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叹!一副黄土汤竟救了她的子宫
作者/阿海(广西中医药大学) ⊙ 编辑/涵川
一个真实的故事。
17岁的花季少女,中学生,近半年每次行经都是十几天,月经量多,周期紊乱,曾服西医止血药效果甚微。最近一次发生了崩漏,住进某三甲西医院,专家们排查了肿瘤、炎症等其他病变,动用了一切能用的止血药,还是无法控制血流而出,面临着生命危险,最后他们只能无奈向患者、其父母宣布最后的办法:割除子宫。
正值花样妙龄,人生才刚刚开始,就这样被割掉了子宫,面临着未来无法生育等一系列残忍问题,该怎样面对后面惨淡的人生啊?想到这,女孩父亲当天立马背着女孩来求助于当地某三甲中医院,死马当活马医。
中医专家们立马会诊,四诊合参(望、闻、问、切),再结合其他检查,开出了一副中药,和一些西药,嘱咐她服下去,两天后出血量明显减少,住院一周后就出院了,回家继续中药调理,没过多久竟康复了。
就这样一副简单的中药,挽救了在西医界只能宣布割除的子宫!西医治疗思路是怎么样的?中、西医治疗思维有何不同?而这又是一副什么样的中药呢?看似简单之中是否就真的这么简单呢?
西医对止血治疗的紧急情况,一般是补充血小板和相关凝血因子,输入新鲜血浆或新鲜冷冻血浆,此外,亦可根据病情补充血小板悬浮液、凝血酶原复合物等。其次是使用各类止血药:收缩血管、增加毛细血管致密度、改善其通透性的药物,如维生素C、糖皮质激素;合成凝血相关成分所需的药物,如维生素K;抗纤溶的药物,如氨基己酸;促进止血因子释放的药物;促血小板生成的药物,如血小板生成素等。这些药物都用上,效果还是差,那么西医就只能束手无策了。
而中医药方面止血药物就有很多,大蓟、小蓟、三七、五灵脂、血余炭、艾叶、灶心土等,根据虚实寒热、上下内外、缓急轻重等症状又有不同的对应方剂,如:黄土汤善治脾阳不足脾不统血,如大便下血,先便后血,妇人崩漏等;十灰散善治血热妄行之上部出血证,如呕血、咳血等;小蓟饮子善治热结下焦之血淋、尿血等。每种方剂又可随证加减变化出许多种方子,以适应不同体质、症状的病人,关键在于辨证论治,对证下药。
中医专家如是说,该女孩除了出血不止,还见四肢冷而不温,舌质淡,苔薄白,脉象沉细无力,大便稀溏,小便量少等,皆为脾阳不足、脾气虚寒型崩漏的症状。脾主统血,脾气具有统摄、控制血液在脉中正常运行而不溢出脉外的机能。脾阳是脾气中具有温煦、推动等作用的部分,脾阳不足表现为虚寒内生,证见四肢冷而不温,大便稀溏,舌淡苔薄等症。脾气不足就无法固摄血液导致血行脉外,发生月经量多,月经期长,甚至崩漏。所以治疗该女孩要点就在于温补脾阳,恢复脾气统摄血行之权。
黄土汤原方:甘草、干地黄、白术、炮附子、阿胶、黄芩各9克,灶心土30克。灶心土辛温而涩,温中收涩止血;白术、附子温阳健脾,以复脾土统血之权;又用生地、阿胶滋阴养血止血,与黄芩的苦寒配合又可制约白术、附子温燥耗血伤血之弊······此方综合起来具有温阳健脾,养血止血功效。
若出血量多可加血余炭、侧柏叶炭、地榆炭、仙鹤草等,若出血时间长可加黄芪、升麻、炮姜炭等,若伴肾阳虚可加杜仲炭、川续断、赤石脂······
一副看似简单的方药其实蕴含了中医很多理论,辨证论治、四诊合参、阴阳五行学说、脏腑经络学说等,凝结了无数代中医者的奋斗精力!
中医学是一门运用哲学看病的古老医学,自有其一套有别于西医的理论,直至现代仍然闪耀着其锋利光芒,西医是以解剖、微生物视野来看病,而中医是以阴阳寒热虚实等哲学观点来看病,各有千秋,关键在于看病时充分了解中、西医的优缺点,取长补短,正确选择治疗方法。无论选择中医还是西医,甚至中西医结合,只要能够最优治好病人的方法就是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