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经历的一九七七年中专录取

所属:美文欣赏来源发布日期:2017-07-04

闫西龄

  停止高考10年后的1977年恢复了高考,同时也恢复了中等专业学校招生考试。当时,中专在社会上是很吃香的,考上中专不但能成为非农业户口,而且国家包分配,会有一份很好的工作。这年的高考于12月8日、9日、10日3天举行,中专招生考试于12月13日、14日两天举行。当年的中专招生考试是全省统一命题、统一考试。那年中专和大专招生考试阅卷结束后,不公布考生的分数,只张榜公布初选名单,但明确说明初选上的考生并不一定被录取,因政审和体检要刷下部分考生,还因初选人数比计划招生数要多。
  1977年,我在聊城地区师范学校工作。这年该校的招生计划是化学、音乐、美术、体育各招一个班,共约160人。我被确定为化学班班主任,当然也是该班的任课教师。1978年1月27日,学校革命委员会主任对我说:“今上午你到地区教育局录取我校化学班学生。到局后先见分管招生工作的吕永芹副局长,录取原则、具体人数等问题都听吕局长的安排。你叫上赵其昌一起去。”我和赵老师骑自行车一起到地区教育局,找到吕副局长。她说:“师范是今年所有中专中最先录取的,这是因为师范的学生毕业后都在咱地区就业当教师,直接为本地服务;再说师范是全区教育的‘工作母机’,师范学生的质量关系我区今后的教育质量,所以你们要挑选政治上没问题、考试成绩好的录取,同样条件下当过民办教师的优先录取。你们这个化学班计划招的40人在全区8个县内录取,在每个县录取的人数我写给你们。”她在信笺上写下:聊城县9人,莘县10人,临清县4人,阳谷县5人,冠县、东阿县、茌平县、高唐县各3人。然后说:“拿着这张纸到招办找老乔(乔秀伦,当时的招办负责人)吧,让他给你们提供档案,你们要择优录取。”见到老乔后,他让管档案的同志为我们提供了各县考生的档案,我们在单独的房间内查看档案录取。当时的考生把志愿看得很淡——不仅考生,整个社会都看得很淡,都认为只要能被录取上学就行,其他都是次要的。我们录取的考生的分数在各县都是较高的,但各县成绩差别很大。那年是按考生各科的平均成绩录取。这40人中分数最高的是茌平县的一位女考生,平均分数为71分,最低分数是47分,全班平均分是61分。40人中男17人,女13人,当过民办教师的35人。录取工作持续了一天,中午我和赵老师回学校吃的饭。
  大约下午5点录取工作完成。办理好有关手续,带着40个人的档案我们回到学校。我问校领导何时汇报这次录取工作,并问学生的档案交给谁?学校领导说,只要是按照上级要求录取的,就不必汇报了,档案暂时存放在你那里就行。领导说的“你那里”是指我的办公室兼宿舍。这40位考生的档案在我这里一直存放到他们开学以后大约2个月,才被转移到学校档案室。
  录取期间没有人给我或赵老师递条子、打招呼,我们完全是按照规定录取学生。只是我在考生身体条件等方面掌握得不是很严,总认为能否被录取决定着考生的前途命运,不要轻易将考生拒之“门外”。
  聊城地区师范学校的这届学生共分4个班,共计录取了163人。1978年3月6日、7日开学报到,8日举行开学典礼。我作为教师代表在开学典礼大会上发言。
  顺便说明,那年规定大专和中专不准兼报。但两者的报名条件并没有严格界限,例如,高中毕业生既可报考大专,也可报考中专,完全由考生自主选择。而且两种招考又不是同时举行,所以有少数考生偷着兼报,而且有的都被初选上了。开学后,化学班就有学生坦诚地告诉我:中考和高考都参加了,都初选上,但高考的分数不高,恐怕不能被高校录取,也怕被查出来,又被地区师范率先录取了,所以就把高校录取放弃了,免得“鸡飞蛋打”。总之,由于是恢复高考第一年,大专、中专的招生考试、录取,在不少方面都是粗线条的。

  (作者单位: 聊城市教育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