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游榆林(3)山城佳县
上回咱们讲吴堡老城时提到,古代陕北城市群的形成大都与军事有关,尤其是宋夏之间的百年战争,成就了陕北地区独特的城市风貌。战争时期,这里高筑城、广积粮,集全国之力建造起一座座巍峨险峻的山城,但在和平年代,又被长期忽视,成为老少边穷地区。尤其到近代,交通、居住、水源等因素限制了城市发展。于是陕北很多城市纷纷选择下山择地发展新城,像吴堡、绥德、横山、府谷都在交通更便利的地方拓展了新区。
佳县县城雄踞黄河畔的葭芦山巅,三面悬空,下临绝壁,只有城北与北面沿黄山脉相连。
但佳县是个例外,因为县城附近平地有限,古县城雄踞黄河畔的葭芦山巅,三面悬空,下临绝壁,只有城北与沿黄山脉相连。无奈中佳县人只能发挥想象力,见缝插针,逐渐发展为一座独一无二的山城。远远望去,山城高居云端,连绵起伏,无愧于“铁佳洲”的称号。
景点:
白云观、香炉寺、云岩寺、凌云鼎、葭州古城
美食:
佳县红枣
葭州古城立云端
佳县原名葭州,北宋元丰五年(1082年),修建葭芦寨,元符二年(1099年)葭芦寨升为晋宁军;金代更名葭州;元明清三代,一直是葭州州治,民国以来降为葭县,1964年,因“葭”字生僻,改为佳县。900余年来,佳县历经了无数战争,古城共经历了12次修葺重建,最终形成周长4870米的古城池,其中尤为珍贵的是东侧悬崖上保留完好的宋代城墙,气势雄伟,固若金汤。
一张图看懂葭州历史·葭州古城由内城、北郭城和南郭城构成;外围共有城门八座,东侧四门(香炉寺门、后炭门、前炭门和东门);西侧三门(后水门、前水门和西门),北侧一门(镇远门)。古城南北长约两公里,宽窄不等,城墙周长五公里,随地形蜿蜒起伏,形如巨蝎。
1939年6月,日军强渡黄河未果,于是在对面的克虎寨山顶上架起大炮,并派出飞机对葭县进行轰炸。不料炮弹打在城墙上,最多只能炸出个浅坑,大多顺着山势滚落在了黄河之中。原来山城的东墙是以山体岩石为依靠进行“整体浇筑”的,再用炮轰也不会塌,坚固的山城,使日军望城兴叹,止步于此。
从山西一侧远眺葭州古城,下面是黄河,城墙修在山顶处,与山体融为一体,城中已经开始建起一些高层建筑·图片来自网络
葭州古城气势雄伟,高入云端,这一段城墙始建于北宋,已有九百多年历史·图片来自网络
旧时的葭州又称“蝎子城”,这是因地形而造就的独特形态,反映出不同时期古城的扩建轨迹。位于香炉寺西侧的内城区域,是北宋葭芦寨遗存,这里位于葭芦山最高处,地势最为险要。北宋灭亡后,金代仍然作为抵御西夏的前沿。明洪武初年,为了加强对于北方少数民族的防御,增修了北郭城,至隆庆年间,随着城市的发展,人口增多,于是在南面又加筑了南郭城,城市中心也逐渐南移。
凌云鼎为七层八角形楼阁式砖塔,自明末建成直到本世纪初的五百年间,一直是城中制高点。这座塔既是地标性建筑,也是一座航标塔。
云岩寺宋代石窟
明末清初是葭州发展的黄金时期,白云观、凌云鼎、香炉寺都建于这时。凌云鼎为七层楼阁式砖塔,过去人们坐船在黄河上航行,拐过葭芦河与黄河河口的U字形弯道时,就可以清楚地看到凌云鼎,知道已经抵达葭州地界了。位于古城东侧峭壁上的香炉寺被称为黄河奇景,该处是古城通往黄河的必经之地,东临百米悬崖而俯视黄河,是古城战略防御的重要节点。每当夕阳西下,太阳的余辉将孤亭的倒影投射在黄河水流中,如诗如画,成就了“香炉夕照”的奇景。
黄河奇景香炉寺·图片来自网络
陕北民歌《骑白马》,原词为:骑白马,跑沙滩,你没有婆姨呀我没汉,咱俩捆成一嘟噜蒜,呼儿嗨哟,土里生来土里烂。1943年佳县歌手李有源用此曲调谱写成《东方红》,说明了歌词的重要性。
白云观·卜卦求得上上签
