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学生“交往”

蒋凌雪,上海市中国中学班主任,正高级教师,上海市十佳班主任,徐汇区高中优秀班主任工作坊主持人。

——————————————————————

看到案例,你也许会闪出一个念头,现在的学生怎么了,出现一点矛盾就不想上学?这么脆弱?会不会有心理问题?殊不知,今天的孩子确实面临这样的困扰。

小琦一个无意的举动,导致班长佳佳激烈的回应,又导致班级中女同学“主持公道”的行为,形成了小琦与众多女同学的对立。由此看来,小琦确是问题的源头,没有她的行为,就没有后面的连锁反应。这个案例让我们正视的是,学生的交往能力要不要教?

案例聚焦生生矛盾,教育问题显而易见。

交往能力需要通过“打交道”习得

首先,交往边界意识淡漠。小琦“摸头”举动看似随意,但这个行为却指向了交往距离的问题。我们看不出小琦与佳佳之间原有关系如何,就算是好朋友也应有交往的边界意识,小琦的举动突破了交往的界限与尺度。生活中,人际交往讲究尊重对方,重要表现就是不突破对方的底线,但小琦的举动忽略了佳佳的感受及情绪,导致佳佳举动更加过激。

小琦拒不道歉,也许就因为在她看来,摸头的小动作与勺子插进别人的饭盒里相比,当然是后者更过分。可是,每个人的底线不同、个性不同,没有边界意识,随意打破社交距离就会带来交往障碍。

其次,交往主观意识过强。今天,每个孩子都在全家人的呵护下长大,在同学交往时过于主观、自我,实在不足为奇。案例中,小琦和佳佳都存在这样的问题,不仅举动直接、反应强烈且没有交流,毫无转圜;其他同学进行调解时也体现出这样的特点,一味纠结于孰是孰非,甚至过于主观地劝解小琦低头认错。这些看似合理,却无一站在对方立场,更强调自身的感受与想法,使得双方越发陷入指责和诟病对方的怪圈,从而让矛盾加剧。

再次,交往能力培养意识不足。作为高中教师,我曾深陷学生矛盾之中,一度遭遇问题解决困境:要么双方不理你的劝解继续针锋相对;要么老死不相往来,班级出现“非正式群体”;要么互相诋毁,衍生其他问题。在不断解决问题中,我逐渐聚焦于学生的交往问题,提出“学生交往能力要不要教”的发聩之问。如果说“教育即生活”,那么学生的交往能力无疑是教育命题。交往能力不是说服劝解可以达成的,需要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通过与人“打交道”慢慢习得。作为教师和家长不能缺少培养意识,否则就会出现更多的小琦或佳佳。

生生矛盾最终落实于学生关系的建构,这是案例深层的教育理念。德国哲学家哈贝马斯认为,人的交往离不开生活世界。生活世界的三个组成部分,即文化、社会、个性,通过交往行动的三个方面,即寻求理解、协调互动和社会化来满足成长的需要。班级作为公共生活的场域,学生在此建立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个人与组织之间的关系,班级就是人际交往能力养成的重要阵地。班主任可以充分利用班级养育学生交往能力,树立健康的交往观念,保证学生的社会化发展。

班级,养育学生社会化发展的土壤

首先,引导个体交往行为。班主任要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人际关系及价值观念,更要观察细微、感受学生变化,如此才能及时干预,对症下药。

班主任要基于学生个性进行一定的价值引领。就这一案例而言,可以引导小琦换位思考及共情感受;可以了解佳佳的情绪心理,且给予班长身份一种期待,促使学生跳出个人狭隘的是非对错观念,客观看待对方的行为;可以肯定丽丽等人仗义执言的行为,又要引导她们从公正友爱的角度看待同学间的矛盾纠纷。这样,使学生正确看待个体行为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教会学生交往,并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其次,构建班级交往空间。班级是学生重要的交往空间,也是学生重要的精神生活空间。一名优秀的班主任,必然会积极打造班级这个公共场所,给学生成长提供良好的支持系统。

一是根植良性交往观念。学生个性迥异,班主任要通过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的良性交往观念与原则。交往,就是与他人建立关系。他人于自己而言是重要的存在,影响“我”的感情和思想,甚至可以说,是“我”的欢乐或痛苦的来源,由此,“让他人舒服”是重要的交往原则,宽容、友善、大度是重要的交往观念,也是“我”与他人“共在”关系的基础,如此,学生才会收获稳定而持久的人际关系,获得生活的乐趣和幸福。

二是搭建平等的人际沟通平台。交往重在沟通。小琦摸了佳佳的头,其实佳佳只要直接表达自己的想法,可能问题也不至于恶化。就算后来丽丽等人与小琦有了争执,也不是看法的交流,更多是非理性的情绪表达。因此,班主任要建立班级公共话语平台,为学生理性表达创设条件。班主任可以通过班级论坛、班级日志等形式进行学生思想和情感的交换,使学生能感受彼此行为隐含的价值取向和思想观念,也会促使学生逐渐拥有接纳“异己之见”的气度,而这才是人需要拥有的交往品质。

