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李徳林:一个北漂,不折腾,不为理想,你漂着干什么?

李德林
原创稿件,转载请授权
一个口音常被人取笑的财经记者,却转行干起了脱口秀,并且还干得风声水起、深受粉丝欢迎。赶上了今年股市暴涨暴跌的"好时代",十个月时间,一个疑似与郭德刚"德云社"有一腿的"德林社"公众号,粉丝由0到20万,首笔投资据说三分钟就搞定了。他是如何做到的?
蓝媒汇:请非正经地回答,德林社和德云社到底什么关系?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
李德林:我跟郭德纲都是“德”字辈儿的,我们都是摆摊儿卖艺的,他卖的是相声,我们卖的是脱口秀,同属相声科的。跟郭德纲没见过面,德林社跟德云社没有亲戚关系。德林社的名字跟一次喝茶有关,当时一个朋友说,你都要摆摊儿了,怎么也得起一个招牌名儿吧,我说一直没想好啊。朋友说,想什么啊,现成的,德林社,郭德纲也不敢骂你,因为这是你的名字。所以,我们就用了“德林社”这个名。
蓝媒汇:有媒体报道,您当初用3分钟的时间说服了投资人,在那3分钟里,发生了什么?
李德林:我一直在纸媒工作,稳定,很好的。有一天跟合伙人黄利明聊天,他说你那么多故事,要不咱们也玩儿一把脱口秀吧。我这普通话,满嘴的四川口音,椒盐味相当的重。听黄利明这么一说,试试呗。可试试意味着要离开原来的媒体,独自出来闯。没钱怎么闯?当时就给我一朋友电话,我说兄弟我现在想出来摆摆摊儿。哥们说,你早就该出来了,再在纸媒里窝着,人就废了。我说没钱啊。哥们说,你给个账号吧,就这样,黄利明整了个账号过去,差不多就三分钟吧。
蓝媒汇:德林社上线之初,您并不定义为自媒体,但经济观察报给您发了一个最佳自媒体微信号的奖,您到底如何定义“德林社”?
李德林:各种奖是对德林社运营的成功的认可,并非单指自媒体。我们从不认为自己是在做自媒体,并且合作的平台是新浪网、腾讯客户端、凤凰客户端等,《德林爆语》脱口秀视频只是我们“万有新媒”公司的一个产品,我们会推出产品的矩阵,形成一个新媒体的生态集群。
蓝媒汇:德林社公号目前有多少用户,增长情况如何,用户构成是怎样的情况?你们的赢利模式主要什么?
李德林:这个也不算商业机密哈。10个月时间,我们的用户从0到现在有20多万,音视频每天覆盖人群超过100万,全媒体聚合点击率超过1亿。目前,我们的内容跟股市关联度很高,随着股市的变化,用户增长率的波动率有所提高,我们正在调整内容的结构,尽量降低内容同时效的重合度。现在我们的用户主要集中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55%为男性。目前我们的盈利模式相对单一,偏向于广告、咨询一类。不过,商业模式我们正在拓展,很快大家就能看到新的突破。
蓝媒汇:为何不好好地做一个财经记者,改去说脱口秀了?记者和脱口秀,写字和说话哪个更好玩?
李德林:人生就是打电话,不是你先挂,就是我先挂,我不想我的人生就在一个地方挂掉,那样我的子孙们逢年过节聊起我的时候,永远只有一个话题,那就是他爹是个做记者。作为一个北漂,不折腾,不为理想,你漂着干什么?其实,如果说脱口秀跟记者两个选项中放在一起,我选择脱口秀,因为必须每天都要新鲜的内容才能勾引住那些挑剔的观众,脑子必须每天转动起来去思考问题,才能让观众觉得有味有趣。脱口秀只是创业的起点。人生,不干一番理想的事业,会死不瞑目。
蓝媒汇:德林社每天推送的内容都好劲爆啊,这些内幕都怎么来的?有没有因为失实而惹来麻烦?
李德林:我们每天的内容来源分很多部分,一部分是我们组建了“私董会”,一线的操盘手、金融机构的高层、私募大佬等等,是我们节目幕后的智囊团;一部分内容是我们每天早上开小晨会讨论出来的;还有一部分是我们依然在多个领域拥有我们的线人,可以第一时间掌握关键信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出现过失实的问题。只是有一些涉及的股市话题可能比较敏感,内容也被和谐过。当然,我们内部有风控标准,什么东西不能碰,什么东西可以讲,边界到底在哪里,都很清楚。
蓝媒汇:越来越多的媒体人在离职,或创业或进入其他行业,你对转型创业的媒体人,有何建议?
李德林:创业听上去高大上,令人心潮澎湃,死亡率高达99%,成功的案例只是失败者掩饰内心脆弱的安慰剂,所以成功者的故事很有市场。创业,如果没有想清楚商业模式,或者没有一个可以信赖的团队,可以多给自己一点思考的时间。世界变化很快,而创业者失败的速度远远超过世界的变化。
蓝媒汇:德林社至今未满周岁,即受到业界肯定和关注,下一步你们有融资的计划么?有业内说,今年是自媒体年,如何看近期的资本投资自媒体现象?
李德林:现在整体经济都不好,我们也在调整我们的模式,融资自然是第一要务。但是,投资挑我们,我们也挑投资,虽然有不少投资方找来,有些还执意要砸钱过来,但因为估值、方向等各方面因素暂时未有达成。我们也欢迎更多的土豪来谈投资合作。现在是一个媒体变革的时代,资本对有商业模式的自媒体投资,是一个难得的机遇。不过,成功的商业模式一定是有重度交易的,卖粉丝的故事听上去很美,谁接下一棒?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