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lib线上展览 | 艺术天才——下辈子只做赵佶,不做宋徽宗
前言
北宋1082年,宋徽宗赵佶降生。“据说在他降生之前,其父亲神宗曾到秘书省观看收藏的南唐后主李煜的画像,‘见其人物俨雅,再三叹讶’,随后就生下了徽宗,‘生时梦李主来谒,所以文采风流,过李主百倍’。这种李煜托生的传说固然不足为信,但在赵佶身上,的确有些李煜的影子。徽宗自幼爱好笔墨、丹青、骑马、射箭、蹴鞠,对奇花异石飞禽走兽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在书法绘画方面,更是表现出了非凡的天赋。”
他贵为宋朝的第八位皇帝,富有文人气质,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后世对他贬褒不一,有人评他: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耳。他爱人间一切至美,以非凡的艺术天赋,任性的帝王权力,把北宋当成自己的画室和书房,不惜一切代价,成就艺术之梦,他说下辈子只做赵佶,不做宋徽宗。
本次线上展览分为“独步古今”、“千古画帝”、“背后的书画家”三个单元,虽然宋徽宗把皇帝当成了“副业”,但不得不承认他是一位大艺术家,在艺术研究领域,几乎是全才,在书法和绘画上几乎都达到了巅峰状态,并且他背后的艺术家也个个不一般。现在,让我们一起欣赏本次展览。
01
独步古今
瘦金体
书法上,赵佶早期学唐代的薛稷、褚遂良,后又学宋代的黄庭坚,将薛稷的瘦,褚遂良的秀,黄庭坚的劲,三者完美结合于一体,最终形成点画细瘦如筋、舒展飘逸、挺拔有力且不失婀娜的“瘦金体”,瘦金有“瘦筋”的意思。
尽管“瘦金体”很难模仿,后世临摹的人却络绎不绝,只要是对书法有兴趣和研究过的人,都听过“瘦金体”的名声,有的人甚至完全被迷住了,因为这种字体实在是太好看了。书写的人需要相当有耐心,气定神闲,同时还要求深厚的书法功力和涵养。
牡丹诗帖34.8cmx53.3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牡丹一本,同干二花,其红深浅不同。名品实两种也,一曰叠罗红,一曰胜云红。艳丽尊荣,皆冠一时之妙,造化密移如此,褒赏之余因成口占:异品殊葩共翠柯,嫩红拂拂醉金荷。春罗几叠敷丹陛,云缕重萦浴绛河。玉鉴和鸣鸾对舞,宝枝连理锦成窠。东君造化胜前岁,吟绕清香故琢磨。
《牡丹诗帖》是北宋徽宗赵佶的诗兼书法作品。诗作品内容主要是赞颂牡丹花。而作为书法作品,全部用赵佶独特的“瘦金体”写成,是难得的精品。
牡丹诗帖-局部
此作华丽富贵,疏密自然,用笔洒脱,线条粗细有致,笔势圆转流畅,书写时以手腕为轴心,少了点刚硬,多了些柔和,充分表现出了瘦金书体的婀娜之美,作品参差错落,一气呵成,表现出了作者高度的艺术修养。
此帖点画保留了起笔、收笔和转折时毛笔提顿的痕迹,结字劲挺飘逸,章法清新自然,从中得以窥探「瘦金体」风格的要点和特征。
宋徽宗的这一独创,别具一格,字体瘦而不失其神韵,字大而见风骨,尤其是在放大看的时候,更加能感受到书写人的功力,字体瘦小,却有山峰的挺拔之姿,一笔一划都像是铁钩银划,在众多字体中,一眼就能看出瘦金体的不同。
此帖每行二字,共20行,这是赵佶瘦金体的代表之作。
这首诗意境优美,说「浓艳的花傍着翠绿的叶,灿灿然开满庭院。清晨沾了露珠的花朵,娇羞如醉,黄昏的霞光照得它似乎要融化在晚风中。这样美的景致画家也难描绘,因为这是造化的鬼斧神工。但愿能做一只迷失在香径中的蝶儿,自在地随晚风翩翩起舞」。
秾芳诗帖-局部
