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红楼 | 虽离别亦自能安,世间难得冷香丸
第七回的回目名有两个版本,一为《送宫花周瑞叹英莲 谈肄业秦钟结宝玉》,二为《送宫花贾琏戏熙凤,宴宁府宝玉会秦钟》,从两个回目名来看,都没宝钗什么事,但作者却用了不小的篇幅,来写宝钗的冷香丸。
作为女主,这是宝钗第一次正式出场,却是在漫不经心中被周瑞家的偶然闯入,符合宝钗“随分从时”的个性,没有刻意安排,没有主动求取,在做着自己的日常时,突然被摄进了镜头。
周瑞家的像一部记录片的采访者,带着我们走近宝钗,透过她“家常爱着旧衣裳”(脂砚斋语)的朴实外表,看到了她难以为常人所理解的内在。
作为四大家族之一的薛家女公子,在世人的眼里,宝钗应是被绝大多数人羡慕的对象。家世自不用说,既富且贵,“原本书香继世之家”,“家中又有百万之富”,而且“现领着内帑钱粮,采办杂料”,集书香、官宦、皇商为一体。在外貌上,“生得肌骨莹润”,“容貌丰美”,在性格上,“举止娴静”,“品格端方”,简直就是完美到再找不出一点瑕疵。
按照常理,一个人如果完美到挑不出任何毛病,那一定是刻意立的人设,一切都是在演戏。
宝钗是否也不例外?
为了说清楚这个问题,作者曹先生煞费苦心,通过周瑞家的这个喜欢管闲操心的大妈,给我们一个清晰的答案。
这个答案很简单,宝钗能做到这么完美,是因为她在吃药,在吃一种名叫冷香丸的药。是药物的作用,使得她如此完美。
这种药的功效如此强大,是因为它很奇特,来源奇特、配方奇特、制作方式和服用方式都很奇特。
冷香丸的奇特来源
在没有西医的年代,说到药方,无非是两种来源,一是中医给开的,二是民间流传的偏方。
药不能乱吃,因为关系着身家性命,所以除了以上两种来源,别的药方不敢拿来用。
可是,宝钗的药方,来自一个“秃头和尚”,“说专治无名之症”,“说了一个海上方,又给了一包药末子作引子”。
几千年来,我们都生活在农耕社会。农耕社会的特点,就是人们的居处稳定,除了婚嫁或官迁,一生都在一个地方,圈子也很稳定,大家都凭着长期的交往达成信任。
也正是这种文化的浸润,直到现在,我们都会对陌生人保持戒备。但是,薛家一反常态,把一个来历不明的和尚给的药方全然接纳,没有半点怀疑。
关于这一点,我在上一篇文《癞头和尚的建议,甄林两家都不信,为何薛家信了?》中已有剖析,不再赘述。
总之,通过宝钗的简单交代,可知冷香丸的来源过于奇特。
冷香丸的配方奇特
对于求医治病来说,最要紧的是药方,同样的病症,不同的医生会开出不同的药方,越是优秀的医生,开的药方越珍贵。所以现在的医院都把门诊分出了级别,收取不同的诊费。
一旦拿到了药方,就简单了,到药店照方抓药就行了。
可以,和尚给的这个药方,却是再好的药店也无能为力,因为配方太奇特了。
奇特在何处?我们来看一下宝钗的描述。
要春天开的白牡丹花蕊十二两,夏天开的白荷花蕊十二两,秋天的白芙蓉蕊十二两,冬天的白梅花蕊十二两。
又要雨水这日的雨水十二钱,白露这日的露水十二钱,霜降这日的霜十二钱,小雪这日
的雪十二钱。
对于这个配方,宝钗的形容是“真真把人琐碎死”,周瑞家的感叹是“真巧死人了!等十年未必都这样巧呢”。
对于看病吃药,我们常听到的是“多少钱我们也舍得”,世人解决问题,总喜欢金钱先行。薛家是巨富之家,拿钱买药易如反掌。这个药方的奇特之处,就在于有钱也买不到,它不是用钱就能解决的。
要配成这副药,需要两个条件:一是有耐心,二是遇时机。
这两个条件,也正是世人所缺少的。
换成旁人,看到这个药方,多半就放弃了,即使相信药方真有效,也没有耐心去等待四季花开;即使有耐心等待,也不会相信能遇到时机,也许一辈子也遇不到呢。
是啊,我们扪心自问,我们有这个耐心吗?我们愿意去相信机遇吗?
