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头摄影的9种方法,让你拍出更具艺术感的作品
街头摄影是摄影的一个重要分支领域。
早在摄影术刚刚发明的时候,人们就开始拿着相机行走在街头上进行拍摄。在短短不到两百年的时间里,街头摄影领域产生了布列松等多位大师。
然而,街头摄影作为摄影定义下的一个领域却显得“后知后觉”。
即使在摄影艺术更为发达的国外,街头摄影也是近几年才兴起的一个摄影分支。而在中国,街头摄影只是刚刚起步,还经常和纪实摄影产生混淆。
虽然是小众,街头摄影也有其自身的趣味性和艺术性。这里为喜欢街头摄影的小伙伴总结了一些技巧,帮助大家在繁杂的街头中发现内在规律,从而拍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明暗对比
明暗对比是街头摄影中最常用的手法之一。在构图中同时具有极亮和极暗色调,形成鲜明的视觉冲击。明暗对比也是近些年来最受推崇的街头摄影风格之一,不过早在上个世纪,香港著名摄影大师何藩等人就已经在拍摄这种风格了。
明暗对比风格是如何产生的,这一点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在黑白摄影的早期阶段,没有色彩的情况应该多少和这个风格的形成有一定关联。
色彩冲击
现代摄影发展日趋多元化,色彩作为重要的视觉元素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很多摄影师已经不再满足于老一代黑白摄影的单调表现,而是在色彩上大做文章。
比如,日本当红摄影师蜷川实花就是浓艳色调的代表人物。艳丽的色彩,像热浪一般朝着观看者的眼睛袭来,极具冲击力。
对比色调
对比在很多艺术领域中都是经典的表现手法。而在摄影的视觉艺术中,除了前面提到的明暗亮度对比,还有色彩的对比。
对比色也是电影、设计等领域中经典的色彩搭配。最常见的对比色调就是黄色和蓝色了。这个色彩搭配同样受到风光摄影师的追捧,比如日出日落时的金色日光和蓝色天空的对比。
现在网络上非常流行模仿vsco、ins风的色调,其中一个就是分离色调,运用的也是对比色调的原理。不过,这种模仿的风气似乎有些泛滥,有些摄影师不管照片如何,都生硬地套上类似的滤镜,并不是一个好的现象。
朦胧意境
街头摄影描述的是人类社会,重在反应生活中的场景。在这一点上,街头摄影和电影摄影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很多摄影爱好者喜欢追求锐度极高的摄影器材,认为拍得清晰锐利、画面纯净没有噪点的照片才是好作品。这一点和摄影器材党追求极限画质有一定关系。
然而,即使在电影摄影中,锐度和清晰度也不是首要考虑的因素。相反,有些摄影作品中营造出的朦胧意境会更有艺术感。甚至有些时候,适当的噪点和模糊效果,反而能够提升一张摄影作品的水准。
倒影
拍摄街头摄影作品,有一些相对套路的技巧,倒影就是其中的一种。
行走在城市的街头,经常会发现地面有一滩积水,尤其是在雨后的街道,很容易找到。在水面倒影中拍摄地面上的场景,可以增加画面的趣味性。
另外,除了单纯地拍摄物体在水中的倒影,还可以拍出对称的效果。
玻璃反光
玻璃和水面在某种意义上来讲,具有类似的反光和倒映的效果。
尤其在现代化的都市里,路边经常是鳞次栉比。在一些商场、饭馆、咖啡店等建筑物的窗户上,认真去观察,也可以发现很多充满趣味的画面和构图。
当然,和水面一样,也可以拍出类似的玻璃倒影、对称结构。
拍出动感
街头摄影虽然拍的是静态的图像,但是照片中的元素一样可以具有一定的动感。
比如,行走的路人、行驶的车辆等等。通过控制快门速度,可以让运动中的元素凝固、也可以让其模糊不清。
具体要多快的快门速度,需要拍摄者不断实践,慢慢掌握其中的规律性。
抓住人物特征
街头摄影中可以没有人,但是最经常出现的元素还是人。
在将人作为画面主体的时候,多多去思考主体人物有哪些特征:
人物的表情、着装、动作、性别、年龄等等,凡是能够反映主体、具有比较鲜明特征的人都可以作为一张照片的主体元素。
如果能够将主体人物与周边环境和谐恰当地结合在一起,就能拍出一张好的街头摄影作品了。
剪影
在大光比的场景中,如果主体人物处于逆光区,就会形成剪影的效果。
剪影本身就具有前面提到的高对比度效果,同时还能弱化主体的杂乱细节,更突出主体的结构形态。因此,剪影是一种更抽象、更具艺术性的视觉形态。
联想一下皮影戏中的小皮影,在灯光打亮的戏幕上形成的感觉,也许可以运用到你的摄影作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