瘦金体的特征是笔划细瘦,在转折处,将藏锋、露锋、运转、提顿等痕迹强化并保留下来,那就成为瘦金体的基本笔划架构。如写一横,起笔处是尖,先斜下,而后横行,收笔留有一顿点,即是特点之一。结体虽楷,而整体运笔,大都直来直往,飘忽快捷,似行如草。本幅字大近5寸,为传世所见徽宗书法字迹最大者,书法结体潇洒,笔致劲健,行笔于瘦金体中属刚劲一格。
草书
赵佶的草书属于狂草,有怀素狂草连绵之势,但点画更俊美一些。他40岁写的《草书千字文》,写在一张长11.7米的宫廷特制描金云龙纸上,点画流利,笔势飞动,洋洋洒洒,一泻千里,在历代名家的草书《千字文》中也算得上是名品。他写的《掠水燕翎诗纨扇》也是一件草书,弥足珍贵,“天下一人”的草押,与正文融为一体,天衣无缝。
草书千字文 31.5cmx1172cm 辽宁省博物馆藏
作品所用描金云龙笺,据传龙纹由当时的宫廷画师手绘而成,这也增加了作品的价值。
这幅《草书千字文》在用笔上一气呵成,极尽奔放驰骋之致。徽宗作草书疾徐缓冲,提按顿挫,轻重粗细,方折圆转,互相间交叉得很有旋律,具有自然的、富于音乐感的气度。
草书千字文-局部
这幅作品用的描金云龙纸虽然名贵,但这种精细加工的纸张很光滑,给书写者造成了一定困难,书写线条容易浮滑。可喜的是,赵佶所用之笔起了很大作用,他的笔弹性极好,也极为精致。与其说赵佶在书写这幅作品时毫无倦笔,不如说这只好笔毫无倦意。或许正是依靠这类出色工具,赵佶才从容不迫地完成了从“瘦金书”到千字文节奏上的转换。此帖卷长3丈,书有99行乌墨余笺,耀耀夺目,诚所谓长篇大观,帝王风姿跃然纸上。
掠水燕翎诗纨扇 28.4cm×28.4cm 上海博物馆藏
除《草书千字文》外,赵佶的传世草书墨迹唯《掠水燕翎诗纨扇》一件。硕果仅存,弥足珍贵。
此帖用笔轻盈婉转,宛如 “掠水燕翎”,章法疏密有致, 自然天成,点画肥瘦兼具,富于变化;气息典雅,韵味隽永,显示了小品书法以少胜多的特色, 诚为赵佶合意之作。
02
千古画帝
<< 滑动查看
写生珍禽图卷 20.5cmx521.5cm
该作曾参加2002年4月23日由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举办的“中国嘉德2002春季拍卖会”之“中国古代书画”专场,最终以2300万人民币成交。
瑞鹤图 51cm x 138.2cm 辽宁省博物馆藏
《瑞鹤图》,祈愿美好的一幅画。 公元 1112 年的元宵节前,汴梁城举办了 5 天 5 夜的盛大灯会,热闹非凡。正月十六清晨,街上的彩灯还未摘掉,刚起身的宋徽宗收到一个喜讯——汴城的上空云气飘浮,一群仙鹤飞绕于宣和殿上空,争鸣和应,不肯离去。
瑞鹤图-局部
此图卷以荷鹭为主体,将各种动、植物分段安排在画面上。卷首画红蓼与水蜡烛,暗示水岸。接着白鹭一只迎风立于水中。荷叶欹倾,水草顺成一向,衬托白鹭充满张力的姿态。墨荷与白鹭之间的黑白对比,增强水墨色调的变化关系。后有鸳鸯,一飞一游。红蓼、水蜡烛及枯荷装点出萧瑟的秋意。而白鹭的眼神、鸳鸯的动向尚有往后延伸之势,让观者有意犹未尽之感。
该幅为粉笺本,粉笺新纸时,光洁亮丽,其上尚印有卷草纹图案,是极为珍贵的材质。纸面经过上粉处理,具有不吸水性,乍看之下,笔墨甚为质朴,斑剥古趣。
梅花绣眼图页 24.5cm x 24.8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本幅款识:“御笔”、“天下一人”。钤“御书”朱文葫芦形印一方。鉴藏印钤“阿蒙秘笈”。
图中梅枝瘦劲,枝上疏花秀蕊,一只绣眼俏立枝头,鸣叫顾盼,与清丽的梅花相映成趣。此图虽然景物不多,却颇为优美动人。所绘梅花为宫梅,经过不断剪枝,人工修饰痕迹较重。此种梅的画法精细纤巧,敷色厚重,自有一种富贵气息,这样的风格趣味为宫廷所好尚,显然代表了皇家的审美意味。
