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北平起义时,傅作义是怎样控制住20万中央军的?两招

1949年1月傅作义将军在北平和平起义,所部25万守军,按协议陆续撤出市区,接受解放军改编;平津战役至此结束。

傅作义,字宜生,国民党陆军二级上将。1911年参加辛亥革命。1915年入保定军校第五期步兵科学习。1924年加入晋军,历任晋军第四旅第八团团长,第四师师长等职。一直隶属于阎锡山的晋军体系。

1930年中原大战,晋军战败后,由于与阎锡山之间的嫌隙加重,加之被张学良任命为第35军军长兼绥远省政府主席,傅作义随开始经营绥远省,第35军成为傅作义的嫡系部队。

1938年12月,出任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二战区北路军总司令,傅作义从此彻底摆脱了阎锡山的控制。

1947年1月出任张垣绥靖公署主任,并以第35军为骨干进行扩军整编,拥兵20多万。1947年12月出任华北“剿总”,带着第35、101、104、105军和骑兵第4师等10余万嫡系部队到北平上任。

就任华北“剿总”的傅作义下辖四个兵团,12个军约55万人。然而在涞水、新保安等战役中其嫡系损失惨重;到1949年1月北平起义前夕,傅作义的手下大多是中央军,如:李文第4兵团、石觉第9兵团、侯镜如第17兵团;嫡系部队仅剩第35军、第104军几万人,其中第35军大多数还是刚补充的新兵。因此,要保证起义顺利进行,就必须控制住这8个军20万“中央军”。面对这种形势,傅作义将军采取了两招,就轻易的控制了局面。

第一,巧妙安排换防,掌握主动,抑制中央军;以开会的虚名,控制部队长官。傅作义在起义前,以换防的名义,将自己的嫡系绥远系部队安排到内城关键位置,“中央军”全部换防到郊区防守;华北“剿总”总部警卫团和暂编第17师担任了中南海的内外围警卫;北平城内则由第35军和104军防守;老蒋的嫡系部队被调到了北平近郊和北平外城驻扎。

起义时,将各部队师级以上干部以开会的名义召集起来,让他们处于自己嫡系部队的控制下,与城外中央军部队脱节,失去指挥权。1月21日上午,傅作义“剿总”的名义召开了大会,李文、石觉等中央军将领一到场就与自己的部队失去了联系。

第二,采取怀柔政策,对“顽固派”采取“礼送出境”的措施。得知傅作义要起义的消息后,中央军的各将领或哭闹大骂、或沉默不语,双方僵持了一会儿后,为减少起义阻力,傅作义同意用飞机送他们到南京。1月23日,傅作义在北平东单临时机场,用2架飞机将不愿意起义的“中央军”师以上将领送往了南京。他们一走,“中央军”部队群龙无首,北平和平起义再也没有了阻碍。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