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祠堂文化】 范宅村祠堂与人文历史

范宅村祠堂与人文历史

范宅永思堂位于兰溪市黄店镇范宅行政村范宅村中部,坐南朝北,三开间三进一穿堂,前进建于清中期,中进和后进建于民国时期,占地面积429平方米。

范宅永思堂四柱五楼砖雕牌坊式门楼,楼下悬“高平范氏”匾,门额书“虎观遗风”。前进明间设戏台,明间中缝梁架抬梁式,为五架圆木梁带前后双步廊。中进间设青石天井,两侧有过廊两间。前进后檐及过廊设斜撑式牛腿,中进前檐柱置卷草纹牛腿,边缝梁架皆穿斗式。中进尚存有老牌匾“太傅  乾隆御题”真迹题记、“进士  康熙八年八月题记”等牌匾。后进用材小,制作简朴,梁架为五架扁作梁带前后双步,明间设神龛。中进与后进间设有穿堂,两侧为龙凤天井。前进与中进为鼓形柱础,下垫覆盆,用材较大。

范宅永思堂为该村范氏的大厅建筑,是村民情感维系。建筑风格清代与民国共存,有一定的文物价值。

历史:

范宅以范氏家族聚居而名。据1992年《兰溪编志补余》记载,范氏家庭自北宋未由江苏苏州迁入兰溪龙门,南宋分迁后仁、里范、芷芳岗,明时分迁到范宅。据《龙门范氏宗谱》,彩衣塘、毛堰殿口范氏始祖为宋朝的范仲淹;宋朝范仲淹之孙范正路自姑苏迁兰溪龙门,范仲淹之第十世,范嘉德,字懋之,行五四,娶祝氏、徐氏,立继嘉庆长子为嗣,居竹溪(今黄店彩衣塘),子铭,百四二,居竹溪其后分徙范宅。第十一世孙范暄,字仲光,行百十八,入赘三泉童氏为三泉范始迁祖。第十四世,彩衣塘范相如,生三子,长元龙,次元凤,三元寿。至第十五世,范元龙,行福一,讳德昂,字志轩,分居范宅永思堂。宗族堂名:永思堂。

 家规:

《瀫西龙门范氏宗谱》之《家规》

一孝父母。夫父母乃生身之本,如天如地。古云:匪父曷生?匪母曷育?鸟可以不孝,幸而具庆一堂,必当服劳奉养,承颜顺志,昏定晨省,告反面,一无所失,尤不可远游,以贻父母忧。至于慎终,衣衾棺橔,务从其厚。或限于贫窘,亦必称家之有无,不可过薄。始终求尽人,子之心可谓孝矣。

一友兄弟。夫兄弟者,父母一体而分者也,如手足然。诗云:凡今之人,莫如兄弟。书云:友于兄弟,皆言兄弟之重也。必当念同气之谊,笃友恭之爱,羽翼相比,出入相随。兄勿以长凌幼,弟勿以卑犯尊,尚何有阎墙生变之虞乎!

一别夫妇,夫夫妇乃人伦之本,风化之原,家之盛衰由之而致。易云:男正乎外,女正乎内。夫曰:正即有别之谓,必当相敬如宾,相爱如友,则倡随之道得矣。

一信朋友。夫朋友为五伦之一,自古所重,以友辅仁,固期相舆有成也。必择直谅多闻、品行端方者,与之交焉。既订同心,当如手足,心口如一,弗二弗三。我既无欺乎,友则友,必信於我矣。

一教子孙。夫子孙乃承先启后之人,所关非小。易曰:蒙以养正,必教之诫之,以成其名,有造有德,以期上达。若不正之於始,则为习俗所染,而德行日秽矣。如秉质愚鲁不能上达,则必择业於农工商贾之中,以为营生之计,必不可任其游嬉怠惰以为废人。

一和邻里。夫邻里者,桐乡共井,比闾而居,情义最相维系,非吴越比也。当必有无相通,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俗斯美焉。倘以富贵骄人,武断乡曲,以强凌弱,以众暴寡,风斯下矣。可不谨哉!

一戒赌博。夫赌博乃盗贼之原,一掷千金,甘贫不悔。家产荡尽,必致偷窃,偶有取胜,亦属夺人之财,心同劫盗,岂能久享。至朝败露,官刑随之,不独倾家亡身,而且辱及双亲,愿我族中互劝诫,毋堕匪人之流则幸矣。

一勤生理。生理乃养生之本,所关匪细,四民除士之外,皆可优为然,必以勤为要,农勤则凶荒有备,工勤则器用相资,商勤则有无相济,倘图逸乐,流为游民,不顾数口所需,将必肆志为非,亡身及亲,而辱及先人,可不勗哉!