枇杷山鸟图页 22.6cmx24.5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图中枇杷果实累累,枝叶繁盛。一山雀栖于枝上,翘首回望翩翩凤蝶,神情生动。宋徽宗赵佶的花鸟画以设色为多,然而此图纯以水墨勾染而成,格调高雅,略似没骨画效果,别具一种苍劲细腻之韵致,体现了赵佶多方面的绘画才能。
对开有清乾隆御题诗一首:“结实圆而椭,枇杷因以名。徒传象厥体,奚必问其声。鸟自讬形稳,蝶还翻影轻。宣和工位置,何事失东京。”
图绘折枝杏花两枝,枝头栖五色鹦鹉一只,用笔细劲工致,设色浓丽,是一种精巧典雅的风格。
画面的主体是一只凝神注目的锦鸡,衬以木芙蓉和菊花。花姿鸟态刻画得细腻逼真,生动感人。羽毛尾翎上的斑纹光泽表现得非常成功。可谓形神兼备之作。
桃鸠图页 26.1cmx28.5cm 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图中桃花与枝叶精工,栖鸠动态自然而生动,用生漆点睛,卓有神采,整体色彩华丽,洋溢着悠扬的神韵,被誉为折枝花鸟画的典型。
瘦金体的捺画很有特点,就像竹叶一般,虽然骨力强劲,但是风格却写得很细腻,非常适合题写绘画作品的落款。加上这种书法有富贵的寓意,我们现在的很多工笔画家,都喜欢用瘦金体题写工笔画。
《腊梅山禽图》,构图十分简洁,却灵动而有趣味。
画面上一株腊梅斜出,枝头被两只健壮的白头翁压弯,它们一正一背相互依偎。鸟的眼睛更是生动传神,透露着机警与敏感,似乎一有风吹草动,随时就要腾空而去,通幅用笔细挺,以具提顿转折的线条画出曲折的梅干,均匀的线条则表现光滑面的鸟羽和花叶等,笔法完全应物而生,符合徽宗描写任何对象都必需得物象之理的主张。
摹唐代张萱捣练图 37cmx147cm 波士顿美术馆藏
摹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卷-局部
听琴图 147.2cm x 51.3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画面正中绘一株苍松,有修竹与凌霄陪衬。松下一人静坐抚琴,二人侧耳倾听。有一童子侍立待命。炉中香烟缭绕。对人物动势及表情的刻画,紧扣一个听字,从仰头、侧耳、俯首、凝神的细节中体现出来。
此幅描绘官僚贵族雅集听琴的场景。主人公道冠玄袍,居中端坐,凝神抚琴,前面坐墩上两位纱帽官服的朝士对坐聆听,左面绿袍者笼袖仰面,右面红袍者持扇低首,二人悠然入定,仿佛正被这鼓动的琴弦撩动着神思,完全陶醉在琴声之中。叉手侍立的蓝衫童子则瞪大眼睛,注视着拨弄琴弦的主人公。
作者以琴声为主题,巧妙地用笔墨刻画出“此时无声胜有声”的音乐的意境。画面背景简洁,如盖的青松和摇曳的绿竹衬托出庭园高雅脱俗的环境,而几案上香烟袅袅的薰炉与玲珑石上栽植着异卉的古鼎与优雅琴声一道,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氛围。
作品构图简净,人物举止形貌刻画生动传神,衣纹线描劲挺,树石器具描写工致,着色浑厚而不失清丽,是宋代宫廷人物画的代表作品,此图中抚琴者,正是赵佶本人。
文会图轴 184.4cmx123.9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本幅描绘一群文士在池畔园苑中饮宴的情景。偌大的黑色方形漆案,设置在树下,案上成组餐具与果食摆满桌面。近处另有一群童仆在小桌上备茶。
文会图轴-局部
人物均神情雅俊、眉清目秀,器用、园景描绘细致讲究,应为徽宗朝画院的精工之作。