作者曹先生给宝钗的个性评价是“随分从时”,四个字就已充分说明,宝钗能做到既有耐心又愿意等待时机。
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就是这样拉开的,我们做不到,不代表别人也做不到。
我们常说自助者天助,正因为薛家愿意去行动,老天也给予了助力,在周瑞妇看来“十年也未必这么巧”的事,薛家却在“一二年间可巧都得了”。凡事莫不如此,看着难,想着难,做着却未必难。
关键在于愿不愿意去付诸行动。
冷香丸的制作方式奇特
配方在“一二年间可巧都得了”,琐碎还不算完,这还只是第一道工序。接下来的制作过程,一点都不比收集配料简单。
将这四样花蕊,于次年春分这日晒干,和在药末子一处,一齐研好。
把这四样水调匀,和了药,再加十二钱蜂蜜,十二钱白糖,丸了龙眼大的丸子,盛在旧磁坛内,埋在花根底下。
和之前的配料一样,不但对药材的材质要求高,对用量的要求也高,且同样需要把握时机,再结合地利。
从配方到制作方式,我们会发现三个关键词:天然、天时、地利。
所有的配料都是纯天然的,不能人工制造,也不能人为催发;配料的采集和制作,都需要配合天时,不仅是四季,还要踩中节气的点,一丝不能乱;最后要有地利条件,制作好的药丸,必须埋在花根底下,也就是居处必须栽种花草。
我一直以为,作者曹先生是精通《易经》的,并把自己对《易经》的感悟,运用到了作品里。《易经》的主要内容,就是顺应自然规律,作者把它归纳为一个字:“时”,并把它赋予在宝钗身上。
什么是时?首先是时令,即根据节气来行事,春种、夏长、秋收、冬藏,农民伯伯就是按照这个时令来耕种的。然后是时机,懂得预测时机,把握时机,而不是人为地制造时机。
这便是宝钗的“随分从时”,分是天分,时是时机,都是顺应自然。
冷香丸的服用方式奇特
从冷香丸的配方,可以想象,这个药丸的味道一定不错。采自大自然,配料都是纯天然的原味,且配有蜂蜜、白糖等,在天然花香中,又添加了甘甜。
世事哪能这么简单?一道道工序下来,还有最后一道没完成呢。
最后一道工序,来了一个反转:“用十二分黄柏煎汤服下。”
就因为这一道工序,原本甘甜的美味,有了些苦涩。
黄柏是地道的中药材,其味苦,其性寒,《黄帝内经》记载:“黄连、黄柏均以大苦大寒之性。”黄莲是公认的至苦,黄柏之苦和黄莲差不多。
由此,我们就知道了,冷香丸不但得来不易,且服用也不易,要吃得苦中苦的人,才能淡然服用。
综上可知,冷香丸非常人所能享用之物。那么,作者描述得这么细致,用意何在?
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冷香丸的制作和服用过程,我们会发现,每一颗药丸,都经历了四季寒暑且甘苦并存,用不怕琐碎的耐心,得到了天时的助力,把常人十几年才能达成的目标,用一两年就达成了。
这一两年,制作者经历了常人无法想象的努力:在没有闹钟的年代,需要按时按点地做好每一道工序,某一次的遗漏则会造成推倒重来;无论寒暑,不能有偷懒的理由,必须勤奋;对于定量,不能有丝毫马虎,像“差不多先生”那种做法是绝不可行的。
还有一点最重要的:不知道这种坚持要经历多久,也许三五年,也许十几年,也许一辈子。
试问世间之人,有几人能做到?
这便是宝钗远比同龄的成熟、理智的原因:“自父亲死后,见哥哥不能依贴母怀”,她便用常人无法想象的努力,快速成长,在心智上达到了“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淡然,在境界上达到了“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的洞见。正如脂批所云:“历着炎凉,知着甘苦,虽离别亦自能安。”
一个人如果经历过炎凉甘苦,就能对人生的起起落落、聚聚散散淡然处之。所以,宝钗在任何事情面前,都表现得无情之冷,无喜也无悲,就像老天一样,以万物为刍狗。
这是做人的最高境界!
这种境界,经历过大起大落的作者曹先生到中年才领悟。当他还处在少年宝玉的阶段时,他和我们广大读者一样,深恶宝钗,因为没看懂。
成就宝钗的,是冷香丸,这颗看起来极难制作的药丸,其实代表的就是生活的历练。世间求富贵易,求冷香丸难,因为安于享乐者众,愿意像宝钗一样主动去历练者寡。
虽离别亦自能安,即使有一天要独自面对未来,也能安之若泰,这便是宝钗。
虽离别亦自能安,是我们每一个人都该追求的境界,因为,离别才是生活的常态,独自面对未来更是生活的常态,这是比物质独立更强大的精神独立。
愿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成长为宝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