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学步(195):多色瑕纹斑斓花 联璧特色现齐家
齐家文化距今约丝千年至三千五百年。
齐家遗址分布范围比较广泛,东起渭水与泾水上游,西到河西走廊和青海省东部的湟水流域,北达宁夏和内蒙古南部,南至汉水上游(图1)。
图1-1:河西走廊地区齐家文化分布示意图
齐家文化玉器有许多区域特征,大致可以概括为:
(一)多色、瑕纹
齐家文化玉器以色彩斑斓的多色玉质最为突出,部分玉器还夹杂有白色、黑色或褐色条状瑕纹。
斑斓的璜形玉片(图2),甘肃省会宁县博物馆藏,厚0.4厘米。
图2
色彩斑斓且带白色、褐色瑕纹的玉璧(图3),直径15厘米、孔径5厘米、厚0.6厘米,甘肃省宁夏县北塬乡崔家庄遗址采集,临夏回族自治州博物馆藏。
图3
多色瑕纹玉环(图4),直径10.9厘米、孔径5.2厘米、厚0.5厘米,宁夏回族自治州固原市原州区张易镇征集,宁夏回族自治区博物馆藏。
图4
(二)切方成圆
齐家文化璧形器数量较多,外廓多切方就圆法制作,器形并不圆整,器表常见片切割留下的痕迹。
小玉璧(图5),直径6.7厘米、孔径3.4厘米、厚0.5厘米,甘肃省会宁县老人沟遗址出土,会宁县博物馆藏。
图5
玉璧(图6),直径7.6厘米、孔径3.0-3.28厘米、厚0.3厘米,青海省民和县官亭镇喇家遗址出土,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图6
玉璧(图7),直径10.1厘米、孔径4.8厘米、厚0.9厘米,青海省民和县官亭镇喇家遗址出土,青海省博物馆藏。
图7
(三)管钻挖孔
齐家文化璧形器、琮形器内孔多以单向管钻法,呈上大下小的喇叭孔状,孔壁多遗留管钻的旋磨痕。在残留的芯料上可以更加明显地观察出来。
玉璧芯(图8),直径3.6厘米、厚0.6厘米,甘肃省武威市皇娘娘台遗址出土,甘肃省博物馆藏。
图8
玉璧芯(图9),直径1.9-2.1厘米、厚0.4厘米,甘肃省武威市皇娘娘台遗址出土,甘肃省博物馆藏。
图9
玉琮芯(图10),上端直径3.5厘米、下端直径3.0厘米、高5.4厘米,甘肃省武威市皇娘娘台遗址出土,甘肃省博物馆藏。
图10
玉琮芯(图11),上端直径3.5厘米、下端直径2.7厘米、高5.8厘米,甘肃省武威市皇娘娘台遗址出土,甘肃省博物馆藏。
图11
(四)联璜成璧
齐家文化玉器还有一大器形特征,就是——联璧。齐家文化盛行由数枚璜形器连接成圆或者椭圆状的联璧,有二联、三联、四联、五联、甚至六联等形式。联璧是颇具齐家文化区域特色的玉器品类(参见《古玉学步(94):出神入化齐家璧一式多联特种类》)。
玉三璜联璧(图12),直径10.7-10.9厘米、孔径5.2-5.5厘米、厚0.3-0.5厘米,甘肃省天水市师赵村遗址出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图12
玉三璜联璧(图13),直径10.3厘米、孔径3.5厘米,甘肃省积石山县银川乡芯庄坪采集,临夏回族自治州博物馆藏。
图13
玉四璜联璧(图14),直径20.1厘米、孔径7.9厘米,宁夏回族自治区彭阳县彭阳乡周沟村出土,彭阳县文物管理所藏。
图14
玉四璜联璧(图15),直径23.9厘米、孔径8.1厘米、厚0.7厘米,宁夏回族自治区隆德县沙塘乡页河子遗址出土,宁夏固原博物馆藏。
图15
(五)光素无纹
齐家文化玉器多不注重纹饰,目前所见玉器均以素面无纹的状态呈现,其表面常保留切割或者打孔的痕迹,为研究齐家区域制玉的工具、工艺提供了必要的实物佐证。
参考文献:《玉泽陇西--齐家文化玉器》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