由画幅上端两侧宋徽宗及蔡京题跋,可推测画中图像应与唐十八学士《登瀛州图》相关。虽然精致华丽,却仍流露文雅气息,足以代表宋徽宗对画院的要求与成果,无论在画作品质或研究价值上,均属难得之重要画迹。
此件作品的实景多被安排在画面左半侧,占据不到二分之一的面积,其余以留白来表现云雾、烟霭和野水。此种设计与北宋初期,取中轴构图的巨轴山水画有所不同,可以见到山水画从雄伟风格转变为带有抒情气氛的趋势。
群山叠嶂被压缩、聚集在画面左上角,已经失去原本撼人的气势,画家使用大量水墨淡染来呈现烟雾迷离的山水景色,颇有韵致,亦能增添画面的流动性。浑圆如云状的山石和蟹爪树是李、郭画派的重要特征,画家以简洁、洗炼的用笔来诠释大师的风格,呈现一种接近文人画家的业余性。列植于平坡、沙渚的群树,枝干挺直,画叶用湿笔点染、树干留白,笔墨中带有拙趣,此类表现与院藏巨然《层岩丛树图》轴的林木相似,显示这件作品亦受到江南画风的影响。
细看这幅画的点景人物,多半描绘渔夫在渔钓或捕鱼的情景,这代表着君子所向往与世无争、远离尘俗的生活典型。此类渔夫的画题,在进入北宋之后逐渐流行,成为山水画不可或缺的重要题材。
雪江归棹图卷 30.3cm x 190.8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图绘寒江两岸的雪景,极富手卷层层深入、峰回路转之情趣:开卷是茫茫寒江,远山飘渺,底下是江岸,向内延伸,一石突出河岸,有篷舟靠其旁,两人在忙碌,应是“归棹”之点题。再向内,渐见土岗、山丘,而后群峰突起,层峦叠嶂,画面向纵深演绎,有楼阁村舍隐匿山后,栈道、小桥点缀其中,依稀有人行,或骑驴,或肩挑,再往后则又见水岸,复归寒江浩渺。
雪江归棹图卷-局部
构图上不乏北宋全景山水之大气,而笔墨上则自创新意:勾、皴简略,重在以层层烘染体现雪景之冷峻。勾线短而随意,大异于李成之凝重严密和郭熙之挺拔爽落,树枝呈鹿角状,不再是风弥几百年的“蟹爪”枝。皴笔很少,依石纹有些淡淡的短线皴,只是在石棱之深处加浓墨密点。
03
背后的书画家
赵佶在位期间,创办画院,招揽天下画家,将画家的地位提到中国历史上最高的位置。
一个時代造就了一个時代独特的审美倾向。在文人倾向的影响下,北宋成为历史上文艺风最盛行的時代,相继涌现出黄庭坚、米芾、李唐、蔡京等一大批杰出的书画家。十八岁的少年王希孟,在宋徽宗赵佶的培养指导下,绘制出了中国青绿山水的巅峰之作《千里江山图卷》,举世闻名的《清明上河图卷》作者张择端也是宋徽宗的学生。
<< 滑动查看
王希孟 千里江山图卷 51.5cmx1191.5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宋徽宗成立了翰林书画院,自己亲自出考题选拔人才,1112年,18岁的王希孟展现出非凡的天赋,于是赵佶决定亲自指点他笔墨技法。仅仅半年,王希孟的水平就突飞猛进,第二年,他就画了一幅《千里江山图卷》,进献给皇帝。
图中展现了壮美河山中的水村野市、渔艇客船、桥梁水车、茅棚楼阁,以及捕鱼呼渡、行旅游赏等民间风俗。水光山色,明灭隐现,波光潋滟,水气蒸腾,充满了生机和朝气。远看气势壮阔,近睹妙趣横生,是青绿山水画中的精品。年仅18岁的王希孟仅用半年时间即完成此画。以极其精细的笔法,强烈的青绿色彩,描绘了雄浑瑰丽的山川景象。咫尺画境而得千里之趣。
<< 滑动查看
张择端 清明上河图卷 24.8cmx528.7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张择端完成这幅歌颂太平盛世历史长卷后,首先呈献给宋徽宗,宋徽宗因此成为此画的第一位收藏者。
