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高考全套试卷,你会做几题?

又进入一年一度的高考时间,39年前的高考试卷,你见过吗?仔细看看,你能做对几题?

按照教育部相关规定,高考试卷一般会被统一收回销毁。因此,恢复高考头两年亦即1977和1978年的高考试卷就显得格外珍贵。

幸运的是武汉市档案馆藏有市民王汗吾(曾用名王捍无)捐赠了自己1978年参加高考的文科政治、语文、数学等六科全套试卷,以及答题纸、草稿纸、成绩通知单和体检表等。

语文试卷一

语文试卷二

虽然纸张已泛黄,但招生体格检查表上的照片依然清晰。自1977年全国恢复高考以来,已经整整过去40年。恢复高考不仅改变了千百万人的命运,更改变了整个国家和民族的走势。

数学试卷一

数学试卷二

英语试卷一

英语试卷二

英语试卷三

英语试卷四

英语试卷五

恢复高考之初,文理分科,文理两类都考政治、语文、数学,文科加考史地,理科加考理化。

历史试卷一

历史试卷二

历史试卷三

历史试卷四

地理试卷一

地理试卷二

地理试卷三

地理试卷四

在恢复高考的最初,外语在很多省市并不列入总分,而是作为录取重要参考。高考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自主命题。

与1977年不同的是, 1978年高考,为恢复高考后首次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阴错阳差整套试卷退还给本人

按照规定,高考试卷一般会被统一收回销毁。但这套试卷为什么会保留下来呢?

说来也巧,1982年前后,王汗吾的单位武汉地方志办公室在进行档案清理工作时,他的全套高考试卷和相关资料作为“多余材料”退还给他本人。

1978年,和大多数年轻人一样,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当年27岁的王捍无也参加了高考。

当时,他还是武汉无线电专用设备厂的一名工人,名字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王捍无”,意为捍卫无产阶级。

体检表

翻看1978年的高考试卷,我们会发现,试卷及答题纸上没有姓名,只要求考生填写报名号码,不准写姓名。这样做是出于公平考虑,防止作弊。

一道题也错不起的考试

王汗吾先生参加的是文科考试。和现在的高考试卷相比,1978年的高考试卷题型和题量均较少,而每一道题目的分值又很大。

如政治仅有名词解释、问答题、简述题和论述题四种类型,全部题目加起来才14道,数学试卷仅有9道大题,语文试卷仅有7道大题,而总分都是100分,这样算下来一道题7-14分,可以说是一道题也错不起。

文理科题目印在同一份试卷

文理科都是用同一份试卷,仅所作的题号略有差别。如语文试卷规定,理工科考生做一、二、三、四、五、六题,文科考生做一、二、三、四、五、七、八题。理工科考生所作的题目较文科生少一道题目,但分数是一样的。

作文题:《速度问题是一个政治问题》

再从试卷题目看,时代色彩比较浓,凸显时事政治,如语文作文题目是将《速度问题是一个政治问题》一文缩写成600字左右的短文。

当时考生加试外语,没有听力,分数不计入总分。另外一个比较明显的特征是,除了计算答题纸上的答案,对于试卷和稿纸上的答案,阅卷老师均进行评定,按正确情况进行打分,计分。

英语45分当时能读外语系

从成绩单看,在6门科目中,王汗吾政治、语文和历史成绩较好,都在70分以上。

历史最高76.5分,数学最低,只有17.5分。表明文科生历来怕数学是有传统的。英语属于加试,有45.25分。当时学习英文条件也差,只能捧着毛泽东语录的英文版自学。能考45分已经很不错了,当时能读外语系。

王捍无考进今天的湖大历史系

相比现在总分750分,当时总分只有500分。那时各高校自定分数线,没有一本、二本的概念。王捍无考了308分,上了武汉师范学院,即现在的湖北大学,当时该校文科招生分数线为300分,理科为280分。

大学毕业后工资涨了16元

从武汉师范学院(即湖北大学)历史系毕业后,王捍无分配到武汉市地方志办公室工作,身份从工人变成干部,工资也由每月38元涨到54元。


40年中国高考变迁

39年前的高考试卷是当年高考的一个缩影和真实写照,它是历史的见证,是对那段历史的珍贵记录。

高考持续到现在,尽管也许还存在着许多不能尽如人意的地方,不过,总的说来,它还是公平、公正和公开的。

高考培养了大批人才,为国家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才智,让整个国家和民族实现了历史跨越。

邓小平拍板:立刻恢复高考

1952年,我国建立起全国统一高等学校招生制度。然而“文革”期间却一度中断,改为靠推荐上大学的高校招生办法。

1977年7月,中共十届三中全会议决恢复邓小平同志原来担任的党政军领导职务。邓小平出任国家副总理,分管文教。

此前6月底,全国第一次高校招生座谈会召开,讨论参加高考的学生资格。

8月份,邓小平同志在北京主持召开科学与教育工作座谈会。在会议上,邓小平力排众议、当场拍板,改变“文革”时期靠推荐上大学的高校招生办法,决定立即恢复高考。

高考招生:政审破除唯“成分论”

在随后召开的第二次高校招生座谈会上,高考招生办法确定。具主要包括:

1、劳动知识青年和应届高中毕业生都可以报名;

2、具有高中毕业的文化程度才可以报名,而且必须通过大学入学考试;

3、政治审查主要看本人表现,破除唯“成分论”;

4、德智体全面考核,择优录取。

就业去向:毕业后由国家统一分配

1977年10月12日,国务院批转教育部《关于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正式恢复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的制度,以统考、择优录取的方式选拔人才上大学,决定学生毕业后由国家统一分配。 这一意见的通过,表示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正式恢复。

10月21日,恢复高考的消息正式登报。数百万知识青年见此消息一连激动了好几天,他们沉寂的心田在此刻被激活。

考试时间:第一次高考在冬季“裸考”

1977年的高考时间,因为特殊的历史背景而被确定为12月11日-12日,这成为新中国历史上唯一一次冬季高考,同时也是最为仓促的一次,因为复习备考只有一个多月的时间。

以后考试均在夏季,日期为每年7月7日、8日,后考虑到天气原因,又更改为每年6月7日、8日。

1977年,参加高考的人几乎都是在国家决定恢复高考后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仓促上阵,用现在的流行词汇来说就是“裸考”。

报考考生:父子母女兄弟姐妹师生同挤“独木桥”

文革十年期间,按照政策规定,绝大多数城镇户口的初中或高中毕业生均要“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而农村户口的则回乡务农。

现在国家突然决定恢复高考,那么有资格报考的人便会尝试一下。这样不少父子、母女、兄弟、姐妹、师生携手同进一个考场,一块来挤“独木桥”,来跨越这道“穿草鞋”与“穿皮鞋”的“分水岭”。

两次高考:1180余万创下世界考试史纪录

据国家统计,1977年冬,全国570万考生一起走进了阔别11年之久的高考考场。当年共录取了27.297万人,高考录取率仅有4.8%。

1978年夏,又有610万人参加高考,录取率仅为7%。两次总计1180余万人的招考创下了中国乃至世界考试史上的纪录。

(此文特别鸣谢武汉市档案馆  钟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