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红楼 | 晴雯迁怒,黛玉多心,一个细节,伏下了晴黛的死因!
虽说大观园是葬花冢,“千红一哭,万艳同悲”,诸芳都逃不脱家族败亡带来的悲惨命运,但其中有些人的早丧,却与家族无关,而是自己的问题。
比如晴雯和黛玉。
曹公对她们的死因已经在第五回下了定论,晴雯死于“毁谤”,黛玉是“泪尽而逝”。通俗来说,晴雯是被唾沫星子淹死的,黛玉是哭死的。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她们会得到这样的结局呢?
原著中有一个小细节,为她们的死埋下了伏笔,也暗示了她们的死因。
第二十六回,“蜂腰桥设言传蜜意 潇湘馆春困发幽情”,宝玉被薛蟠以贾政的名义叫出玩到晚饭后才回,黛玉担心他,“闻听宝玉来了,心里要找他问问是怎么样了。一步步行来,见宝钗进宝玉的院内去了,自己也便随后走来。”
此时,她的心情尚好,因为经过沁芳桥时,看到“各色水禽都在池中浴水,也认不出名色来,但见一个个文彩炫耀,好看异常,因而站住看了一会。”
就因为耽搁了这么一会儿,等走到怡红院时,院门已经关上了。
这本是一件极其平常的事,关了门叫门好了,屋子里有一群丫头,无论哪个出来开一下,黛玉就可以进去参与宝玉和宝钗的聊天,三个人一起度过一个愉快的晚上。
不巧的是,“晴雯和碧痕正拌了嘴,没好气,忽见宝钗来了,晴雯正把气移在宝钗身上,正在院内抱怨说:有事没事跑了来坐着,叫我们三更半夜的不得睡觉!”这里有一句脂批:“晴雯迁怒是常事耳,写钗、颦二卿身上,与踢袭人之文,令人于何处设想着笔?”
“晴雯迁怒是常事”,只要她心里不爽,就把气发在别人身上。宝钗来会宝玉,宝玉没说什么,还热情接待,晴雯一个丫头有什么可抱怨的?宝钗无端背锅了。
不过,宝钗并不知道自己背锅了,并没受到影响,真正受到影响的,是黛玉。
黛玉敲门,正在气头上的晴雯“忽听又有人叫门,晴雯越发动了气,也并不问是谁,便说道:都睡下了,明儿再来吧!”
气头上的话,随口而说,也没什么恶意,但说者无意,听者有心。黛玉明明刚看见宝钗进去了,怎么可能“都睡下了”?放到现在社会,就可能怀疑宝玉和宝钗同居了。
不过,黛玉此时并没有受到影响,因为她觉得自己和别人不一样,只要里面的人听清楚了叫门的人是自己,一定会开,于是“高声说道:是我,还不开么?”
门内门外两个人,心情不一样,心思也不一样,所以没办法同频。“晴雯偏生没听出来,便使性子说道:凭你是谁,二爷吩咐的,一概不许放人进来呢!”
晴雯这一“使性子”,就把锅甩给了宝玉,把事情给闹大了。
听到是“二爷吩咐的”,黛玉就有了很多内心戏:“虽说是舅母家如同自己家一样,到底是客边。如今父母双亡,无依无靠,现在他家依栖。如今认真淘气,也觉没趣。”被拒之门外,把原因归于寄人篱下,开始悲叹身世。
然后,隔着院门,“只听里面一阵笑语,细听一听,竟是宝玉、宝钗二人。林黛玉心中益发动了气。”为何会益发动气?因为那个在里面和心爱之人说笑的,是一直在威胁着自己爱情的情敌啊!
寄人篱下被慢待,如今恋人又移情别恋了,还有比这更痛苦的吗?黛玉“越想越伤感”,“悲悲嘁喊呜咽起来”。
她把这种悲伤的情绪带回了家,哭了大半夜,第二天更是将悲伤放大,又哭又唱地去葬花了。
悲伤到什么程度?连躲到一边偷看的宝玉也被感染,跟着“悲恸了一回”。
回头再来看,黛玉所伤感的原因是否真实存在?晴雯是因为她是孤女而不开门吗?宝玉是已经移情别恋了吗?并不是,都是黛玉自思自想得出的莫须有的结论。因此,在第六十三回占花名时,曹公给了黛玉一句批语:“莫怨东风当自嗟。”不能怪别人啊,都是你自嗟自叹自寻烦恼,把哭当成了生活的主旋律。可是,“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能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从心理学上来分析,一个人长期处于悲伤消极的情绪中,极易毁坏健康,何况黛玉本来身体就好不好,这种情绪会严重影响饮食和睡眠,“大约一年之中,通共也只好睡十夜满足的”。早夭就成了必然!
再看晴雯,“迁怒是常事”,但迁怒是很容易得罪人的。大家都是人,谁也不该成为你的出气筒,就因为你心里不爽,别人就该受你的气吗?
迁怒是以自我为中心的表现,和黛玉一样,“我只为我的心”,意思是只要我心里爽就行了,你们爽不爽我管不着。为了她心里爽,黛玉的病情加重,宝玉背了锅,还有后面第三十回,袭人被宝玉重重地踢了一脚落下吐血的病根,也是因为这次晴雯迁怒不开门所致。
最关键的是,晴雯忘了自己的身份:在贾府,她只是个丫鬟,不是主子,她没有人身自由。
今天迁怒给黛玉,黛玉不会计较,明天迁怒给宝钗,宝钗也不会计较,但这并不代表所有被迁怒的人,都不会计较。
比如那些本来就对受宠的丫头们眼红的婆子。
第七十四回,抄检大观园,已经被王夫人警告过有气在心的晴雯,也做了一件迁怒的事。
抄检大观园,是王夫人下的令,谁都不能有怨言。抄到怡红院时,大家都安安静静地打开箱子,唯有晴雯“挽着头发闯进来,豁一声将箱子掀开,两手捉着底子,朝天往地下尽情一倒,将所有之物尽皆倒出。”好大的气性,这是用行动抗议吗?别忘了在场的好几个人都比她年长比她地位高,这中间就包括王熙凤,还有存心要找碴的王善保家的。
这些人,谁该受她的气?谁该承受她无理的行为?谁也不该,谁也不想。胸怀大一点的,不和你个小丫头计较;心胸狭窄一点的,就给你记上一笔了。
果然,事情过后,王夫人“亲自来园里”,“把这里所有的丫头们都叫来一一过目”,“王善保家的去趁势告倒了晴雯,本处有人和园中不睦的,也就随机趁便下了些话。”
看,告状最积极的,就是王善保家的,她首先告的,就是晴雯。
墙倒众人推,那些和晴雯有宿怨的,或者没有宿怨纯粹就是看不惯的,也或者和她一样只是喜欢迁怒于人的,就都跑过来吐一口唾沫。
然后,她就被唾沫星子给淹死了,“寿夭多因毁谤生”,但这毁谤,并非无缘无故。
性格决定命运,晴为黛副,晴雯和黛玉,都是死于过于自我的性格。群居社会,要想大家和睦相处,必须收敛自己的棱角,拔掉身上的刺,才不会在伤人的同时自伤。
没有谁会无限包容你的脾气、小性儿,除非你的父母。但是,谁的父母又能保护儿女一辈子呢?晴雯和黛玉,都是父母早丧的孤女,如果自己不去学会与人相处之道,就难免落得被排挤甚至早夭的下场。
一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