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名言 3 脏腑理论之三十八 •诸脉

入门·经典·临床· 栏目

内经名言  3 脏腑理论之三十八

【主持人说】 
今天又到了“入门·经典·临床”栏目。陈修园说:入门正则始终皆正,可见中医不可入错门。千百年来,中医的发展模式均离不开“读经典、做临床”的范式。欲想通往中医殿堂之门,欢迎来到“入门·经典·临床”栏目,精诚大医漫漫长路,有我们陪您一路同行。
 

今天给大家介绍的是《内经名言三百句》连载之三“脏腑理论”。
  

本节目推送内容将所选三百余条名言,分为整体观念、阴阳五行、脏腑理论、气血精神、针灸经络、诊断技术、病因病机、治疗思想、养生保健、以人为本、运气学说十一个部分,其内容涉及《内经》的几乎所有方面,读者可在尽短的时间内,全面了解《内经》的理论精华。

诸脉[1]者皆属于目,诸髓者皆属于脑,诸筋者皆属于节[2],诸血者皆属于心,诸气者皆属于肺。《素问·五藏生成》

  

【注释】

  

[1]脉:在此指经脉。吴昆注曰:“以经脉考之,膀胱之脉起于目内眦,胃之脉交頞中,胆脉起于目锐眦,大肠之脉贯颊,小肠之脉上颊至目锐眦,其支者至目内眦,三焦之脉至目锐眦,又心脉系目系,肝脉连目系,是诸脉属于目也。”

  

[2]节:关节。

  

【论述】  

这一段话指出经脉以及髓、筋、血、气在生理上的所属关系。

  

目虽为肝之窍,但与全身经脉相连,故与五脏六腑都有联系。《灵枢·大惑论》说:“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所以目与脏腑、经络的功能息息相关。通过目这面窗子,可以诊察体内脏腑的病变。如白睛发黄,常为肝胆疏泄失常导致的黄疸;目胞色黑晦暗,多属肾虚;昏睡露睛者,多属脾胃气虚;两眦赤痛为心火上炎。尤其是当病情严重时,观察双眼可以见微知著,了解疾病的预后。如东汉张仲景在《伤寒论》中说:“伤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无表里证,大便难,身微热者,此为实也,急下之,宜大承气汤。”此证中无明显表证或里证的相关症候,仅有大便困难和轻微发热,病情似不太重,为何要用大承气汤急下?关键就在于病人目中不了了(目睛呆滞没有光彩),睛不和(眼球转动不灵活),这是胃肾之阴俱竭的表现,其危殆之势从双眼毫无保留地显露出来,故用大承气汤釜底抽薪,急下存阴。所以《重订通俗伤寒论》说:“凡病至危,必察两目,视其目色,以知病之存亡也。故观目为诊法之首要。”

  

髓也是一种精微物质,分布于骨腔内。《素问·六节脏象论》说:“脑者髓之海。”与此句“诸髓者皆属于脑”同义,都指出脑是髓的归藏之处。髓有充脑养骨化血的作用,故《灵枢·海论》说:“髓海有余,则轻劲多力,自过其度;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晕,目无所见,懈怠安卧。”

  

筋包括体内的肌腱、韧带和筋膜等。除了此句“诸筋者皆属于节”之外,在《素问·脉要精微论》中也说:“膝为筋之府。”《素问·痿论》说:“宗筋主束骨而利关节也。”这些论述都指出筋的作用主要是约束骨节,主持运动。王冰注曰:“筋气之坚结者,皆络于骨节之间也。《素问·宣明五气篇》曰:‘久行伤筋’。由此明诸筋皆属于节也。”因此,关节不利时,当责之于筋,由于肝主筋,故治疗主要从肝着眼,所用药物如木瓜、伸筋草、白芍等皆能入肝而治筋病。

  

“诸血者皆属于心”这是说,人体内各个部分的血液都是来自于心脏,故《素问·痿论》说:“心主身之血脉。”可见《内经》已认识到,人体之血必须依赖心脏的正常搏动,才能在脉中运行,营养全身。心气充沛,心血充盈,血液运行流畅,各脏腑组织器官都能得到血液的滋养。如果心气亏损,影响心主血的功能,就会产生血行不畅或血脉空虚等病理变化,出现种种血瘀或血虚的症状。

 

“诸气者皆属于肺”指出人体一身之气都归属于肺,由肺所主。人体之气有先天之精气、水谷之精气和自然界之清气等,而自然界之清气由肺吸入,因此,肺的呼吸功能健全与否,直接影响到气的生成。人依靠肺的呼吸,使清气进入体内,并使浊气排出体外,实现体内外气体的交换,保证人体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不仅如此,肺气的宣降,还可以带动全身之气的升降出入运动,从而对全身气机有调节作用,如果肺的呼吸宣降功能失常,必然影响气的生成和气的运动,而气的升降出入运动一旦终止,人的生命也告结束。

《内经名言三百句》一书,精选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中的名言300句,分为整体观念、阴阳五行、脏腑理论、气血精神、针灸经络、诊断技术、病因病机、治疗思想、养生保健、以人为本、运气学说十一个部分,其内容涉及《内经》的各方面,同时作者联系临床对条文进行详解,并举医案予以阐释,读者可通过本书在尽短的时间内,全面了解《内经》的理论精华。本书可供与中医工作有关的各方面人士阅读。

40位國醫大師推薦,

醫道傳承的正統經典,明醫成就的學醫教程。

《醫道傳承叢書》次第引導學生趣入傳統正宗中醫堂奧。

医道传承丛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