佳县地处葭芦河与黄河的交汇处,南北有两座高地,北为葭芦山,南为白云山,葭芦山顶为佳县古城,白云山较小,山顶筑起白云观。两山相距一公里,但实际距离却要远得多,需要从一座山上下来,过桥再爬另一座山,交通极为不便,正所谓“望山跑死马”。笔者2013年到访佳县时,县城里还没有公交车、出租车,近途是摩托车,远途是面包车,两者都是私人的,负责运送客人和红枣。
佳县白云观是西北地区最大的道教建筑群。
佳县白云观,背靠白云山,面临黄河,风水极佳。
白云观建于明万历三十三年(1606年),现存大小建筑400余处,殿堂、楼、阁、洞、祠等建筑50多座,观内有叙述道教化生故事和山水人物等彩色壁画1590余幅,碑刻100余通,是西北地区最大的道教建筑群。白云观道教壁画大多出自民间工匠之手,保存了古代民间绘画的特色。壁画用矿物颜料制作,历经数百年,至今色彩绚丽,成为镇观之宝。
白云观镇观之宝《道教壁画·老子八十一化图》,描绘了老子起乎无始直至宋绍圣五年(1098年)之间的显化事迹。图中为老子与尹喜驾青牛入西域教化羯宾国、于阗国、天竺等国胡人的事迹。
《道教壁画·老子八十一化图》,图中为老子化身为释迦牟尼,到天竺传教。当年佛教从印度传入,印度佛教徒为了让中国人接受佛教,就宣扬是老子入天竺变化为佛陀,这就是老子化胡的来源。后来道教据此演化出《老子化胡经》,现在看来当年的佛道之争充满了伦理的味道,白云观道教壁画对于研究佛道关系史具有重要的价值。
说起白云观,就不能不提到毛主席来此算卦的经历。1947年毛主席转战陕北来到佳县,其间三次游览白云观。10月15日,毛主席第一次来到白云观看到大殿内精美的壁画时,对县委书记张俊贤说:“这些都是文化遗产,你不信神,我不信神,老百姓还有信神的。你明天出个告示,要把这些文物保护好。”
当年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毛主席再次来到白云观,在主庙真武殿前与群众一起观看晋剧《反徐州》。主席当时站在戏台左侧,人们请他到前排中间就坐,毛主席推辞说:“我个子高,把后面老乡挡住就不好了。”10月29日,毛主席第三次来到白云观时,兴致勃勃走进真武殿打卦求签,得第四十三笺———“日出扶桑”。该笺这样写到:“日出扶桑万里明,贵人喜气自亨通。求财谋望称心意,若问求官定有名。”之后不久,毛主席东渡黄河,率中共中央机关奔赴西柏坡,取得了最后胜利。
位于县城古城路南口的题碑
窑洞县委·枣成大业
自民国降州为县以来,佳县的地位一落千丈,抗日战争时期又地处战线前沿,加剧了衰落,沦为名副其实的老少边穷地区。如今佳县年产值不足北六县中神木市的二十分之一,连年入选国家级贫困县。县城附近无地可用,市政建设缓慢,属于先天不足造成的贫困,很难彻底解决。佳县政府目前还在窑洞里办公,三排土石窑洞建于1974年,窑洞门前立着1947年毛主席为佳县县委的题词“站在最大多数劳动人民的一面”,门口是开着拖拉机进城卖红枣的老乡。
在佳县随处可见的红枣吉祥物
红枣种植一直是佳县的支柱产业,大家可以在县城附近所有的显要位置看到红枣宣传语,如“佳县红枣,天下第一”、“日食三枣,长生不老”、“枣成大业”、“五谷加小枣,赛过灵芝草”等等,非常洗脑。其实陕北地区一直盛产红枣,中共在延安的办公地就叫枣园,过去红枣在荒年可以代替粮食,称为“木本庄稼”。佳县是全国红枣五大产区之一,栽植已有3000年以上的历史,如今在泥河沟村还保存有36亩千年枣园。不过近年来新疆红枣异军突起,佳县红枣所占的市场份额越来越小。虽然漫山遍野摆满了红枣吉祥物,但这种传播力毕竟有限,希望大家有机会路过佳县时,也捎几斤红枣。
来佳县,逛山城,买红枣,站在最大多数劳动人民一面。
佳县古城旅行图,标注了主要的景点
下一回:秋游榆林(4)米脂婆姨绥德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