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 唐诗解读——杜甫之《曲江二首》(其二)

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

注:

朝回:退朝回家。

典:典当。

蛱蝶:蝴蝶。

款款飞:姿态优雅地缓缓飞动。

传语:寄语。

流转让:留连盘桓。

解读:

第二首紧承第一首“何用浮名绊此身”而来。

安史乱后,杜甫把复兴的希望寄托在李亨身上,从羌村只身北上延州,投奔灵武,不幸在半路上被叛军捉住,送到长安。后潜行曲江,冒着生命危险逃出长安,奔向凤翔,“麻鞋见天子”,被任命为左拾遗,接着就因疏救房培触怒肃宗,被放回鄣州探视妻子。尽管如此,在《北征》里他仍然希望肃宗能够有所“树立”,结束“乾坤含疮痍”的局面。至德二载(757)九月,唐军收复长安,杜甫于十一月回京,仍任左拾遗。《曲江二首》,就是乾元元年(758)暮春任左拾遗时写的。在这期间,诗人很多意见不但没有被采纳,而且还蕴含着惹祸的危机。到了这年六月,果然受到处罚,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明乎此,就会对这首诗有比较明确的理解,不至于用“只感到一个庸俗的道理”之类的词句把它轻易地否定了。此后一年多,杜甫即主动弃官,到了秦州,发出了“唐尧真自圣,野老复何知”的感慨。

时令已是暮春,诗人感觉春衣是用不着再穿了,所以每天退朝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春衣典当,再用换来的银子沽酒喝,没有一天不是在曲江江头大醉而归。可就是典尽了春衣,也难以抵尝酒债,因为“酒债寻常行处有”。诗人极尽曲折郁积之笔势,将自己的困窘和痛苦之情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接下来“人生七十古来稀”一句,透出诗人内心的凄苦,这句在今人看来一句稀松平常的话语,其实是诗人的激愤之语,其意是说“我”之所以能够如此纵酒,就是感受到人生易老,年华易逝,纵观世人之人,自古至今,又有几人能活到七十,既然如此,何不痛快地喝个够呢?而这话却出自杜甫这样一个胸怀天下的儒家正统的文人之口。

第三联描写曲江江头的风景,细腻传神,绝妙精工,堪称全诗名句,“穿花”一联写“江头”景物,在杜甫诗集里也是别具一格的名句,叶梦得就曾指出:“诗语固忌用巧太过,然缘情体物,自有天然工妙,虽巧而不见刻削之痕。老杜……'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蜒款款飞’,'深深’字若无'穿’字,'款款’字若无'点’字,皆无以见其精微如此。”(《石林诗话》卷下)这一联“体物”有天然之妙,是有目共睹的。但不仅妙在“体物”,还妙在“缘情”。这是多么恬静、多么自由、多么美好的境界啊!可是这样恬静、这样自由、这样美好的境界,还能存在多久呢?

于是诗人写出了这样的结句——“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这两句,解者纷纭,有的没有说准,有的没有说透,王洙谓是“传语同舍郎,言风光难得而易失,欲其暂时相赏也”。诗人以情观物,物皆有情,因而“传语风光”说:“可爱的风光呀,你就同穿花的蛱蝶、点水的蜻蜒一起流转,让我欣赏吧,哪怕是暂时的;可别连这一点心愿也违背了!”

仇注引张缍云:“二诗以仕不得志,有感于暮春而作。”言简意赅,深得诗人用心。因“有感于暮春而作”,故以“一片花飞减却春”发端,以“暂时相赏莫相违”收尾,惜春、留春之情,洋溢于字里行间。因“仕不得志”而有感,故惜春、留春之情饱含深广的社会内容,耐人寻味。

