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学步(195):多色瑕纹斑斓花 联璧特色现齐家

原创一夫之2020-01-09 16:29:54

齐家文化距今约丝千年至三千五百年。

齐家遗址分布范围比较广泛,东起渭水与泾水上游,西到河西走廊和青海省东部的湟水流域,北达宁夏和内蒙古南部,南至汉水上游(图1)。

图1-1:河西走廊地区齐家文化分布示意图

齐家文化玉器有许多区域特征,大致可以概括为:

(一)多色、瑕纹

齐家文化玉器以色彩斑斓的多色玉质最为突出,部分玉器还夹杂有白色、黑色或褐色条状瑕纹。

斑斓的璜形玉片(图2),甘肃省会宁县博物馆藏,厚0.4厘米。

图2

色彩斑斓且带白色、褐色瑕纹的玉璧(图3),直径15厘米、孔径5厘米、厚0.6厘米,甘肃省宁夏县北塬乡崔家庄遗址采集,临夏回族自治州博物馆藏。

图3

多色瑕纹玉环(图4),直径10.9厘米、孔径5.2厘米、厚0.5厘米,宁夏回族自治州固原市原州区张易镇征集,宁夏回族自治区博物馆藏。

图4

(二)切方成圆

齐家文化璧形器数量较多,外廓多切方就圆法制作,器形并不圆整,器表常见片切割留下的痕迹。

小玉璧(图5),直径6.7厘米、孔径3.4厘米、厚0.5厘米,甘肃省会宁县老人沟遗址出土,会宁县博物馆藏。

图5

玉璧(图6),直径7.6厘米、孔径3.0-3.28厘米、厚0.3厘米,青海省民和县官亭镇喇家遗址出土,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图6

玉璧(图7),直径10.1厘米、孔径4.8厘米、厚0.9厘米,青海省民和县官亭镇喇家遗址出土,青海省博物馆藏。

图7

(三)管钻挖孔

齐家文化璧形器、琮形器内孔多以单向管钻法,呈上大下小的喇叭孔状,孔壁多遗留管钻的旋磨痕。在残留的芯料上可以更加明显地观察出来。

玉璧芯(图8),直径3.6厘米、厚0.6厘米,甘肃省武威市皇娘娘台遗址出土,甘肃省博物馆藏。

图8

玉璧芯(图9),直径1.9-2.1厘米、厚0.4厘米,甘肃省武威市皇娘娘台遗址出土,甘肃省博物馆藏。

图9

玉琮芯(图10),上端直径3.5厘米、下端直径3.0厘米、高5.4厘米,甘肃省武威市皇娘娘台遗址出土,甘肃省博物馆藏。

图10

玉琮芯(图11),上端直径3.5厘米、下端直径2.7厘米、高5.8厘米,甘肃省武威市皇娘娘台遗址出土,甘肃省博物馆藏。

图11

(四)联璜成璧

齐家文化玉器还有一大器形特征,就是——联璧。齐家文化盛行由数枚璜形器连接成圆或者椭圆状的联璧,有二联、三联、四联、五联、甚至六联等形式。联璧是颇具齐家文化区域特色的玉器品类(参见《古玉学步(94):出神入化齐家璧一式多联特种类》)。

玉三璜联璧(图12),直径10.7-10.9厘米、孔径5.2-5.5厘米、厚0.3-0.5厘米,甘肃省天水市师赵村遗址出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图12

玉三璜联璧(图13),直径10.3厘米、孔径3.5厘米,甘肃省积石山县银川乡芯庄坪采集,临夏回族自治州博物馆藏。

图13

玉四璜联璧(图14),直径20.1厘米、孔径7.9厘米,宁夏回族自治区彭阳县彭阳乡周沟村出土,彭阳县文物管理所藏。

图14

玉四璜联璧(图15),直径23.9厘米、孔径8.1厘米、厚0.7厘米,宁夏回族自治区隆德县沙塘乡页河子遗址出土,宁夏固原博物馆藏。

图15

(五)光素无纹

齐家文化玉器多不注重纹饰,目前所见玉器均以素面无纹的状态呈现,其表面常保留切割或者打孔的痕迹,为研究齐家区域制玉的工具、工艺提供了必要的实物佐证。

参考文献:《玉泽陇西--齐家文化玉器》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考古》

(0)

相关推荐

  • 中国出土玉器全集(15)甘肃青海宁夏新疆部分2

    圆形玉饰 商代 直径4.6 厘米 甘肃省武威市磨阻子汉墓出土,现藏于甘肃省博物馆. 青白玉,偏绿,局部有少量褐色沁斑.扁平圆形,中心对钻一小圆孔.正面减地隐起,浅浮雕,正视团龙纹,方首,阔鼻露齿,眼部 ...