《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清明时节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东角子门内外和汴河两岸的繁华热闹景象。全卷画面内容丰富生动,集中概括地再现了12世纪北宋全盛时期都城汴京的生活面貌。
李唐 万壑松风图轴 188.7cmx139.8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翰林院的另一画师李唐,原本以卖画为生,48岁时参加画院招考,试题为一句唐诗“竹锁桥边卖酒家”,李唐没有像其他画师去画酒楼酒馆,而是在小溪桥畔的竹林深处,画了一幅酒帘,突出了“锁”的深意,宋徽宗大为赞赏,亲点李唐为第一名,进入翰林图画院做专职画家。此画有款在远峰上一行:“皇宋宣和申辰春,河阳李唐笔。”
米芾 珊瑚帖 26.6cmx47.1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在政治上,宋徽宗与米芾是君与臣的关系,米芾在北宋朝堂上担任礼部员外郎一职;而在文艺上,宋徽宗与米芾则是文友的关系,他们经常在一起切磋书法。
《珊瑚帖》是宋代书法家米芾晚年的著名墨迹。该作较其中年之前作品,字态更为奇异超迈,随意而书,神韵自然,神采更趋飞扬,形式感也更具意趣。米芾用笔豪放稳健,结字宽绰疏朗。其书体潇洒奔放,又合于法度。
<< 滑动查看
黄庭坚 松风阁诗帖 32.8cmx219.2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松风阁诗帖》是黄庭坚七言诗作并行书,墨迹纸本,全文计29行,153字。松风阁在湖北省鄂州市之西的西山灵泉寺附近,海拔160多米,古称樊山,是当年孙权讲武修文、宴饮祭天的地方。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九月,黄庭坚与朋友游鄂城樊山,途经松林间一座亭阁,在此过夜,听松涛而成韵。
蔡京 跋赵佶雪江归棹图卷
30.3cmx190.8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蔡京的此段题跋非常重要,一是说明《雪江归棹图卷》为徽宗御制;二是说明《雪江归棹图卷》是原来的春、夏、秋、冬四时图之一。三是说明此图卷约完成于大观庚寅四年(1110)之前,时宋徽宗二十九岁。所以后来许多的著录书籍、画史研究家和鉴定家均依此认定《雪江归棹图卷》为宋徽宗真迹。
虽说宋徽宗在政治上昏庸无能,但在艺术上是有作为的,宋徽宗对于宋代画院的建设和院体画的发展;对于书画艺术的提倡和创作;以及对于古代艺术的整理与保存,是有突出贡献的。画学、画院培养了一大批丹青之才,为宋徽宗提供了丰富的精神消遣,他们的旷世才情在时光的打磨下光辉不减,惊艳千年。
徽宗美是积淀,也是开创,更是传承。
徽宗美是艺术之美,是恢弘考究、是形神并举、是院体道统。
徽宗美也是品味之美,是文雅潇洒、是自然写实、是凡间仙境。
徽宗美更是人性之美,是婉约内敛、是江山隐逸、是潜心养性。
英国史学家汤因比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生活在中国的宋朝。”
在美国汉学家费正清眼中,宋朝“最具有人文气息和生活情趣”。
- END -
往期回顾
[ 文/编 《弘雅书房》
编辑部:冰冰 ]
官方网站:www.artlib.cn
合作请加微信:linjiaqi1063
欢迎评论区留言
每一个好看 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