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面涅将军狄青

说起宋朝来,人们总会说他的富足,一幅《清明上河图》勾勒出的生活百态,描绘了宋朝汴京城的人们生活的富裕。宋朝是文人的天堂,纵观历史,文官被杀的在每个朝代都有,而且不止一个,但是在宋朝当文官你就没有这个顾虑,因为你当官得罪了皇帝,最多是把你流放到海南岛去钓鱼,绝对不会有生命危险。两宋历史上有记载的被杀文官就一个张邦昌。

关于张邦昌我们讲到过,在汴梁沦陷,张邦昌被金人胁迫当了33天的皇帝。张邦昌上伪皇帝期间,从不敢称朕;发“诏书”也称手书;自古皇帝都是“面南而坐”,张邦昌是东面拱立,皇帝办公的正殿他也不去,更是没有立年号。由此可见他是没有把自己当皇帝,金人走后张邦昌还政赵氏。宋高宗虽然没有从谏杀张邦昌,但是未必没有杀他之心,只是碍于还政的面子。就在这时,他犯了一个男人的错误。宋徽宗的一个嫔妃靖恭夫人李春燕被金人赐给张邦昌,且立为伪后。在还政大宋以后,张邦昌自然不能再认这个名分,但二人情谊尚在。一日邦昌酒后,又招惹了这位李夫人,李夫人不仅亲自将张邦昌扶上了车,又安排了干女儿陈氏陪侍。宋徽宗是高宗的亲爹,当时虽然被俘,却尚在人间,张邦昌这是在招惹现任皇帝的小妈。虽然皇家嫔妃转赐臣子也不能说没有先例,但这个时候显然就被用做把柄。高宗先不动声色的抓了李夫人,严刑逼供,让她指认张邦昌的罪状,最后张邦昌得了个比莫须有还莫须有的告发,史书仅得“诏数邦昌罪”五字。高宗便赐死张邦昌,杀王时雍等,完成秋后算账。

在张邦昌的人生里,有一个人非常鄙视反对他,这个人竟然是秦桧。早在张邦昌“登基”时,反对最为激烈的大臣,就是秦桧。后来,秦桧对张邦昌的评价是:“专事宴游,党附权奸,蠹(dù)国乱政”,是导致“社稷倾危”的罪魁祸首。

相对文官而言,武将的地位就不比从前了。原因有二:一是宋太祖赵匡胤建国之后通过“杯酒释兵权”的手段将武将的权利牢牢的抓在了自己的手中,大家都知道赵匡胤在五代时实后周的殿前都检点,那么他在陈桥兵变之后成为了皇帝,所以他很清楚武将的权力如果得不到遏制是很可怕的;二是宋朝承袭唐和五代,知道唐朝灭亡就是因为地方势力(节度使)割据,对中央造成了很大威胁,最后分裂割据一方。那么五代十国其实就是这些割据势力最后演变成的一个个小国家。所以说呢,宋朝的武人不好当。

那么今天我们说说是一位北宋朝的武将,他虽然打过很多胜仗,官位最高也做到了枢密使,但是呢,他最后确实惊惧而死,这个人就是狄青。

狄青生于1008年,从小喝着汾河水长大的,虽然出身贫寒,却生得孔武有力,也非常讲义气。16岁时,他的哥哥和乡人PK,后果很严重,害怕承担不起就跑了。官府要人,狄青为了不连累家里其他人,就站出来顶缸。官府也懒得问清,只要有人认罪就行。于是,狄青被逮送京中服役抵罪,刚好军中招兵。狄青头脑一热,就投了军。要知道,北宋时重文轻武,对军人的态度很不端正,动辄将人刺配充军。就是说,当兵要在脸上刺字的,怕人觉得从军不光彩当逃兵。狄青脸上刺了字留了疤,自然形象大损,怎么看也不似剧中那般玉树临风了。但小狄却从此坚定了从军报国的远大志向。这在北宋军界也算是一朵励志奇葩。不过狄青的军旅生涯还是蛮顺利的。他勇而善谋,兼具了老虎和狐狸的优良品质,一路砍砍砍,杀杀杀,用敌人的鲜血铺出来一条小兵逆袭将军的人生传奇。

到了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狄青当上了延州(今延安)指挥使,成为独当一面的将领,被充实到抗击西夏的第一线。面对突然崛起的党项强权,狄青自有威镇敌胆的武器,就是他的青铜面具。对于那些贪得无厌的异族,狄青始终明白一个道理,只有你的拳头硬,他们才会怕你。三十而立的狄青在与西夏的战斗中,总是一马当先地冲锋在前,只见他披头散发,脸上罩着恐怖的青铜面具,杀伐骁勇,毫不留情,如同死神的镰刀一样收割着那些敢于犯境的党项人的生命。本来就信神信鬼的党项人撞上如此凶恶的“面涅将军”,哪里还敢迎战,纷纷避让,有多远逃多远。

在中国历史上有三位带着面具的大将,第一位就是我们之前讲过的兰陵王高长恭,他是北齐文帝高澄的儿子,北齐后主高纬的兄弟,《兰陵王入阵曲》的主角,人们最感兴趣的是兰陵王的美貌。高长恭是南北朝时期文武兼备、智勇双全的名将。他一生征战,号“不败战神”,多次击退北周进攻。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邙山大战”,兰陵王亲率五百轻骑突破了北周军队的重重围困。兰陵王自从戴了面具,为北齐立下赫赫战功。每次打仗都带,所向披靡。

第二位估计很多人对这个名字不是很熟悉,他是南宋将领,在抗金中立下了汗马功劳。扈再兴曾招募勇士,戴上面具,组成敢死队,和金军对峙。金军畏惧不敢前,最后弃甲而逃。不过对扈再兴的外貌形容几乎找不到资料,不过应该是一个威猛高大的,英气逼人的男子。

第三位就是狄青。狄青因为面有刺字,每次打战都披头散发,戴上铜面具,前后25次与西夏交锋,让西夏人吃够了苦头,威震西夏,让西夏军闻风丧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