楹联:

范宅戏台

艺容一现引起千者乐,

琴弦拔动紧扣万人心。

台上笑,台下笑,台上台下笑开颜,

学今人,学古人,学今学古人学人。

   名人:

范仲淹

范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字希文,汉族,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遂更名朱说。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读及第,授广德军司理参军,迎母归养,改回本名,后历任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等职,因秉公直言屡遭贬斥。康定元年(1040年),与韩琦共同担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采取“屯田久守”方针,巩固西北边防。庆历三年(1043年),出任参知政事,上疏《答手诏条陈十事》,提出十项改革措施。庆历五年(1045年),新政受挫,范仲淹被贬出京,历任邠州、邓州、杭州、青州知州。皇祐四年(1052年),改知颍州,范仲淹扶疾上任,行至徐州,与世长辞,享年六十四岁,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范仲淹政绩卓著,文学成就突出,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

范仲淹画像

 [故事·小传] 兰溪范姓,总人口约8000人。分为两支:一支叫“香溪范氏”,另一支叫“龙门范氏”。“龙门范氏”祠厅的对联更为显赫:“虎丘大学士,龙门宰相家”、“虎丘大学留芳远,龙门宰相在忠贤”、“忠贤留芳功列青史,华嵩品格江海文章”、“出将入相文武兼备,多智重德千古名扬”、“甲兵富于胸中一代功名高宋室,忧乐关乎天下千秋俎豆重苏台”、“北宋贤臣位归仙佛昆仲镕钟左右臣相陪伴君王参政朝纲挺秀兰江世禄无双,姑苏分支越兰弼祖正路太公游学龙门入赘鲍氏发繁衍盛建兰二邑卅六厅门”说的是北宋大学士范仲淹和南宋理宗朝宰相范钟的故事。两支范姓,其实同宗。

范仲淹登祥符八年(1015)进士,官至参知政事。其孙讳正路者于熙宁十年(1077)由苏州分迁浙江兰溪,缘配于上竺坞(今黄店镇与建德交界的塔塔岭下)之鲍氏,发祥范族。南宋理宗赐号“龙门”,冠于姓首,于是称“龙门范氏”。正路是兰溪“龙门范氏”的始迁祖。这一支后来分迁至本市清口(里范)、芷芳岗、尖山、厚仁、梅林、洞源、里仁范、社溪、堂庵头、竹溪(彩衣堂)、莲畈、畈田、范宅、骅骝黄、里范及汤溪的厚大、兰背等大小村落。

兰溪市朱家一带先人祖居,莫过于范氏。其远祖世系图为:伊祁氏帝尧——共裔刘累——在夏御龙氏——在商为豕韦氏——在周为唐杜氏,其裔杜伯——晋士师隰叔——大司空士蕃——成伯士缺——武子士会(食采于范因氏焉)——文子士燮——宣子士亡——献子士鞅——昭子吉射——传至东汉龙舒君顕——清沼使博士滂——其裔河内唐丞相履冰——宣州刺史冬芬——昆光——正始——高士远——姑苏始迁祖柱国公隋——徐国公梦龄——唐国公赞时——周国公墉——魏国文正公仲淹——右丞相忠宣公纯仁——太庙齐郎正路公兰派始祖。

兰溪市黄店镇朱家一带先人祖居,莫过于范氏。据《龙门范氏宗谱》:龙门范氏者,吾兰之望族,姑苏之遗裔也。姑苏自文正(范仲淹)、忠宣父子相继为宋贤相,钱忠辅称其忠义满朝廷,事业满边隅,功名满天下,范氏之流泽远矣。

范仲淹父子为相,是苏州人。范仲淹《岳阳楼记》“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忧过忧民的思想与“先天下之忧二忧,后天下之乐二乐”的博大胸怀,已成为千古传颂。范忠宣“以责人之心责己,已恕己之心恕人”来劝诫子弟。范仲淹之孙范正路一日游学兰溪,鲍公(今朱家坞口人)询问是宦门的后代,遂以女许之,并居龙门上竺坞,即今与建德交界的坦滩岭下,便由苏州迁兰定居,为迁兰溪始祖。