三是创生促进学生发展的交往活动。活动是达成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实践平台。在活动中,学生能直观感受各自的差异,甚至在直接的接触中感受行为背后的思想差异。活动促使学生体验、学会与人相处之道,更促使学生感受并养成“保持自我与达成共识”的交往原则与策略。在游学、节庆日纪念、艺体节等活动中,学生完成了观点从对立到统一的转换,养成了合作共赢的意识与能力。同时,班级还要不断完善机制与制度,以保障班级生态系统的良性运作。小琦、佳佳在班级中拥有不同的角色,尤其是佳佳,作为班长理应承担身份赋予的担当,但在事件中,她更为过火的行为使得我们不得不质疑班干部在班级生活中的榜样作用。诚然,我不是进行道德绑架,但班级生活确实赋予每个人不同的角色,学生在角色中履行责任、承担义务,学会正视同伴差异,学会什么是接纳与包容。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公共精神,创生出以公正公平为核心的班级文化,为学生社会化发展提供滋养。

再次,家校共建交往能力。这里想说的是,家庭影响更多来自于父母的言传身教,故而,家长自身的人际交往观念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家长要给予孩子一定的交往指导,让孩子自己分析利弊,评判行为得失,让他们在选择中面对问题、解决问题。如同小琦,如果坚持转学,要确认再次面对这类问题时的态度和解决方式,因为逃避不是解决问题的策略。家校协同有助于教育学生不必赘言,重要的是家校之间要有达成共识的观念,这样才能基于学生本身找寻有效的教育之道。

矛盾问题,分而化之,是为上策;了解矛盾实质,高屋建瓴,是为上上策。关系为道,策略为辅,教师才能在纷繁的问题中感受学生不断成长的难得与幸福。

(0)

相关推荐

  • 做成功的班主任72

    ​第二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面对班级现状,我决定放慢脚步,先不着急讲课,先从规范学生行为习惯入手,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再自由散漫.因为纪律保证不了,课讲了也等于没讲,没有效果.我从营造班 ...

  • 教会学生从视频中学习的建议

    教会学生从视频中学习的建议 自留地君原创EduTech自留地收录于话题#从视频中学习2#慕课#课堂教学. 焦建利说:视频威力无边,尤其是在今天这样的一个背景下. 无论是在线课堂还是面对面课堂的一部分, ...

  • 教师要教会学生这四点

    民小编说 老师们每天都向学生传授各种各样的知识,但我们是否想过,这些知识学生是否能消化?作为一个老师,我们真正.最应该教给学生的是什么? -01- 学会认知--着重在逻辑思维 (1)"知&q ...

  • 【​师德】教师要教会学生这四点

    民小编说 老师们每天都向学生传授各种各样的知识,但我们是否想过,这些知识学生是否能消化?作为一个老师,我们真正.最应该教给学生的是什么? -01- 学会认知--着重在逻辑思维 (1)"知&q ...

  • (原创)教育随笔:教会学生如何做人,这才是教育的核心

    谈到诚信教育,这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都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日常生活中有时成人的所作所为未必比得过孩子,孩子的心灵是纯洁的,可是关于整个社会的诚信越来越让人不敢恭维. 昨天发生的一件事 ...

  • 潘书朋:经典语录—— 一定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

    271.当教育只是针对优秀生进行,那么也就人为在制造不公平,也就失去了教育的本意. 272.填鸭式教育让孩子们没有了思考的空间,失去了创造能力,剩下的只有麻木.呆滞和茫然. 273.当教育只剩下了分数 ...

  • 潘书朋:经典语录—— 成功的教育是教会学生进行自我教育

    261.当学校.教师和家长都盯着考试分数,教育也就意味着彻底失败了. 262.如果家长会变成了考试总结批斗会,那么我们的学校就办成了角斗场,教学也就变成了教考. 263.学校不是角斗场,教师和学生也不 ...

  • 【观点推荐】用最笨的方法教学,教会学生用最笨的方法学习(杨忠运专栏)

    用最笨的方法教学,教会学生用最笨的方法学习-- 原创作者|杨忠运(山东省安丘市石堆镇石堆中学 ):或许有朋友会问:怎么起个这么笨的题目?恰如君言,确实是笨,可初衷却不是为了笨而笨.因为,这其实是为了以 ...

  • 教会学生自然而然地思考问题

    一个问题,很多很多种解法从何而来?学生能够自然而然地思考问题应成为我们的教学追求.

  • 教会学生学习

    第一,培养学习兴趣.自觉性和自信心,要使学生养成对科学的持久兴趣和有目的.有耐力的学习态度.设计好教学,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来了,自觉性就来了,慢慢就自信起来.这三点是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