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天中国就要停止进口澳洲酒了,以后就喝不到了?

昨天,彭博社等多家外媒报道称,中国将于 11 月 6 日起停止进口澳洲葡萄酒、煤炭、大麦、铜矿石及精矿、糖、木材、龙虾等在内的至少7种澳大利亚大宗商品,并暂停在截止日期前签署的所有合同。

纳尼?这是真的吗?

几个月以来关于澳洲葡萄酒的话题一直没断过,商务部先后发布对澳洲进口葡萄酒进行反倾销、反补贴立案调查的公告之后,各大进口商、分销商之间也开始人心惶惶了。(还不知道反倾销、反补贴是搞啥的小伙伴可以戳这里回看。)

虽然目前双反的调查结果还没出来,商务部也没有进一步的政策指示,但如果这个消息属实,对于各方会有什么影响呢?


1进口商会面临怎样的局面?


这对于澳洲葡萄酒进口商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了。
用我们国际采购的话来说,现在就是一个「等通知」的局面(还得看美国那边的局势)。
幸运的酒商可能在 10 月之前已经完成了清关,但是还未到港或正在清关的,现在只能等着,最终虽然可能还是会放行,但是很可能要加收 80.5% 的进口税。
而且,库存这边也容易出问题。旺季马上就要来了,本来这个时期出货量就会比较多,现在分销商一听到消息,可能立即决定再加大采购量,导致进口商这边的库存快速清完,但下一批货还在卡着呢,就只能面临无货可卖的局面了。
这样的后果已经初现端倪了。
澳大利亚葡萄酒管理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 年 9 月至 2020 年 9 月,澳洲出口至中国(包括香港、澳门地区)的葡萄酒价值达到了创造纪录的 125 亿元,其中今年 9 月份,澳大利亚对华出口葡萄酒销售额增长了 150%。
咋还反弹了呢?
业内分析认为,部分原因在于进口商担心中国对澳洲葡萄酒增加关税,因而抢在开征反倾销税前加紧囤货,补充库存。
此外,还有进口酒商进一步指出了数据背后的真相:「据粗略估计,富邑集团占到澳洲对华葡萄酒出口额的近 6 成,也就是说,澳洲酒近一年来出口中国庞大数额主要来源于富邑集团,而 8 月和 9 月正是富邑集团新财年大量发货的时间。」
但是,这只是阶段性的应激反应,很多酒商在 9 月之后其实都不敢订货了。

虽然很多人都认为,这正好也是一个让酒商转型的机会,从澳洲酒转向其他国家、产区,从而规避风险。这话说得轻巧,但是实际操作起来又哪是这么容易的?


2、进口酒市场或面临洗牌?


2015 年中澳签订「自由贸易协定」后,澳洲进口至中国的葡萄酒关税逐年降低,2019 年已实现零关税。
2019 年时,澳洲超越了法国成为中国市场进口量第 1 的来源国,目前占据了近 40% 的份额,领先于法国和智利。可以预见,一旦停止进口,澳洲葡萄酒的市场份额势必会下降,被其他国家瓜分,最终很可能造成葡萄酒行业的重新洗牌。

但也有不少酒商表示,这个事儿要分短期和长期来看。短期的影响肯定会很大,现有的库存被消化完之后,澳洲酒的销量一定会面临显著的下滑,第一进口来源国的席位肯定是保不住了,会滑落到什么程度,就取决于后续的政策和两国的经贸关系了。

但从长期来看,重新洗牌会将没有竞争力的低端澳洲酒洗掉。因为低端酒并没有澳洲葡萄酒的特色,也没有足够吸引人的卖点,阿根廷、智利、南非等国家都能找到一大堆可替代的产品。低端澳洲酒的目标群体也并没有「非 XX 不喝」的需求。

大部分消费者对于怎么区分葡萄酒的好坏并不了解,都是市场营销说什么他们就买什么,所以才会觉得法国酒就是最好的,法国酒「过气」了又觉得澳洲酒就是最好的,导致一些低劣的餐酒也能卖出高价——只要挂了「澳洲」的名号。

在市场营销下消费者一窝蜂跑向澳洲酒,而商家又反过来受到鼓舞,进一步进口、大肆宣传澳洲酒,这样形成了一个循环,使得澳洲酒的市场份额越来越大。但是其中又有多少真正的好酒呢?

消费者以为澳洲酒就是「好红酒」,但是喝了以后却觉得不好喝、根本不是那么回事,于是很容易得出「红酒就是不好喝」的结论。从长远来看,这对整个市场其实是不利的。

而如果重新洗牌,之后能留在中国市场的会是那些经得住考验的高品质澳洲酒,所以从长远来看对中国市场和消费者是有好处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