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 唐诗解读——杜甫之《曲江二首》(其二)
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
注:
朝回:退朝回家。
典:典当。
蛱蝶:蝴蝶。
款款飞:姿态优雅地缓缓飞动。
传语:寄语。
流转让:留连盘桓。
解读:
第二首紧承第一首“何用浮名绊此身”而来。
安史乱后,杜甫把复兴的希望寄托在李亨身上,从羌村只身北上延州,投奔灵武,不幸在半路上被叛军捉住,送到长安。后潜行曲江,冒着生命危险逃出长安,奔向凤翔,“麻鞋见天子”,被任命为左拾遗,接着就因疏救房培触怒肃宗,被放回鄣州探视妻子。尽管如此,在《北征》里他仍然希望肃宗能够有所“树立”,结束“乾坤含疮痍”的局面。至德二载(757)九月,唐军收复长安,杜甫于十一月回京,仍任左拾遗。《曲江二首》,就是乾元元年(758)暮春任左拾遗时写的。在这期间,诗人很多意见不但没有被采纳,而且还蕴含着惹祸的危机。到了这年六月,果然受到处罚,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明乎此,就会对这首诗有比较明确的理解,不至于用“只感到一个庸俗的道理”之类的词句把它轻易地否定了。此后一年多,杜甫即主动弃官,到了秦州,发出了“唐尧真自圣,野老复何知”的感慨。
时令已是暮春,诗人感觉春衣是用不着再穿了,所以每天退朝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春衣典当,再用换来的银子沽酒喝,没有一天不是在曲江江头大醉而归。可就是典尽了春衣,也难以抵尝酒债,因为“酒债寻常行处有”。诗人极尽曲折郁积之笔势,将自己的困窘和痛苦之情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接下来“人生七十古来稀”一句,透出诗人内心的凄苦,这句在今人看来一句稀松平常的话语,其实是诗人的激愤之语,其意是说“我”之所以能够如此纵酒,就是感受到人生易老,年华易逝,纵观世人之人,自古至今,又有几人能活到七十,既然如此,何不痛快地喝个够呢?而这话却出自杜甫这样一个胸怀天下的儒家正统的文人之口。
第三联描写曲江江头的风景,细腻传神,绝妙精工,堪称全诗名句,“穿花”一联写“江头”景物,在杜甫诗集里也是别具一格的名句,叶梦得就曾指出:“诗语固忌用巧太过,然缘情体物,自有天然工妙,虽巧而不见刻削之痕。老杜……'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蜒款款飞’,'深深’字若无'穿’字,'款款’字若无'点’字,皆无以见其精微如此。”(《石林诗话》卷下)这一联“体物”有天然之妙,是有目共睹的。但不仅妙在“体物”,还妙在“缘情”。这是多么恬静、多么自由、多么美好的境界啊!可是这样恬静、这样自由、这样美好的境界,还能存在多久呢?
于是诗人写出了这样的结句——“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这两句,解者纷纭,有的没有说准,有的没有说透,王洙谓是“传语同舍郎,言风光难得而易失,欲其暂时相赏也”。诗人以情观物,物皆有情,因而“传语风光”说:“可爱的风光呀,你就同穿花的蛱蝶、点水的蜻蜒一起流转,让我欣赏吧,哪怕是暂时的;可别连这一点心愿也违背了!”
仇注引张缍云:“二诗以仕不得志,有感于暮春而作。”言简意赅,深得诗人用心。因“有感于暮春而作”,故以“一片花飞减却春”发端,以“暂时相赏莫相违”收尾,惜春、留春之情,洋溢于字里行间。因“仕不得志”而有感,故惜春、留春之情饱含深广的社会内容,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