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东方《家乡回望》系列国画连载之:拾桑葚
刘东方《家乡回望》系列国画作品:拾桑葚
家乡回望之《拾桑葚》
(图文/刘东方)
小时候,老家农村的老宅西北侧有不大一块地,由于离家近,姥爷将这块地开辟成了菜园,植些时令果蔬。一则为家中取食,二则可担售于集市补贴家用。地头有几棵桑树,自我记事起就已经长的枝繁叶茂,由于树干不甚高,我经常会爬上树丫玩耍,偶尔会因为爬树蹭破衣袖,被姥娘责骂过好几回。
每年的五六月份,正是桑葚成熟的季节。桑葚挂满枝端,像无数个小灯笼,有红色、暗红色、酱红色,也有的快变成了黑色,还有一个树上的桑葚呈现乳白色,一簇簇掩映在青绿色的桑叶之中,十分诱人。
桑葚对我们乡下人来说,那可是极好的东西。成熟的桑葚味道甜美可口,孩子们都十分爱吃。摘下一枚含在口中,牙齿轻轻一碰,鲜美的汁水便渗入口腔,满口生津。但是不能多吃,我小时就因为贪吃,就造成鼻血频出。后来才听人说桑葚是中药,多吃也会伤身,也就不敢造次了。在那个经济匮乏的年代,能够有这么鲜美的果实给我们乡下的孩子享用,使我的童年岁月增添了许多甜美的回味。
家里的大人对这几棵桑树十分重视,因为晒干的桑葚可以卖钱。每到桑葚成熟季节,村里就会经常出现骑着自行车来收购干桑葚的小贩。虽说一斤只有一两毛钱,但在当时物价很低的前提下,谁家如有几棵丰产的桑树,一季下来就可以获得几十块钱的可观收入。所以姥娘就会提前“忽悠”我和哥哥,说今年谁拾的桑葚卖了钱有比例很高的奖励,多劳多得。在那个时候,这种奖励方式着实令我们有些小激动,因为平日里我们手里是不会有碎“银子”的。于是乎,我们在开始行动,都已经在憧憬怎么开支这笔还没有到手的“可观收入”了。
此后的一段时间,我们放学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挎着马篮子(一种竹子编的筐),带上一根棍子,一溜烟跑的自家那几棵桑树下,准备捡拾桑葚。因为是多劳多得,捡拾的“地盘”一定要预先划定好的,谁负责哪几棵可不能弄错。然后各自负责到树上去摇打成熟的桑葚果实。树干细的用脚踹几下,树干粗摇不动的索性就爬上去用棍子敲打。只听得一阵啪啪作响,成熟的桑葚像雨点般纷纷落下。等树上被摇晃的再也没有桑葚落下时,我们便各自分别捡拾,那速度也是飞快,谁也无暇讲话。转眼各自的马篮子里已经有半篮子紫红色的桑葚了。等捡拾到两棵树相邻的区域,我们还需争论一番,生怕对方越界捡拾,煞是认真。我经不住桑葚那诱人的色泽,经常是边捡便吃,弄得手上和嘴上满是紫红色桑葚液,干了就变得黏糊糊,感觉怪怪的。
经过一段时间未间断的捡拾,树上的桑葚慢慢变少。姥娘便将我们捡拾的桑葚分别摊晒在两张旧席子上,我和哥哥看着被自己捡来的桑葚越来越多,心里都美的不行,都在期待着卖出后自己的那笔“可观收入”,全然不顾双手上怎么也洗不干净的紫红色。
有天放学回家,在院子里没有看到晾晒的桑葚。我们急忙跑去问姥娘,才知道已经卖过了。我们不由得一阵狂喜,都在静静等待姥娘兑现先前的承诺。只见姥娘从大襟衣服的斜插口袋里摸出一叠毛票来,每人发了两块钱,然后说剩下的等暑假开学帮我们交学费,买本子!当我们一脸愕然地接过那叠毛票时,仿佛是被地主“剥削”的两名长工,心情一下就不好了。姥娘看出我们的心思,忙说:放心,这些钱还是会用在你们身上的,如学费用不完,年底会给你们扯块布做件新衣裳!虽说我们也不怎么相信,但也只能这样了,只好悻悻地各自写作业去了。当我们品尝拿着这些零钱在供销社卖来糖果的时候,还是相当开心的。
后来,由于后来桑葚不怎么值钱,没几年功夫,家里的那几棵桑树也早已变成了“桌椅板凳”。家里的经济状况也在慢慢变好,况且市面上的新鲜水果家里也经常买一些,我们也不用惦记去品味桑葚的美味了。
转眼离开家乡三十年了,许多小时候经过的事情都被湮灭在岁月的长河中,但那几年拾桑葚的经历,却没有忘记,经常想起,尤其是在每年五六月份桑葚成熟的季节。(中国山水画艺术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