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内外皆英雄——辛弃疾
中国古代众多文学家,大多是柔弱文人,即便在诗歌中幻想建功立业成为盖世英雄,现实中不过是一阵牢骚叹息,真正上马杀敌的并不是很多,具有传奇英雄事迹的更是屈指可数。
而辛弃疾不同,我们称之为“豪放派”,是因为他的词作,豪迈之中具有英雄气概,读来让懦弱之人,也觉热血沸腾。同时在现实中,辛弃疾也是英雄传奇式的人物。
英雄的传奇事迹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山东历城(济南)人。出生时,北方已经沦陷,是金人控制的地区。少年辛弃疾受到祖父辛赞影响,很早就决心为民族复仇雪耻、收复失地。
宋高宗三十一年(1161年),22岁的辛弃疾率2000人投奔耿京起义军,任掌书记。次年,受耿京委派,赴建康(南京)面见宋高宗。完成使命北归时听闻耿京已经被叛徒张安国谋害。辛弃疾立即率领50名骑兵直奔有五万之众的金兵营地,将张安国生擒绑缚于马上,疾驰至建康。
英雄的救国方略
辛弃疾归宋以后,一心为天下苍生计,以恢复中原为念。
26岁辛弃疾向宋孝宗上《美芹十论》分析敌我情况,提出中肯建议。31岁献《九议》,陈述任人用兵之道,谋划富国中兴大计,切实详明。
辛弃疾的谋划都是十分切实可行的,体现出对兵事的深刻理解。怎奈有志恢复的宋孝宗和虞允文尽管很重视稼轩,宋孝宗还曾亲自召见他,却终于由于各方面的阻力,未能把他的主张付诸实践。后来刘克庄、周密这些人都感慨,倘使稼轩的主张能为朝廷所用,历史也许就会改写了。
33岁时辛弃疾预言“(金朝)六十年必亡,虏亡则中国 之忧方大”。所言正是后来崛起的蒙古人。
41岁在湖南创建飞虎军。飞虎军队是当时沿江各地方军队中最精锐的一支队伍,维持了三四十年,成为南宋中后期维护湖南政治局势的军事支柱。金人称之为虎儿军,闻风丧胆,十分畏惧。
可惜英雄无用武之地
南宋朝廷甘心向北方称臣议和,使得辛弃疾报国无门。而作为“归正人”的辛弃疾,更是受到歧视和怀疑。23岁南归以后,只担任过一些地方小官,且13年里14次调任,使他很难有所作为。42岁被弹劾罢职,闲居上饶十年。52岁起复福建提刑,但三年后又被诬陷落职。八年后,朝廷准备北伐,辛弃疾怀着建功立业的希望再度出山,可仍然未得到重用。两年后,66岁的辛弃疾回到铅山,68岁含恨而逝。
辛弃疾词中的英雄形象
辛弃疾的自身经历本身就可以被视为英雄,并且他也是渴望成就英雄的事业,成为曹操、刘备那样的英雄:“英雄事,曹刘敌。”(《满江红·江行简杨济翁周显先》)“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南乡子》)辛弃疾的词作中不仅展现了英雄形象,而且这些英雄形象,还具有变异性、阶段性的特征。
少年英雄形象
少年的辛弃疾是沙场点兵的将帅,气势豪迈,词作中也展现出少年英雄的一面:
鹧鸪天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觮,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又如(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多是一些回忆年轻时的少年英雄形象。
中年失路英雄
中年之后,经历了人世危机、宦海沉浮之后,词中的英雄形象转化为失路英雄。
水龙吟·登建康上心头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满江红·汉水东流
汉水东流,都洗尽、髭胡膏血。人尽说、君家飞将,旧时英烈。破敌金城雷过耳,谈兵玉帐冰生颊。想王郎、结发赋从戎,传遗业。
腰间剑,聊弹铗。尊中酒,堪为别。况故人新拥,汉坛旌节。马革裹尸当自誓,蛾眉伐性休重说。但从今、记取楚楼风,裴台月。
暮年英雄迟暮
暮年世界,衰翁形象在辛词中反复出现,多描写人生的失望与英雄垂暮的感叹。
鹧鸪天·鹅湖归病起作
枕簟溪堂冷欲秋。断云依水晚来收。红莲相倚浑如醉,白鸟无言定自愁。
书咄咄,且休休。一丘一壑也风流。不知筋力衰多少,但觉新来懒上楼。
蓦山溪
饭蔬饮水,客莫嘲吾拙。高处看浮云,一丘壑、中间甚乐。功名妙手,壮也不如人,今老矣,尚何堪,堪钓前溪月。
病来止酒,辜负虚鹚杓。岁晚念平生,待都与、邻翁细说。人间万事,先觉者贤乎,深雪里,一枝开,春事梅先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