“不如守中”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天地无所谓情义,对待万事万物像待刍狗一样,任凭万物自生自灭:圣人不讲仁爱,对待百姓生命像 ...

  • 让你轻易学懂神秘的国学---《易经》!

    <易经>:一阴一阳之谓道!概括了世间所有的学问! 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极成阳,阳极成阴,阴阳交互,密不可分,即一阴一阳之谓道! 世界之所以生生不息,是因为物种的多元化,不同的因素互相作用 ...

  • 天地长养

    ​天地长养: 长养: 抚育培养 长大生成 大道无名 长养万物 老君曰: 大道无形,生养天地: 大道无情,运行日月: 大道无名,长养万物: 不知其名,强名曰道 夫道者: 有清有浊,有动有静 天清地浊,天 ...

  • 初解道德经16——如何修到道的最高境界,同于天道,没身不殆?

    你想不想知道,怎么做可以修到道的最高境界? 如何才能同于天地,同于道,没身不殆? 其实,老子很早就说了,首先第一步: 致虚极,守静笃: 也就是内心清净到极点,能真正不为外界一切所动. 也就是不以物喜, ...

  • 老子《道德经》说的“三生万物”,有何玄机?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一堂国学以为,"道"是自然的力量,在空灵自然的道的作用下,混沌的无极转化为太极,进一步化生为阴阳两仪. 这就是所谓的"道生一" ...

  • 第一章 道即世间规则法则,是产生万事万物的门户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老子言:能用语言文字形容出来的道,都不是永恒不灭的道﹙无形的世间规则.法则﹚:能用语言文字定义出来的名,都不是永恒不变的名﹙有形的世间规则.法则﹚.无与有本源相同,只 ...

  • 一阴一阳之谓道

    一阴一阳之谓道 阴阳学说,是古代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重要的一支学派,同时阴阳也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重要范畴.它不仅蕴藏着古代人们对自然规则背后的朴素认识,更是奠定中华文明逻辑思维基础的核心要素. 黄帝曰 ...

  • 《文心雕龙.原道》诗解

    原道 一: 文采是万事万物的自然属性 它和天地同时产生 为什么这样说呢 从宇宙混沌到天地初判 瑰丽的文彩就蕴含其中 日月更迭循环往复 象两块圆玉悬垂天空 锦绣山河美仑美奂 铺展出条理的大地之形 这不就 ...

  • 《文心雕龙》“神思”插画(二)

    <文心雕龙>"神思"插画. 在我讲的课程<中西方近现代艺术思潮>中<文心雕龙>的"神思"对中国近现代艺术思潮发展的影响很深, ...

  • 《文心雕龙》“体性”插画 · 真好(三)

    本次的课,我讲讲<文心雕龙>的第二十七篇"体性","体性"不是"体型"不是讲人的体格,而是从作品风格和作者性格之间的关系,来论述 ...

  • 《文心雕龙》卷1原道诗解1心生言立言立文明声发文生形立章成,

    <文心雕龙>卷1原道诗解1心生言立言立文明声发文生形立章成 题文诗: 文之为德,大矣也焉,文与天地,并生何哉? 玄黄色杂,方圆体分,日月叠璧,垂丽天象; 山川焕绮,铺理地形:此道之文.仰观 ...

  • 《文心雕龙》卷1原道诗解2文字表情圣传文章辞鼓天下因文明道

    <文心雕龙>卷1原道诗解2文字表情圣传文章辞鼓天下因文明道 题文诗: 鸟迹代绳,文字始炳,炎皞遗事,纪在三坟, 年世渺邈,声采靡追.唐虞文章,焕乎始盛. 元首载歌,发吟咏志;益稷陈谟,垂敷 ...

  • 《文心雕龙》卷17诸子诗解1入道见志立德立言圣贤并世经子异流

    <文心雕龙>卷17诸子诗解1入道见志立德立言圣贤并世经子异流 题文诗: 诸子书者,入道见志.太上立德,其次立言. 百姓群居,苦纷杂而,莫之能显;君子处世, 疾其名德,之不章唯,英才特达,炳 ...

  • 《文心雕龙》卷17诸子诗解2繁辞虽积述道宗经学家撮要弃邪采正

    <文心雕龙>卷17诸子诗解2繁辞虽积述道宗经学家撮要弃邪采正 题文诗:暴秦烈火,势炎昆冈,而烟燎毒,不及诸子. 汉成留思,刘向雠校,七略芬菲,九流鳞萃. 杀青所编,百八十家.迄至魏晋,作者 ...

  • 《文心雕龙》卷21封禅诗解1经道纬德以勒皇迹戒慎崇德铭号秘祝

    题文诗: 正位北辰,向明南面,以运天枢,毓黎贤者, 又何尝不,经道纬德,以勒皇迹.绿图有曰: 潬潬噅噅,棼棼雉雉,万物尽化,至德所被. 丹书曰义,胜欲则从,欲胜则凶.戒慎之至. 则戒慎也,以崇其德,真 ...

  • 《文心雕龙》卷47才略诗解1九代文盛春秋磊落战国法道汉儒辞采

    <文心雕龙>卷47才略诗解1九代文盛春秋磊落战国法道汉儒辞采 题文诗: 九代之文,富矣盛矣;辞令华采,可略而详. 虞夏文章,皋陶六德,夔序八音,益则有赞, 五子作歌,辞义温雅,万代仪表.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