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9唐诗解读——杜甫之《绝句二首》(其一)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暧睡鸳鸯。
注:
迟日:春日的阳光。
解读:
绝句这一名称起源于南朝,相对于“连句”而言。又称截句、断句、绝诗,每首仅有四句,通常分为五言、七言,偶有六言。绝句源于汉及魏晋南北朝歌谣,梁陈时已经较普遍地用绝句泛指四言短诗,其压韵平仄相对自由,或称古绝句。
唐以后盛行的的近体绝句,格律上相当于八句律诗中的前后或中间四句,故唐人所作的近体绝句,在诗集中也归属律诗。后人也有以为绝而截取律诗的一半而成者,此说由归纳唐人绝句之格律形式而生,用以说明绝句来源及得名。
杜甫的作品并不以绝句而见称,从他作品中,他似乎对绝句这种体式也没有太多的关注,但是从他的作品来分析,可谓信手拈来,一气呵成,清新自然而别有风味。
这首诗化用了《诗经·豳风·七月》之语典: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春日载阳,有鸣仓庚。
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
春日迟迟,采蘩祁祁。
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
所谓“春日迟迟”,在诗中是从采蘩女的感觉来说,但在诗人的笔下,其中不乏舒缓之意蕴。随着春风的到来,阳光日渐和暧,万物开始复苏,冰雪渐渐消融,泥土开始变得松软,枝头的嫩叶也在舒展,一切都显得那样和畅顺意,大自然到处都透着一股春的生机和活力。
“迟日”是全诗的总领,是它引发了大自然物候新变,也因此接下来,在诗人的眼里,是如此的明媚秀丽。首句“迟日”是“江山丽”的原因,而“江山丽”是“迟日”照耀下必然的结果,而接下来的三句,表面上紧扣“江山丽”来展开,但实则是围绕“迟日”而来。
在和煦的阳光照耀下,春风才会如此温暖,才引得草儿泛青,花儿吐蕊,就如朱自清先生笔下的《春》: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在杜甫的笔下,春光在迟日的发酵下,越来越浓郁醇美,叫人陶醉其间而不能自拔。不光是人,就连水边成对的鸳鸯也沉浸在舒适与惬意之中,懒洋洋地卧在沙滩上,打着盹,悠闲地享受着阳光、春风、暖沙带来的从容与安逸。
诗人在表现静谧是以声衬静,以动显静,最终以末句表现闲逸与安宁。字面上来看,诗人把春燕写得欢快繁忙,它们不断地衔着水边的新泥,为自己筑起新的巢穴。这也可以看成是诗人长期奔走异乡,漂泊无移而暂居成都草堂之后安逸、淡然、闲适的心情。所谓“见万物莫不适情。于此而涵咏之,体认之,岂足以感发吾心真乐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