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兰溪】 桐山后金村简介
桐山后金村简介
桐山后金村位于兰溪市黄店镇政府驻地西北7500米。村民委员会驻桐山后金得名。据《光绪兰溪县志》记载,金氏村民五代时(922年)由衢州桐山峡口迁来鸡鸣山脚,北宋天圣十年(1032年)迁居此地,村前有座山,便沿用桐山为名,村在其后,故名桐山后金。地属丘陵。耕地661亩,山地2050亩,水面78亩。区域面积1.86平方公里。8个村民小组,298户,887人。以种水稻为主,兼种茶叶、水果,兼营畜牧、养鱼。
一、有价值:桐山后金村是宋末元初著名理学家金履祥先生的故乡。金履祥学者称仁山先生。明正德间金华知府赵豫在天福山建有金仁山祠,以纪念这位先贤。村有仁山书院,面积600平方米,三进三间,建筑结构宏伟,保存完整,2005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对仁山书院进行了整体修缮。仁山书院现为兰溪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兰溪市廉政文化教育基地。 村北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仁山书院,为宋末元初著名理学家金履祥(号仁山)先生讲学之所。
二、有形态:村落坐落在三面环山的燕窝型的“凹”处,体现古人“择水而居”选址理念,负山带水,周边有九座小山,其水都从存钱的小溪流过,人们称其为“九水归一”。桐山后金村因村坐落位置的独特,史称“八卦地”,后广为流传称“八卦古村”。
村落坐向一反坐北朝南的传统建筑风格,而是选择坐西朝东,寓意让“桐山后金”永远沐浴着东方升起的霞光,枝繁叶茂,生机勃勃、兴旺发达。村子坐落在三面环山、一面开阔的桐山下,村口南方有座福泉庙,东面斜对仁山,有仁山书院,西背靠小钓山。进入其中,似在迷宫中行走,村中道路以村口塘为中心向外辐射呈九宫八卦形。相传,这是宋末著名学者金仁山(学名金履祥)设计的,平面布局独具艺术魅力,把形、行、居、藏融为一体,做到易聚易散,令那些建筑学家惊叹不已。
桐山后金村古村街弄四通八达,犹如似扇形八卦。以村中心水池为核心,通过8条弄口向外扇形辐射。
桐山后金村大大方方的村口塘的中间一个圆盘型的土墩子,上面种的是古老的柏树,这是八卦的中心,西半池有高山、徽式马头墙倒映其中,东半池只显天空亮迹,阴阳鱼几乎呼之欲出。由塘塍向四围辐射的八条古巷恰好是九宫的分界线,八卦的乾三根、坤六段等恰似里三层外三层那层与层之间的环状路径。通俗地来说,桐山后金村落的布局有如大蜘蛛编织的网,中心小圆那个蜘蛛盘踞点为村口塘,绵延粗壮的经线是八条古巷,稍细的纬线为块状房屋间的通道。
三、有文脉:宋、元之际的学者。为浙东学派、金华学派的中坚,北山四先生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学者尊称为仁山先生。许谦、柳贯皆出其门。是朱熹的正宗传人。金履祥与何基、王柏、许谦被统称为"金华四先生",又称"北山四先生"。他们创立的学派被称为北山四先生学派。 雍正二年(1724年),金履祥以及吕祖谦、何基、王柏、许谦同时以"大儒"的身份钦定从祀曲阜孔庙。中国历从祀孔庙的"大儒"总共73人,金履祥列东厅第22位。
四、有故事: 桐山后金村名人辈出,名人有东宫长官桐阳散翁、宋代的孝子金景文、理学家金履祥、著名图书馆学家金步瀛。在桐山后金村周边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民间故事和孝文化传说。这些民间故事和孝文化传说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村人。
五、有人脉:仁山书院的文风滋养了村中的金氏后人。在金履祥死后的700年间,桐山后金村的德仁文风浩气长存,才子辈出,科举得中二百余人。如今村中有教师、教授等30多人,被人们誉为“ 才子之村”、“教师之村”。