到范仲淹六世孙范文裕,字宽天,行第八,因龙门上竺坞虎患无穷,父被虎所难,遂迁居清口,今兰江街道里范村。现龙门村后毛竹山下的地名堂上,有石刻“范正路公太阳先仳鲍氏安人之墓”碑尚存。范文裕娶舒氏,例授朝议郎,为里范始祖。不数传而簪笏盈门,家称世禄。至十一世文肃公(范钟),复为宋相。语云:将门有将,相门有相,范氏之谓欤。

至十一世文肃公(范钟),复为宋相。语云:将门有将,相门有相,范氏之谓欤。范钟(1170——1248),字仲和,纯孝乡清口村人。南宋嘉定二年(1209年)进士。历官武学博士、太平州通判、知徽州,累迁刑部郎官、尚书右郎官兼崇政殿说书。朝见时,宁宗说:“仁宗时甚多事。”钟对道:“仁宗始虽多事,乃以忧勤政治。徽宗虽无事,余患至于今日。”宁宗甚喜,又迁秘书少监、兵部侍郎兼给事中、权兵部尚书兼侍读。嘉熙四年(1245年)授参知政事,淳佑五年(1245年),特拜左丞相兼枢密使。翌年辞官归里。钟为官多年,虽无赫赫功勋,而清德雅量,惜重名节。虽位及人臣,廉洁奉公,未在家乡建造私宅。淳佑八年死于金华旅邸,时称“无地起楼台宰相”。赠少师,谥文肃。

范仲淹之第十世,范嘉德,字懋之,行五四,娶祝氏、徐氏,立继嘉庆长子为嗣,居竹溪(今黄店彩衣塘),子铭,百四二,居竹溪其后分徙范宅。

第十一世范暄,字仲光,行百十八,子二女一,由上竺坞入赘三泉童氏为三泉范始迁祖。

第十四世,彩衣塘范相如,生三子,长元龙,次元凤,三元寿。

至第十五世,范元龙,行福一,讳德昂,字志轩,分居范宅永思堂。

范元凤,讳亭,字永恩,娶唐氏,迁居十四都堂庵头,建厅一座,额曰绍思堂,为堂庵头始迁祖。

范元寿,讳宋尧,行文三六,娶何氏,子四女一,迁居十三都社溪。自公始,其次子希彬克承父志,建造全院一座,是为合族之祖厅,不幸于乾隆已亥年毁于祝融,于次年虽极力经营,不能建前万分之一逮。嘉庆丙辰,裔孙敦仁复重建,于是鸠工劈材,至丁巳年而始告竣,虽体格规模不能似旧,而前厅后室,亦可谓继克前人之志也。

龙门范氏在宋代,尤其是南宋期间,真正称得上“科第蝉联,簪缨奕世”,“文风极盛,才俊如云”。南宋一朝,共出进士5名,他们是:

范嗣蠡,绍兴二十一年(1151)赵逵榜二甲第一,官知枢密院检详诸房文字,迁朝议大夫。

范处义,绍兴二十四年(1154)张孝祥榜进士。官太府少卿,知建宁府,右文殿修撰,提举成都玉局观,中奉大夫,封开国男,食邑三百户。

范镕,嘉定元年(1208)郑自诚榜进士,官大理寺少卿,直龙图阁兼集英殿修撰。

范鍾,镕弟,与兄镕同榜进士,官观文殿大学士,左丞相兼枢密使,赠少师,谥文肃。范鍾是兰溪历史上第二位宰相。

范士表,嘉熙二年(1238)周坦榜进士。官处州府倅,权知衢州,积阶朝议大夫。

另有举人19人。宋、元、明、清四朝,龙门范氏为官入流者共59人。其中三品以上高官3人。

龙门范氏之所以成为望族,还因为出了一位“无地起楼台丞相”范钟。

《瀫西龙门范氏宗谱》,记载的是兰溪龙门范氏一支的历史渊源,《家规》中的“孝父母、友兄弟、别夫妇、信朋友、教子孙、和邻里、戒赌博、勤生理”,到现在乃是我们社会做人的基本准则。

在宋末元初,在彩衣堂村就有一个孝子,名叫范宠,对父母十分孝敬,其妻子也对公婆孝敬有加,为此,著名的理学家金履祥题匾彩衣堂。如今,范宅村范庆如,几十年如一日,孝敬百岁母亲,被评为浙江省首届孝子评比获得了十佳孝子称号。

龙门范氏自北宋后期到南宋末期200年间,文风极盛,科第蝉联,家风家训为兰溪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范钟的为官清正,作为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影响兰溪后世达数百年之久,直至今日。

(0)

相关推荐

  • 范仲淹后裔龙门范家

    范仲淹后裔龙门范家 兰溪市黄店镇坞口行政村龙门自然村,别看村小人不多,但却很有名气.早在宋代元丰年间,这里竞然居住着著名政治家范仲淹的一支后裔. 坞口村紧靠今建德市中南部,北临塔塔岭,属山区地带.由坞 ...

