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刚忆安德森:他是20世纪凝聚态物理的一面旗帜

美国时间3月29日,著名凝聚态物理学家 P. W. 安德森(Philip Warren Anderson)去世,享年96岁。

凝聚态物理学家P. W. 安德森(Philip Warren Anderson,1923.12.13 - 2020.3.29)。| 图片来源:Wikipedia

安德森是凝聚态物理学的开创者,他在电子局域化、反铁磁系统、对称性破缺、高温超导等诸多领域都做出了重大贡献,甚至“凝聚态理论”这个概念最早也是由他和剑桥大学的同事们提出的。在此之前,这个领域往往被称为固体理论。

在得知安德森去世的消息后,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凝聚态物理学家、《返朴》总编辑文小刚回忆了自己在普林斯顿求学时见到的安德森教授的风采,以及他在学术研究和物理学思想方面对自己的深刻影响,以表达对这位物理学大师的缅怀之情。

撰文 | 文小刚
安德森是20世纪凝聚态物理的一面旗帜。他的一个成名之作是以他名字命名的电子局域化现象,这为他赢得了1977年的诺贝尔奖。在高温超导领域,安德森是一个精神领袖,他指出电子自旋液体对理解高温超导的重要性,引导了研究强关联电子体系的一个新潮流,特别是他引入了演生规范场、自旋电荷分离等等开创性的物理新观念。在他的激励下,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高温超导的研究真是百家争鸣,天马行空,再怪的理论都不怪,有非常多的新观念、新思想涌现出来。拓扑序理论正是起源于这个创新求异、争奇夺艳的时代。
我1982年选择去普林斯顿读博士,正是冲着安德森去的。可到了普林斯顿之后,发现当时他只有一半时间在普林斯顿,另一半时间在贝尔实验室。他带了8个学生,学生见他很不容易。我又发现普林斯顿做高能的组非常强,如日中天,犹豫再三终于决定做超弦理论。可到快毕业的时候,高温超导被发现了。那时他隔三差五跑到4楼研究生的地盘,讨论分享最新的进展,一点架子也没有,像个孩子一样激动热情。他是普林斯顿物理系唯一一个自己跑到研究生地盘的大教授。
那时我开始参加他们的组会。听 Ganapathy Baskaran 讲他和安德森的一个工作,说 U(1) 规范场是如何从量子磁性材料中蹦出来的。后来安德森自己又讲,量子磁性材料中的 U(1) 规范场其实是 SU(2) 规范场。可是他在一个小时的讲解中,根本就没有写出 SU(2) 规范场,也没有说清楚 SU(2) 规范场到底是怎么出现的。他只是讲了各种各样的迹象和思路使他相信一定有 SU(2) 规范场。结果我听得一头雾水。几个月后有两篇文章出来,从形式上论证了量子磁性材料中真的可以有 SU(2) 规范场。
这次经历对我触动很大。很显然,安德森对规范场的数学并不精通,可是他对规范场物理本质的理解是如此的深刻。我自认为花了两年时间,学了两遍量子场论,对规范场应该很熟悉,可还是完全听不懂安德森对规范场的物理洞察。这使我意识到量子场论中对规范场的介绍并没有触及到规范场的本质。寻求对规范场本质的理解,正是我发展拓扑序理论的原动力。
我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做博士后时,听过安德森给高年级研究生讲的凝聚态物理课。他讲的东西常常在形式上是错的,数学也是错的,可是在这些有数学错误、逻辑不通的描述背后,隐含着深刻的物理精华,要把这些精华听出来很不容易。这反映了在物理的前沿,我们想要描述的东西常常是超出了现在已有的数学工具,所以我们只好用这些不合适的数学语言,来试图描写我们想要说的东西。这代表最前沿的物理研究和思想方法:在没有找到合适数学语言的情况下,如何推进物理研究。这让我叹为观止,成为我努力的目标。
虽然我不是安德森的学生,可在我事业早期和他几年的接触当中,他对我的影响深深地刻在了我的物理基因中。
- END -
安德森的物理学成就主要有哪些,究竟是怎样的人生经历使他成为凝聚态物理领域的大师?从下面的介绍中,我们或许会有所启发。
整理|返朴
1923年12月13日,P·W·安德森出生于美国印第安纳州。他的父亲是伊利诺伊大学的一位植物病理学教授,外祖父是一所大学的数学教授,舅舅曾是罗德奖学金获得者,后来成为一位英语教授。出生在这样一个具有浓厚学术背景的家庭,安德森从小就被家里的浩瀚藏书深深吸引。后来当别人问他何时萌发了对科学的兴趣时,他回答说:“我不记得有什么时候对科学没有兴趣。”
虽然更多时候是自发地探索各种奇妙的知识,但父亲无疑鼓励了安德森的科学热情。他为儿子在地下室搭建了一套化学实验设备,配备了各种各样的化学物质,同时鼓励安德森收集蝴蝶标本,认识自然界的各种植物。
对安德森影响颇为深远的则是与父母在伊利诺伊大学的朋友们在周六的徒步旅行。安德森曾说,自己童年和青少年时期最快乐的时光就是和这群人一起徒步旅行、划独木舟、度假、野餐、围着篝火唱歌。在这些人当中,来自物理系的教授 Wheeler Loomis 更是引领他进入了物理的世界。
安德森16岁时进入哈佛大学物理系学习,1943年本科毕业,进入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做研究,1949年在哈佛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在哈佛,安德森选择 John van Vleck 做为自己的导师,开展了对于谱线增宽问题的研究。与此同时,物理学家 Wendell Furry、Léon Brillouin、Julian Schwinger 是他的老师,包括托马斯·库恩(Tomas Kuhn,科学哲学家,提出了科学革命中范式转移的概念)在内的一群聪明同学围绕在周围。
安德森曾经强调过一个人所在的群体对其生活的重要性。在毕业之后,安德森选择进入贝尔实验室,部分原因也是为了追随自己欣赏的科学家同行。在那里,他与 William Shockley、John Bardeen、Charles Kittel、Conyers Herring、Gregory Wannier*等众多物理学家共事。他曾回忆说,Kittel 激发了自己对于谱线增宽问题的兴趣,并带领 Wannier 和他进入反铁磁性这个领域;Wannier 教给他很多基本的方法和技巧;Herring 让他开始接触朗道和莫特(Nevill Mott)的思想;从 William Shockley、Alan Holden 和 Betty Wood 身上,他学习到了晶体学和固体物理的知识。

