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被发现时碎成了3000多片,经过8年修复,惊艳世界,好评如潮
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初,围绕陕西西安的秦始皇陵,就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考古专家。由于秦陵的特殊地位,国家规定是不能主动发掘的。但是,相关的勘测工作是从来没有中断过的。在70年代中期,兵马俑坑被发现,这是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重要考古成就。在1980年,考古工作者在一座陪葬坑中发现了大量的青铜碎片。
这些青铜碎片显然不是一般器皿上的,它们形态各异,有着不同的状态。即便是毫无考古经验的人,也可以一眼看出马头、马腿等组件。经过清点,破碎程度触目惊心,一共有3000多块大大小小的碎片。据说当时有位年轻的考古专家无比痛心,甚至还流下了眼泪。因为他知道这就是稀世之宝,碎成这样之后,不一定能不能再现人间。
国家组织了大批的各种专家,经过了8年的修复,终于让它完整地出现在众人面前。在1989年陈列展出时,立即惊艳了世界,获得了世界性的赞誉。原来,这真的是铜车马的文物,而且还不是一乘,而是两乘铜车马。
这两乘铜车马,都是单辕、双轮、四马的基本造型,它们之间的差别是一个马夫是坐在车厢之中,另一个马夫是站在车厢之中,所以这就有了“立车”和“安车”的区别。这里面还是大有讲究的,《后汉书·舆服志》就有记载“天子所御驾六,余皆驾四”。虽然这是汉朝的记载,但汉随秦制,秦朝的礼仪制度应该是相差无几的。这说明,这两乘四马的铜车,应该是代表秦始皇銮驾车队。
考古专家将它们编号为一号铜车马和二号铜车马,小珏尽量避免使用古代术语,用通俗的语言向您介绍。一号铜车马就是所谓的立车,又称为高车。它的特点是“敞篷”的车厢,上面只是用一个巨大的伞盖遮风挡雨,其实更重要的目的是为了彰显皇家的威仪。伞盖下方站立着一个铜俑,就是担任马夫的职责。它头戴华冠,腰佩宝剑,表情庄重,目视前方。
一号铜车马通长为225厘米、高为152厘米,在史籍之中有“戎立车以征伐”的说法,可以看得出,这种立车的视野开阔,作用是为了指挥打仗和打猎。
二号铜车车通长为317厘米、通高为106厘米。之所以比一号铜车马更长,是因为后面是一个封闭性的车厢,而且分为前后两室。前室很狭窄,只能供马夫坐着操纵战车,而后面很宽敞,可以供主人休憩。之所以比一号铜车马低,是因为它没有高大的伞盖。车厢后室不仅有窗,有门,还有雕刻着异常精美的花纹,以夔龙与凤鸟为主,辅之流云纹、几何纹。
在二号铜车马的车辔绳末端,刻着“安车第一”的字样,可见它就是一辆安车,又称为辒辌车。《史记》之中多次提到它,它是秦始皇出巡时所用的出巡乘舆。
我们现在如果去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参观,会发现这两乘铜车马的上面还有各种各样的颜色。其实,它在当时就已经是通体彩绘,并运用了各种技术。马身应该是通体雪白,体现了皇家的高贵。其它的部件,都根据实际情况,绘制成不同的颜色,以蓝、绿、白三色居多。当然,因为时间太过久远,这些颜色中有些脱落,或者受到了周围环境的影响,产生了一定的变化。
在古代,对于生活用品,特别是皇家所用,都非常有讲究。甚至于每一个部件,都有专业名称。因为时代的演变,很多名称我们只能从史书上看到,并没有实物对照。铜车马的出现,显然填补了这个空白。它们是采用真车马的1/2大小制作完成,所以部件都是按照当时的真铜车马完成的,所以极具参考价值。
这件文物,虽然只是规模巨大,神秘莫测的秦陵中显露的冰山一角,但无疑已经惊艳了世界,被誉为“青铜之冠”。有机会的话,一定要去看看,它们是我们民族的财富,是祖先智慧和精湛工艺的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