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是一种减法”:出家10年78岁的爷爷,用3句话道出人生智慧
先得有言:“出家者,大丈夫之事,非将相之所能为也。”
《法华经》有云:“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常有生老病死忧患,如是等火,炽然不息。”
现在有很多人以为剃了头发,穿上僧衣就算是出家了,但那只是出了有两扇门的家而已,并没有真正出那“三界火宅”的家。
尤其是当下这个时代,人们总以为那些出家修行的人本质上是在逃避,却不能领悟真正的修道。
而还有很多人即便是身处寺庙,内心却依然不能脱离凡尘。
事实上在我看来,只要你内心充满佛性,即便不在空门,也胜在空门。
我爷爷今年78岁,十年前出家做了和尚。自从出家之后,十年期间仅回来过一次。
每逢庙中有什么活动,爷爷都会为我们全家祈福,然后通过社交软件来发布动态让我们知晓。
十年前,在奶奶去世的第三年,爷爷突然决定要出家,众亲戚都不理解并提出反对,但我们心里很清楚后人的反对并不会阻碍爷爷出家的计划。
果然没过多久,爷爷就去了远在河北的一座名为“净业寺”的庙里正式出家了。
面对家人的不理解,爷爷并没有过多解释,也没打算得到后人的支持。
按照爷爷的话来说就是:“我告诉你们这件事,并不是在征求你们的意见,而只是告知你们罢了。”
在爷爷出家之后唯一一次回来跟众亲戚见面时,说了3句充满人生智慧的话,才让我们真正理解了爷爷出家的原因。
01:“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
爷爷回来之后,并没有住在我们任何人的家里。只是在我们当地比较出名的寺庙小住了一个星期。
期间我们全家都去庙里探望他,在寺庙陪他待了一周。
在面对父亲再一次询问为何要出家的原因时,爷爷只是双手合十淡然地说: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你们都长大成人,我作为俗人的责任也已经尽到了。”
按照爷爷的理解,很多人即便表面风光,但背后却不知道流了多少泪水;有些人看似生活窘迫,但他们内心比任何人都还洒脱自然。
“我每天吃斋念佛,身心都得到了净化。比任何时候都过得舒坦。”
听完爷爷一番话,我突然想起自己和父母这一生不就是每天活在别人的眼光里么?
有所成就时,生怕别人不知道,话里话外都想要炫耀一番;失意落魄时,总喜欢强颜欢笑,害怕被人看出了窘迫之态。
自己喜欢的日子,便是最好的日子;自己喜欢的生活,便是最好的生活。
你过得好,别人不会像你认为的那般羡慕;你过得差,其实也没几个人在乎。
自己有什么样的活法,关键在于你自己,而非他人的看法。
02:“生前多尽孝,才是真正的孝顺”
在爷爷出家第四年的时候,曾祖母仙逝。
我们通知爷爷的时候,爷爷只是平淡地说“知道了”,但并没有回来的打算。
为此,爷爷的兄弟姐们都把对爷爷的不满情绪全部撒在了我父母身上。
这件事在爷爷回来的时候,他也稍作解释了一番。
“生前多尽孝,胜过坟前扫。任何老人的离世,其实都是一种解脱。”
爷爷说,那些在老人去世后大办丧事的,其实算不得是真正的孝顺。
“他们之所以想把丧事办得隆重一点,只是不想被他人笑话‘不孝’而已。”
除此之外,因为爷爷已经修得“比丘”,如果他回家面对母亲的灵堂,到底是跪拜还是不跪拜呢?
因为在佛家的理解里,俗人要跪拜比丘,而比丘却不能跪拜俗人。
“与其做一些老人已经不知道的事情,倒不如多在庙里给她念佛超度。”
这是爷爷对于曾祖母仙逝而不回来的解释。
虽说关于跪或者不跪的问题,我认为并不是核心,但爷爷这种观念我倒是认同的。
亲人还健在时,如果我们不孝顺,那么即便等亲人离世后,把丧事办得再怎么隆重也毫无意义。
纵观当下,大多“丧事”不过是后人在闹腾,故人在安睡而已。
03:“出家,就是在做人生的减法”
在爷爷即将回河北的时候,我们众亲戚在一家素食餐厅聚过一次餐。
聚餐过程中,有个亲戚提出让爷爷给大家讲讲佛法。
对此爷爷只是简单地说:“佛法不用讲,生活中点点滴滴的悟便是佛法。”
“大家想要听的,其实并不是佛法,而是想要让我们给你们讲一些人生道理而已。”
“其实每个人的一生就像出家一样,无非就是一种减法而已。不断成长,不断学习,不断经历,然后再不断做减法,最后减得只剩下一件事:明了。”
我们一生都在想要追求更多,但其实真正得到更多的人,都在做减法。
减去过多的奢求,你才能珍惜现在所拥有的——即便迟早你拥有的也会失去;
减去过多的杂念,你才能专注于当下正在做的;
减去是非羁绊、爱恨纠缠,才能让你的人生更加轻松洒脱、自由幸福。
而爷爷的出家,不过是另一种形式上的“人生减法”而已。
对于众人来说,爷爷是出家了;对于爷爷而言,不过是告别了凡尘的新活法而已。
就像爷爷所说的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
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学会放下的过程。
佛家的人说:“如何向上?唯有放下。”
悟道的人言:“不曾拿起,何来放下?”
而不管是拿起还是放下,皆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而已。
最终我们迟早会明白,生命是“无常”的。
悟到了无常的真谛,你就能“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