*注:William Shockley 和 John Bardeen 因为对半导体的研究和晶体管效应的发现而获得195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John Bardeen 后来因为提出超导的BCS理论再次获得197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Charles Kittel 著有经典教材《固体物理导论》(Introduction to Solid State Physics)。Conyers Herring和Gregory Wannier 是固体物理中能带理论的奠基者。

1958年,安德森提出了电子局域化理论,以及关于低温超导的安德森定理。1961年到1962年,他访问了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和丘吉尔学院,与莫特等人讨论了对称性破缺和约瑟夫森(Brian Josephson,约瑟夫森效应的提出者) 的思想。1967年到1974年,在莫特的安排下,安德森在剑桥大学的凝聚态理论组工作。从1975年开始,他在普林斯顿大学任物理学教授。
1970年,他提出了自旋玻璃(spin glass)的概念,并在之后与Sam Edwards一起建立了第一个关于自旋玻璃的理论。这方面的研究后来催生了统计物理的一种新形式,广泛地应用于计算机科学、蛋白质折叠、神经网络和进化模型等领域。
1971年他发表文章 “More is Different(多者异也)”,阐释了演生现象(emergent phenomena)以及科学的层级结构,强调了传统的还原论的局限性。
1977年,因为“对磁和无序系统的电子结构所做的基础理论研究”,安德森与他的导师John van Vleck以及莫特一起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1987年,高温铜基超导的发现使得整个多体量子物理领域为之振奋,安德森也由此开始了对高温超导的研究。他提出的共振价键(Resonating Valence Bond,RVB)理论成为解释高温超导机制最有竞争力的候选理论之一。
安德森出版的物理学著作包括 Concepts in Solid: Lecture on the Theory in Solids(《固体中的概念》)、Basic Notions of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凝聚态物理中的基本概念》),以及The Theory of Superconductivity in the High-Tc Cuprates(《高温铜氧化物的超导理论》)。
在物理学之外,安德森对经济学也具有浓厚的兴趣。他是致力于复杂性系统研究的圣塔菲研究所的发起人之一,并于1987年参与组织关于全球经济的研讨会,试图将物理学的思想引入经济学领域。由于早年在日本京都参加学术会议的机会,他对日本文化非常仰慕,并由此养成了下围棋的爱好,后来更是成为经过认证的围棋一级大师。

参考资料

[1] https://www.nobelprize.org/prizes/physics/1977/anderson/biographical/

[2] https://phy.princeton.edu/people/philip-anderson

[3] https://www.aip.org/history-programs/niels-bohr-library/oral-histories/24312-1