  • 上范村、下范村范氏为范仲淹后裔

    上范村.下范村范氏为范仲淹后裔 上范村.下范村范氏为里范村范氏迁入,均为范仲淹后裔.厚范鸿范氏始祖范仲淹.兰溪"龙门范氏"."虎丘大学士,龙门宰相家",说的是北 ...

  • 走进游埠镇上范村:上范三村始祖有遗风

    走进游埠镇上范村:上范三村始祖有遗风 上范村位于游埠镇政府驻地东北1000米.村民委员会驻地上范自然村,村以驻地得名.地处三江平原,区域面积0.8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741亩.下辖上范.下范和余麻车3 ...

  • 【兰溪祠堂】 范山头村祠堂与人文历史

    范山头村祠堂与人文历史 范山头徐氏宗祠位于兰溪市黄店镇范山头行政村范山头自然村西南,现存建筑为清至民国时期风格.坐西朝东,占地面积309.54㎡.平面为三开间三进两明堂,硬山顶. 前进明间五架梁带前双 ...

  • 【兰溪祠堂】 上戴村宗祠与人文历史

    上戴村宗祠与人文历史 上戴祠堂:位于兰江街道上戴村,始建莫祥,现存为清同治间重建,占地2180平方米,七开间,为一回字形四合院建筑,中厅三开间,歇山顶,全部用青石柱,牛腿等雕刻戏曲故事.大门三间,门各 ...

  • 【兰溪祠堂】上戴村宗祠与人文历史

    上戴村宗祠与人文历史 上戴祠堂:位于兰江街道上戴村,始建莫祥,现存为清同治间重建,占地2180平方米,七开间,为一回字形四合院建筑,中厅三开间,歇山顶,全部用青石柱,牛腿等雕刻戏曲故事.大门三间,门各 ...

  • 【兰溪祠堂】上唐村宗祠与人文历史

    上唐村宗祠与人文历史     上唐唐氏宗祠: 唐氏宗祠位于兰溪市黄店镇上唐行政村南部,坐东朝西,为五开间三进"回字形"建筑.建筑面积1195㎡.始建于明代,民国重修,后进为民国风格 ...

  • 【兰溪祠堂】​三泉村宗祠与人文历史

    三泉村宗祠与人文历史 三泉世德堂: 三泉世德堂位于兰溪市黄店镇三泉村西北部,为三开间三进二明堂带照壁建筑.坐西北朝东南,占地面积995.5㎡.始建于南宋,在明.清及民国初年不断扩建.维修.前进建于清中 ...

  • 【祠堂文化】宋宅村祠堂与人文历史

    宋宅村祠堂与人文历史  横溪宋宅村有个宋濂祠堂,这座明初文学家的祠堂如今已修复一新.兰溪市政府于2005年11月3日公布宋濂祠堂为兰溪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宋濂祠堂又称宋氏家庙,位于宋宅村西200米的田 ...

  • 【兰溪祠堂】后龚村祠堂与人文历史

    后龚村祠堂与人文历史 后龚村古建筑要数永锡堂.后龚永锡堂位于兰溪市赤溪街道后龚行政村东部,始建不详,现存风格为明末清初时期建筑.坐南朝北,占地面积783.52平方米.平面呈五间三进两明堂.后龚永锡堂各 ...

  • 【兰溪祠堂】张坞村祠堂与人文历史

    张坞村祠堂与人文历史 张坞村厅堂名为"光裕堂",坐西朝东,三层两进.每层三间,共九间.占地面积约500平方米,郡属"京兆郡"姓舒氏.厅堂内设戏台一座,在厅堂下层 ...

  • 【兰溪祠堂】 张坞村祠堂与人文历史

    张坞村祠堂与人文历史 张坞村厅堂名为"光裕堂",坐西朝东,三层两进.每层三间,共九间.占地面积约500平方米,郡属"京兆郡"姓舒氏.厅堂内设戏台一座,在厅堂下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