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扇纶巾】刘彦湖:论“势”

【惊涛拍岸】晚九点


刘彦湖:论“势”

【羽扇纶巾】

刘彦湖,现为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副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篆刻艺术院副研究员、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副研究员、文化部群星奖评委。1960年3月生于黑龙江省鸡东县。1983年获物理学学士学位。1998年获历史学博士学位。1998年起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2003年起先后在北京、广州、长沙、杭州、深圳、淄博等城市举办“文字江山——刘彦湖书法作品展”。2009年在长春吉林省博物馆举行“春游——刘彦湖书法展”。2009年书作参加比利时“再续兰亭”中国书法大展。2010年书作参加中国美术馆”情境书法大展“。2010年济南美术馆举办“望岳——刘彦湖书法篆刻展”。2011年书作参加北京今日美术馆“中国式书写——当代艺术大展”。2011年日照举办“日照高山——刘彦湖书法作品展”。



刘彦湖作品

“势”

文/刘彦湖

“势”在中国古典书论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从最为单纯的一点一划,到每个字的字形结构以及相生相发的势脉关联,或者某种书体的风神意象,某个书家的风貌特征等等无不可以用“势”这一概念来描述。“书势”还是一个远较书法、书艺或者书道更为初始的概念。如此重要的概念,应有专文讨论,故不揣窳陋,略为申说。

一 形势

在古典书论中,卫恒的《四体书势》是较早的信而有微的篇章之一。其叙《草势》谓出于崔瑗,叙《篆势》谓出于蔡邕,而《古文》与《隶势》则出于卫恒自述,其述《古文字势》曰:古无别名,谓之字势。可见卫恒时代论书以势而无别名,以势论书至迟在蔡邕所处的汉末经已出现。

蔡邕另一篇重要书论,即宋陈思《书苑菁华》所载的《九势》。这一篇专门以势论书的典型之作,全篇计十三句,竟然九处用到“势”字,首句便开宗明义曰: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势出矣。这里“形势”一词便是总括,他包含了书法艺术一切可感的丰富而生动的形态,既有“立天定人”即自然万有予创作者灵性的启迪,也有“由人复天”即书法赏析者从书法形象中领会到的生命的暗示。

“形”与“势”合言总括书法艺术的形象,相对而言,“形”偏于静态的、表象的、结果的;而“势”偏于动态的、内在的、因缘的。形乃指凝固于一切书写材料之上的书写痕迹。而势强调的是潜蕴于书写痕迹背后的那些阳舒阴惨、花笑鸟唱的生命意向。形与形之间的关系,环环相生的过程以及书法形象从虚空中得以创生的动力因由。“王羲之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钟书如云鹄游天,群鸿戏海”(萧衍《古今书人优劣评》)便是以形势论书。

刘彦湖作品

二 体势

由上述卫恒《四体书势》可知,笔势、草势、隶势、古文字势之类,是用势指代相应的书体的,这是一层意思。《九势》中说:“字有相向者,有相背者,各有体势,不可差错。”体势尚有另一层意思,那便是字形大势,如向与背,偃与仰,欹与正,纵与横。进而有“主笔主势”之说,是指决定字形大势的那些关键性的笔划。至若“结势”一词,书论中之“势和体均”、“异体同势”等语,都是讲字形结构的。

三 骨势

羊欣《采古来能书人名》中云:“王献之善隶藁,骨势不及父而媚趣过之。”王僧虔《论书》云:“郗超草书亚于二王,趣媚过其父,骨力不及也。”羊欣之文乃王僧虔奉劝所进,二人论书,言语一辙,可知“骨势”亦即“骨力”,亦即袁昂《古今书评》所言:“蔡邕书骨气洞达,爽爽有神”之个“骨气”。“骨势”、“骨力”、“骨气”与“媚趣”之类相对言,均指书法内在的精神气质和力量。

四 势脉

蔡邕《九势》中云:“藏头护尾,力在字中,下笔用力,肌膚之丽,故曰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又云:“凡落笔结字,上皆覆下,下以承上,使其形势处相映带。”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云:“预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震动,令筋脉相连。”这里的“势来势去”或“形势映带”或“筋脉相连”讲的都是书法形式要素间内在的、自然而然的、无懈可击的、不可止遏的关联。称“势脉”。势脉、筋脉、气脉,最要如行云流水贯通无碍。一任自然,就是任势,得自然之势即谓之“得势”;稍涉牵强便称“失势”。