《返朴》新冠病毒专题

上下滑动可见全部报道
经 验 与 反 思
1对抗新型冠状病毒,能从抗击非典中汲取什么经验?
专家讲解新型冠状病毒的检测 | 117三人行
专家呼吁:避免重复检测新冠病毒,不确诊不应影响治疗 | 117三人行
4需要评估“封城”的影响;尚无经验证的疗法 | 世界卫生组织新闻发布会实录
这些野生动物的病毒怎么就到了人类社会?为何现在比过去多那么多传染病呢?
赵国屏院士:科研、疾控和临床缺乏协同,希望这是“最后一次教训”
应对疫情,春运人口回流情况如何?基于春节前人口流动模拟的预测
前夜:新冠病毒传播时间线详解 | 117三人行
控制疫情,现在最大的挑战是时间 | 专访清华药学院院长丁胜教授
10 中国疾控中心原副主任:反思此疫,中国疾控该改革了
11 血浆治疗是“稻草”还是“神药”?专家:谨慎乐观,尊重科学
12 彻底扑灭百年不遇的烈性传染病,1920年是如何做到的?| 展卷
13 非典之后,为什么这些治愈的病人更绝望了?
14 悲剧换来制度的改革:记制药史上最悲催的一次临床实验
15 武汉一线专家详解新冠肺炎死亡病例:他们是窒息而死,过程很痛苦
16 新冠病毒源于美国?“专家”到底错哪了
17 中国延缓了病毒的全球传播,各国公卫比拼才刚刚开始
18 武汉疫情暴露政府治理能力短板,突破口何在?
19 天花是怎么消灭的?一场众多孤儿活体接力的救世壮举
20 曹彬:抗新冠病毒治疗有药可期
21 世卫组织:新冠疫情已成“大流行”,总干事怎么说?
22 波士顿新冠暴发危机:Biogen年会病毒大传播始末
23 专访公共卫生专家汤胜蓝:WHO正在失去主角光环
24 各国抗疫作业自己做,中国该如何应对输入压力?
25 新冠阴影下的德国抗疫百态:二战以来最大挑战
26 中国第一波、欧美第二波,还会出现第三波大疫情吗?
27 各国实验室趋于寂静,科研人员做好准备应对疫情的长期干扰
28 全球疫情高峰何时到来?多久能结束?硬核主任张文宏全面解读
29 问世快,上市慢,量产还难说:新冠疫苗何时拯救人类?
30 新药研发专家的抗疫日记:愿临床数据不再引发悲剧 | 117三人行
31 117疫情观察 | 颜宁·普林篇·Ⅰ
32 专访汤胜蓝教授:疫情直报和院内感染两大顽疾怎么破?
硬 核 科 普
1比起流感,为什么全世界更害怕新型冠状病毒?
2Remdesivir到底是不是治疗新型冠状病毒的“神药”?
3权威观点:治疗冠状病毒感染,新药开发为啥那么难?
4 抗新冠病毒的药物为何还没研发出来?
5为什么新型冠状病毒疫苗肯定会研制成功?
6中间宿主亟待确定!病毒所确证新冠病毒极大可能源自蝙蝠
7新型冠状病毒的进化来源和传染人的分子作用通路
8新冠病毒是人造的?专家教你告别阴谋论
9病毒,那条静止的河流
10 宅在家里不动,你的身体会发生什么变化?
11 有抗体就能清除病毒吗?认识抗体的复杂性
12 以史为鉴:也说新冠肺炎的血浆疗法
13 西湖大学团队成功解析新冠病毒细胞受体的空间结构
14 中国结构生物学家发力:揭示新冠病毒侵染人体细胞瞬间
15 给你的生物网课加点料:世界最大冷冻电镜基地给青少年的7个科普锦囊
16 炎症风暴:人体免疫系统,是怎样反噬自身的?
17传播力胜过SARS,需要担心新冠病毒变异吗?
18 全世界只有少数实验室能接触新型冠状病毒,它们长这样
19 莫被误导!准确理解新冠病毒可能分为两种类型,且在暴发早期就已并存
20 警惕!不应过度解读新冠病毒基因序列分析
21 全球遭遇新冠检测难题,多国专家联合支招
22 “死神”蝙蝠是如何与病毒共舞的?
科 学 防 护
1 病毒来袭,科学家告诉你这样选口罩 | 117三人行

世卫组织建议:如何在家护理疑似新冠感染者?附正确的打喷嚏、洗手方法 | 摸象记

3 一次性医用口罩怎么做出来的?如何消毒?