  • 青海民和县博物馆齐家文化古玉清晰图

    齐家文化 玉璧.直径27.1.孔径6.7.厚1.2厘米.浅绿色,韩黄褐色杂质纹理. 齐家文化 玉刀.长41.2.宽6.5.厚0.8.孔径0.7-0.8厘米. 玉璧 齐家文化 直径18.孔径5.5.厚0 ...

  • 中国出土玉器全集(15)甘肃青海宁夏新疆部分1

    玉璧 齐家文化 直径8.5厘米 甘肃省武威市皇娘娘台出土,现藏于甘肃省博物馆. 青白玉,边缘有黄褐色沁斑.玉璧近正圆形,不甚规正,璧面平整,未施花纹.断面不等高,一边高,一边低,边缘打磨较粗糙,中孔单 ...

  • 甘肃省博物馆藏.古玉清晰图

    玉琮 玉琮 浮雕直线纹玉钺 齐家文化.长29.5厘米,宽11厘米,厚0.9厘米,重400克.青玉质,色豆青,有糖色斑块.褐色.青灰色条纹及灰白瑕纹.体呈长方形,薄而规整,下端单面抛刃,上端两侧弧切,端 ...

  • 古玉学步(162):连线独立分特征 细识战汉乳钉纹

    乳钉纹呈半球形突起,大约起自春秋.盛行于战国晚期至汉代.乳钉纹有些以阴线相连,有些独立成纹,大致可分为V字形连线乳钉纹.阶梯式连线乳钉纹和独立式乳钉纹三类. 1)V字形连线乳钉纹 V字形连线乳钉纹是将 ...

  • 古玉学步(23):沁为色浸天作成 色历沧桑方成沁

    古玉之沁,浑然天成:历经沧桑,必有特征: 假沁留皮,人工留痕,仿技虽然高,蛛迹可寻. 辨识古玉之沁,须牢牢掌握--自然态--特征. 古玉器为先天人工制成,沁则为后天天然作色.玉器受沁需经百年以上方始形 ...

  • 古玉学步(133):多层镂空巧色雕 浑然天成意境高

    原创一夫之2018-11-26 08:51:41 在宋代发展的多层镂雕巨大艺术魅力的基础上,辽金元时期玉器的镂雕工艺又有了新的发展. 金代镂雕玉器多为以多层镂雕和立体镂雕工艺制作的带饰.炉顶(或帽顶) ...

  • 古玉学步(204):美玉琢制技艺高 胸藏型纹打样稿

    原创一夫之2020-11-22 09:43:52 --古玉琢磨片饰器打稿工艺简述 古玉制作工艺因时代.区域以及饰品类型的不同而有着巨大的差异,这里仅就古玉片饰器的打稿工艺作简单举例介绍. 片饰器打稿分 ...

  • 古玉学步(76):古玉开片几许真 分辨冰裂冰片纹

    "开片"是玉石自然老化现象之一,玉器形成开片大约需要经过1900年以上的时间. 玉石内部质地是细密的,新玉器从新料中开出,很少有不明显的裂纹.而当做成玉器埋入土中,重新接受氧化.腐 ...

  • 古玉学步(163):成竹在胸琢纹韬 别具一格打样稿

    古工制玉成形之后雕琢之前,为了保证纹饰准确到位,玉匠虽然成竹在胸但依然要起样打稿. 古工是如画样打稿的?可以从出土半成品玉雕制品中窥探一斑. 古工制玉打稿起样大约有三种方式: 一)钉线打稿 " ...

  • 古玉学步(36):古玉钻孔有特征 再辨钻孔螺旋纹

    本条<古玉学步(14.15):钻痕细查考 孔中藏奥妙>说明了古玉钻孔的痕迹特点,在此基础上仍要进一步深入掌握古玉钻孔螺旋纹的痕迹特征,方能辨识古钻孔. 古玉钻孔的螺旋纹有以下两方面特征: ...

  • 古玉学步(32):古玉沁色十三彩 掌握要领莫徘徊

    玉之沁--神秘而真实,古今研究介绍的文字浩如烟海,若不掌握习学之门难不目眩头晕.兴致勃勃看过来.迷迷糊糊还离去,结果--我还是那个我,沁还是那个沁. 题图 古玉沁色是我国独有的文化现象,其价值不可估量 ...

  • 古玉学步(66):最是百变战国龙 型纹渐进寻影踪

    战国时期的玉龙数量之多.造型之美.雕琢之精,可谓历代之冠,是古代玉龙制作史上的第一个高峰期. 由于玉料的珍贵,玉作都不外乎随形选料或者随料选形,所以在形制上几无一定之规,呈现"玉龙百态&q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