杜甫(712—770),字子美,排行二,河南巩县人。其十三世祖杜预,乃京兆杜陵人,故杜甫自称“杜陵布衣”,即指其郡望。十世祖杜逊,东晋时南迁襄阳,故或称襄阳杜甫,乃指其祖籍。杜甫一度曾居长安城南少陵附近,故又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其祖父杜审言,武后时膳部员外郞,于初唐五言律诗之形成起过积极作用。其父杜闲,曾任兖州司马,奉天县令。
杜甫七岁开始学诗,十四时其诗文便引起洛阳名士之重视,被誉为“似班扬”。青年时代正值唐玄宗开元全盛时期,经过前后三次、历时十年之漫游生活。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举进士,不第。天宝六载,公元747年,玄宗“诏天下,有一艺,诣毂下”,由于中书令以“野无遗贤”而无人一人中举,杜甫应是届制举,又落第。天宝十年,唐玄宗祭祀老子、太庙和天地,杜甫献《三大礼赋》,得玄宗赞赏,命待制集贤院,而终无结果。十四载,方任右卫率府胄曹参军。同年十一月,杜甫回家省亲,安史之乱爆发,次年六月,玄宗西逃入蜀,长安陷落,杜甫亦陷其中。八月,肃宗李亨在灵武即位,改元至德。至德二载,公元757年四月,杜甫奔赴行在凤翔,授左拾遗,故杜甫又称杜拾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五月,杜甫出任华州司功。次年秋,弃官司西去秦州(今甘肃天水)、同谷(今甘肃成县),决计入蜀。从肃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至代宗大历五年(公元770年)十一年的时间,用杜甫的话是“漂泊西南天地间”。上元元年春天,他在成都西浣花溪畔筑草堂,与成都故人尹平武时有诗歌唱和。代宗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因避徐知道之乱,流亡梓州(今四川三台)和阆州(今四川阆中)。广德二年(公元764年)重返成都,入严武幕,任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郞,故世称“杜工部”。永泰元年(公元765年)四月,严武去世,杜甫携家离开成都,途经渝州、忠州至云安,于次年(大历元年,公元766年)至夔州,居未满两年,作诗430余首,也是他一生中创作最为丰收和旺盛的时期。大历三年正月起程出三峡,辗转江、湘之间,大历四年,杜甫居无定所,往来岳阳、长沙、衡州、耒阳之间,大历五年冬,在长沙去往岳阳一条小船上,一代诗人杜甫病死。
杜甫生平新旧《唐书》皆有传,现存诗歌1440余首,《全唐诗》编为19卷。
明人对杜甫的诗歌评价极高,誉为“诗圣”。且杜甫的诗歌在思想艺术上集中反映了盛唐向中唐过渡时期的社会现实,其忧世悯人的深情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足为后世楷模,故杜诗一直以来有“诗史”之称,所谓“少陵为诗,不啻少陵自为年谱。”
(0)

相关推荐

  • 杜诗七律赏(40)杜甫·寄杜位

    杜甫·寄杜位 近闻宽法离新州,最近听说因法度放宽你已调离新州, 想见怀归尚百忧.看来要实现归家心愿尚有百样之忧. 逐客虽皆万里去,被贬逐的人虽然都已远去万里, 悲君已是十年流.我为你悲伤已十年长流仍未 ...

  • 杜甫《秋兴八首》赏析(全文)

    [关键词] 杜甫;<秋兴八首>;赏析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 16―0086―01 <秋兴八首>是杜甫晚 ...

  • 150 唐诗解读——杜甫之《曲江二首》(其一)

    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 江上小堂巢翡翠,花边高冢卧麒麟. 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 注: 曲江:曲江池.位于陕西西安南约十里的低凹地带,隋宇文恺设计 ...

  • 151唐诗解读——李白之《三五七言》

    秋风清,秋月明. 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注: 三五七言:诗的一种写作格式.三言两句,五言两句,七言两句. 难为情:难以抑制自己的感情. 解读: 这是一首仿民歌的写 ...

  • 1 唐诗解读——杜甫之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上)

    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 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 居然成濩落,白首甘契阔. 盖棺事则已,此志常觊豁.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取笑同学翁,浩歌弥激烈. 非无江海志,潇洒送日月. 生逢尧舜君,不忍便 ...

  • 2 唐诗解读——杜甫之《北征》(上)

    皇帝二载秋,闰八月初吉. 杜子将北征,苍茫问家室. 维时遭艰虞,朝野无暇日. 顾惭恩私被,诏许归蓬筚. 拜辞诣阙下,怵惕久未出. 虽乏谏诤姿,恐君有遗失. 君诚中兴主,经纬固密勿. 东胡反未已,臣甫愤 ...

  • 2 唐诗解读——杜甫之《北征》(下)

    皇帝二载秋,闰八月初吉. 杜子将北征,苍茫问家室. 维时遭艰虞,朝野无暇日. 顾惭恩私被,诏许归蓬筚. 拜辞诣阙下,怵惕久未出. 虽乏谏诤姿,恐君有遗失. 君诚中兴主,经纬固密勿. 东胡反未已,臣甫愤 ...

  • 3 唐诗解读——杜甫之《赠卫八处士》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 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 问答乃未已,儿女罗 ...

  • 4 唐诗解读——杜甫之《佳人》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自云良家子,零落依草木. 关中昔丧败,兄弟遭杀戮. 官高何足论,不得收骨肉. 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 夫婿轻薄儿,新人已如玉. 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 但见新人笑,那闻旧 ...

  • 5 唐诗解读——杜甫之《述怀》

    去年潼关破,妻子隔绝久. 今夏草木长,脱身得西走. 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 朝廷愍生还,亲故伤老丑. 涕泪授拾遗,流离主恩厚. 柴门虽得去,未忍即开口. 寄书问三川,不知家在否. 比闻同罹祸,杀戮到 ...

  • 6 唐诗解读——杜甫之《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上)

    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丈人试静听,贱子请具陈. 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 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 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