六、有文物:桐山后金村历史文物较多,有50余处。仁山书院为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仁山书院位于兰溪市黄店镇桐山后金村北部,坐北朝南,为三间三进二天井,带二偏屋建筑,建筑面积960.88平方米。建于清代道光年间(宗谱记载),于2005年3月公布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前进明间为五架梁带前后单步。前后檐柱、角柱及金柱用青石方柱,其余为圆木柱,次间抬梁、穿斗相结合。中进明间为五架梁带前后单步,次间抬梁与穿斗相结合,前后檐柱用青石方柱。后进梁架为抬梁与穿斗相结合,前檐柱用青石柱。地面均为三合土地面,用覆盆柱础。偏屋即书房均为三间两搭厢建筑,梁架为穿斗式,观音兜屋面。仁山书院东南二边带围墙,大门口围墙上建有照壁一座。
仁山书院为当地群众为纪念该村先祖浙东学派中坚金履祥所建。后进东西二厢为学院,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价值。
金履祥墓位于兰溪市黄店镇桐山后金行政村小钓山山脚。坐西朝东,占地485.6㎡。金氏后裔于清代重修。八字形墓壁。墓宽3.5米,封土高1.9米。
金履祥(1232—1303),字吉义,号次农。兰溪县纯孝乡桐山(现黄店镇桐山后金)人。我国著名学者、哲学家和教育家。尤精于经史之学,为宋元时浙东学派中坚。晚年在家乡附近仁山下讲学著书,学者尊称为仁山先生。元大德十七年卒,享年七十二岁,谥文安。著述甚丰,有《通鉴前编》、《大学疏义》、《尚书表注》等。该墓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
散翁公墓位于兰溪市黄店镇桐山后金村东青龙山山脚。坐东南朝西北,占地面积65㎡。墓面总宽5.18米,高约2米。主墓面长1.65米,宽1.05米。竖刻“东宫长官 桐阳十世形九公 夫人童氏之墓 道光七年岁次丁亥孟春月立”;另有一碑刻“桐阳散翁公墓 裔孙金礼乐立”,此碑无确切年代,在2001年维修时存放于墓内。据《金氏宗谱》载,散翁公墓始建于南宋,明初金礼乐重新立碑,道光七年后人重新墓碑,文革期间被破坏,2001年12月29日后人重立。
散翁公乃宋元著名理学家、教育家金履祥之父,为桐阳十世行万九公,曾任东宫长官之职。其本人就是位教育家,能教育出金履祥这一博学之子,实乃可贵,该墓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
孝贤堂位于桐山后金村东南,坐东朝西,砖木结构,占地面积329.42平方米。始建于元末明初,历经维修,现存梁架多为清代风格。三间两进一享堂。前进明间五架月梁带前双后单步廊。后进明间五架圆木梁带前双步后单步廊。次间梁架皆穿斗式。两进间有过廊相连。享堂有楼,单间,楼下以月梁承重。后进与享堂地面为斜缦方砖,前进地面为三合土地。鼓形柱础(腹径较下),下垫覆盆。天井内鹅卵石及麻石铺设。建筑用料较大,在祠堂建筑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是研究乡土建筑发展的实物依据。
贻厥堂位于兰溪市黄店镇桐山后金村中部,坐东朝西,占地面积121.32平方米。民国二十八年造。现存三开间两厢,无楼,硬山顶。贻厥堂明间中缝梁架为五架月梁带前后双步扁作梁,边缝梁架穿斗式。檐柱置戏曲人物牛腿,天井青石铺设。鼓形柱础。据村民讲述,该堂原有三进,后毁,仅存三间两厢。贻厥堂是桐山后金村的份头厅建筑,是乡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该村民国时期建筑的实物资料。
正和堂位于桐山后金村中部,明末清初建筑风格,坐东朝西,占地约270㎡。三开间带一享堂。正和堂设八字形门楼,檐枋上设平棋,前檐柱上置牛腿。正屋明间梁架为五架梁带前双步后单步,月梁造。次间梁架穿斗式,明间内檐枋上置“正和堂”牌匾。明间金柱柱础为鼓形覆盆式,其余为礩形柱础。三合土地面。享堂垂直于正屋明间,三开间,梁架均为五架梁。礩形柱础。三合土地面。正和堂格局完整,用材硕大,造型独特,文物价值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