怎样安全吃喝拉撒?旅途最全防护指南请收好
5开工在即,面对新冠病毒,如何练成“百毒不侵体”?
6冠状病毒在体外可以存活多久?| 117三人行
怎样应对新冠病毒空气传播?| 117三人行
8 吸烟能预防新冠病毒感染?事实可能正相反
肺炎恐慌下,如何保护自己和家人?|6个心理防护方案

特 别 提 示

(0)

相关推荐

  • 2020年度值得推荐的物理学新书|周末读书

    读 者 福 利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感谢读者朋友们的陪伴与支持!在这即将"撸起袖子加油干"的时间节点,欢迎您参加留言赠书活动.选择一本你最想学习的优秀图书,写下您的新年读书规划,留 ...

  • 于渌——梅花香自苦寒来

    于渌,理论物理学家,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37年8月22日出生于江苏镇江,1961年于渌毕业于前苏联国立哈尔科夫大学之后回国进入中国科学院 ...

  • 量子理论的诞生和发展(26):凝聚态中的对称破缺

    作者:张天蓉 凝聚态物理学大师 当量子场论建立后,理论物理朝着两个不同的方向发展,即以还原论为基本出发点的高能粒子物理学和以物质状态性质为研究方向的凝聚态物理学.当然,二者有许多相通之处.近百年来从固 ...

  • 高压物理学

    高压物理学 高压物理学(highpressurephysics)是研究物质在高压作用下物理行为的学科.高压是一种极端条件,泛指一切高于常压的压力条件.但有两点需作说明:一是高压物理研究往往伴随着温度的 ...

  • 沈从文(20世纪湖南十大文化名人)

    沈从文(1902-1988),中国著名作家,原名沈岳焕,笔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乳名茂林,字崇文.湖南凤凰县人,祖母刘氏是苗族,其母黄素英是土家族,祖父沈宏富是汉族.因此,沈从文的民族身份可 ...

  • 回拒希特勒,与毕加索、斯特拉文斯基齐名为“20世纪三大艺术巨匠”的她,更是一代美国国宝

    来源:艺非凡(efeifan) ---------------- 她随意抽出一条雪纺带子, 行云流水似的高举过头, 就这样自然走着. "仿佛周遭的光都暗淡了, 一束聚光灯打到她的身上, 甚至 ...

  • 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同济大学文远楼

    写在前面 文"建筑"一词本意为"巨大的工艺"."建筑风韵"专题将梳理与总结国内外独具特色的建筑,意在透过建筑的实用性,从审美需要的角度,赏欣 ...

  • 20世纪40年代沈从文心态变化探微:以其“五四”运动阐释为中心

    关键词:沈从文 摘 要 沈从文并非典型的"五四新青年"一代,然而在 20 世纪 40 年代,他频繁撰文谈 论"五四"运动,这一举动异乎寻常.比较沈从文撰写于 4 ...

  • 【好文分享】来听听那些叛逆的20世纪音乐

    20 世纪的音乐并非以"美"为最终诉求,它更接近"真"的溯源与寻找,就像勋伯格所言:"镜子里所照出的不是美的,但却是真实的". 20 世纪的 ...

  • 【好文分享】20世纪爵士歌坛三大天后

    浓浓的黑咖啡.堆满烟头的烟灰缸.JBL大型组合音箱,刚读开头的小说(例如福克纳).秋天最初的毛衣.都市一角冷冰冰的孤独――如此情景在我心中总是马上同塞隆纽斯-蒙克结合在一起.即使现实当中几乎同哪里也结 ...

  • 缺少文气与韵味,20世纪十大书家评选,齐白石咋还能排第九?

    大家好,我们的小凡谈历史又来了,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分享历史知识,也许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哦. 大图模式齐白石书.画.印俱佳,在各个艺术门类都堪称开宗立派.他的书法和他的篆刻一样,是继吴昌硕之后开了大 ...

  • 20世纪十大杰出书法家

    1999年,<中国书法>杂志组织群众和专家无记名投票,评选出了"20世纪十大杰出书法家",名单依得票多少为序分别是:吴昌硕.林散之.康有为.于右任.毛泽东.沈尹默.沙孟 ...

  • 20世纪西方抽象艺术:浅析抽象绘画的历史发展进程和审美特征

    在当代很多艺术展览馆上,不少人都会遇到一些令人"尴尬"的艺术作品,他们常常歪歪扭扭,画有让人难以理解的涂鸦和方形,这个时候,很多人并没有透彻的理解这些奇怪的画,不少人坚信这些画应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