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盗墓贼挖掘赵匡胤的墓,不料被太祖吐了一脸口水,吓得魂飞魄散
宋朝,被靖康之难分为了南、北宋。其中北宋王朝共九个皇帝,除了徽、钦二宗被金人虏到北方,后来也死在北国外,另外八个皇帝,加上赵匡胤的父亲赵弘殷,都埋在了郑州、洛阳之间的巩义。这个被称为“七帝八陵”的皇陵群,却曾经饱经盗掘。
首先是金国扶持下的伪齐政权,在伪皇帝刘豫的指挥下,对北宋皇陵进行大规模盗掘。金国占据中原后,陵墓建筑彻底毁坏,珍宝被盗掘一空。元朝建立后,仍然逃不过劫难,他们“尽犁为墟”。直到朱元璋建立了明朝,才命人加以修耷,“禁人樵采”。
今天这个故事,就发生在伪齐刘豫大肆盗掘皇陵之后,记载在元朝人写的《庶斋老学丛谈》的一个故事。赵匡胤的陵墓叫做永昌陵,刘豫当年大规模盗窃的时候,永昌陵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但是赵匡胤的棺椁并未被打开。
刘豫的这个疯狂挖墓的行为造成了两个后果,一是刺激了民间盗墓者的贪欲,一时间北方盗墓成风;二是刘豫赶走了宋皇陵的守陵人以及附近的居民和僧尼,导致宋皇陵无人可守,反过来更激发了这些盗墓者野心。
这时候有一个叫做姓朱的盗墓贼动了歪心思,他出生于洛阳,在一个盗墓世家长大,常年以盗墓为生。在那个乱世,洛阳乃是古都,又是很多名人的最后归宿,故而大型墓葬很多,各大盗贼便趁着乱世将洛阳有名的大大小小的墓挖了一个遍。在这种情况下,朱盗贼便把目标投向了赵匡胤的永昌陵。
他先纠集一番好手,测定目标,制作详细的方案,并选了一个黄道吉日进行挖掘。他们从旁边打盗洞,由于刘豫已经进入过地宫,里面各种防盗手段已经失效,他们很轻松的就进入了永昌陵的地宫。正如传言中的一样,刘豫只是将外面洗劫一空,没有打开赵匡胤的棺椁。
面对一代帝王,哪怕是冰冷冷的尸体,可能普通的的老百姓都会害怕,但是人家就是干这一行的,天王老子都不害怕,何况天子。他们毫不犹豫的打开棺椁,果然有大量的奇珍异宝,都是价值连城的。这群盗贼喜出望外的全部打包,再回头看看赵匡胤的尸体。
这时候的宋太祖,由于采用了防腐的手段,并没有腐朽得特别严重,面容依然栩栩如生。他穿着龙袍,腰间有一条晶莹剔透的玉带,一看就不是凡品。朱盗贼马上就意识到,这可能是整个墓室中最值钱的东西了,当下就去解开这个玉带。
但是宋太祖本来就是身形巨大,尸体僵硬,再加上棺内空间狭小,这帮盗贼想尽办法也没有把玉带从赵匡胤的身上解下来。这时候还是首领朱盗贼想了个好办法,他用一跟绳子,一头系在自己的腰上,一头绑住赵匡胤的脑袋,他再骑在赵匡胤的身上,然后往后仰,利用腰腹力气将赵匡胤拉起来。
这个方法奏效了,赵匡胤果然被他拉得坐了起来,朱盗贼连忙去解开玉带。就在玉带到手的一瞬间,他下意识看了下赵匡胤,这位戎马一生的开国皇帝,突然张嘴,一口黑色的液体,不偏不倚的喷了朱盗贼一脸。
虽说盗墓贼见多识广,也不信鬼神之说,但是看到这种情况,也吓得魂飞魄散,马上收拾东西,逃之夭夭。这个朱盗贼,一开始以为这黑色的液体是防盗的措施,害怕有毒,整天提心吊胆。时间一长,身体也无恙,只不过脸上却被淋的黑糊糊的,再也洗不掉了。于是,这个胆大包天的盗贼,就被人称为“朱漆脸”,本来的名字,再也无人可知了。
后来,朱漆脸和同伙把从宋太祖永昌陵里盗来的赃物到汴梁变卖。这种宫廷珍宝很快被有识之士认了出来,朱漆脸被报官逮捕。虽然当时的天,已经不是北宋的天,但是挖坟掘墓,始终是有违天理伦常的。所以,朱漆脸和他的同伙被杖毙于府衙。
那么那团液体是什么,能让朱漆脸变成这样呢?《庶斋老学丛谈》里面没有明说,后人分析,当时为了防腐,给尸体灌下大量的剧毒液体,让五脏腐朽为液体,反而阻止继续腐败的可能。经过百年,这一口液体,毒性已然不大,但仍然可以烧灼盗墓者的脸,也算他罪有应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