欧阳询《传授诀》所说“最不可忙,忙则失势,次不可缓,缓则骨癡”即是此意,古人称字形为“官令”,后人称“承接”,管领承接之间,环环相生,便成势脉。

刘彦湖作品

五 笔势

从蔡邕《九势》经卫夫人《笔阵图》再到张怀瓘《玉堂禁经》,几乎把各种书之样态都用势描述过了。从意象上论有“点如高峰坠石,横如千里阵云,竖如万岁枯藤,戈钩如百钧弩发??”;笔的速度变化论,则有“疾势、涉势”之说;点划形态的变化上论,则有“烈火异势、勒法异势、策变异势、啄展异势、三书异势、乙脚异势、倚戈异势”等等,不一而足。前已言之,笔势不尽指留在书写材料上的痕迹、形态及其提供给提供给观者可能的想象的暗示,笔势的概念还在于探究那些丰富多样的笔划形态得以实现的动力因由,即笔与纸相触发的状态,笔的运动进而推究笔的驱动者——手是如何运动的,这便要涉及以下两个概念了。

六 取势与换势

“取势”就是不同的点划趋向如何调整而落笔的,所谓“观古人书尤须察其落笔处”。笔有顺入、逆入、侧笔取妍等等,即:不同的取势,点划以及点划在空间中连续发展,处相承续,不断变换,笔在纸上的状态也必须相应调整,这就是“换势”。“换势”首要明确一些关键之点,这些点在古典书论中被称为“节点”或“关钮”,所谓“节节换势”即是指此。“节点”有隐有显,显处人人易晓,隐处则非善思善悟不易明确。如能洞彻这些关节,便如庖丁解牛,神遇迹化,游刃恢恢,中音中节。合于桑林之舞,其书便当有节奏。如果昧于关钮,囫囵直下必然仓皇失势。在这里我们举一个有趣的例子:比如一段“S”形线条,中段虽然很平直,但有一个点,在数学中称之为“拐点”,他是连接顺时针(正旋)与逆时针(反旋)两端弧线的关键点,在数理中,曲线是质点运动的轨迹,“拐点”便是基于事物的真实,从更本质和更抽象的层面上对于运动的体之所指。用这样的眼光去审视古典大师的墨迹,我们会惊奇的发现:在古典大师的作品中,其“拐点”处必调整换势,而今人书迹常于此处轻滑写过,失其“势”矣。

刘彦湖作品

七 势能

势能是近代物理学中的一个概念,是指物体或粒子在不同的空间位置所具有的不同能量。古代书论中虽然没有势能这一概念,但以势论书已隐含其意了。势能又称位能,比如同一个物体处在高处就比处在低处具备更大的能量。势能和动能是可以相互转换的。用力把一块石头举高,是动能转化为势能,即石头的势能增加了。水从高处落下,驱动了发电机的旋转,是势能转化为动能,再转化为电能。势能等于物体的质量与所处高度的乘积,而动能等于冲量和作用时间的乘积。回到我们的书法上,则笔从高空落下较笔黏贴于纸上具有更大的势能,也可以转化为对纸产生更大的冲量。同样的高度,同样的能量,如果落纸时期望产生更大的冲量,则要求触纸的一瞬间要短,因此笔就不要瘫软委顿在纸上,在落纸的一刹那要有所控制,刘熙载说“起笔欲斗峻”,“力实纸空,透纸而能离纸”,便是此意。古代书论中又有“摇掷其笔”、“凌空取势”、“破空弑纸”、“老笔盘空”等说,目的都是赢的更大的势能和冲量。

笔法无外两端,一源于篆,一源于隶,刘熙载所谓“篆取隶合气长,隶取势险绝短,盖运笔与奋笔之辩也”。从笔的动力形态而言,运笔力合气长,偏于水平运动;奋笔势险绝短,偏于垂直运动。故古人又有“含忍之力与奋迅之力”之辩。起止之迹用点法、隶法,奋笔奋迅最为空灵有势,神情流转;画之势则用画法、篆法,运笔含忍,力合气长,坚实浑厚。功用不同,运动不同,能量也不同,惟需神而明之,便而化之。

结语

以上,从几个主要的方面对书法中的“势”进行了一番粗略的阐述。书迹形态、笔姿笔势、手的运动三者因果相生,互为表里,和谐一体,而贯彻三端者,一言以蔽之,“势”而已矣。

在与情态的、凝固的形的相对中,势是跃动的,是生机、是生命。书家们观蛇斗,观剑阵、观夏云奇峰、听大江朝涌,自然造化,一切可喜可愕的情状态势都可能转为胸中书意而幻化成笔底烟云。

势是打通书法自身狭小的畛域而同于自然妙有的契机。势也是生命情态间的顾盼关联,神情流转。势是力量,又是能量。赖此,书法艺术真力弥满,万象在旁,永不枯萎。书法的成败在于得其势,或失其势。故,势之于书,谓大且深矣。岂可忽乎哉?


刘彦湖作品欣赏

【羽扇纶巾】艺术理论

(一)艺术论文

1、当代书法批评的生存困境及现实超越(上、下,回复L1-2可查阅)

(二)艺术思想

1、周韵华艺术思想品读(回复H1-12可查阅)

2、惊涛拍岸论艺术:艺术家的内涵、艺术家的灵感、艺术家的使命、艺术家的传统与现代、艺术家的主义、艺术家的精神、艺术家的情感、艺术家的视野、艺术家的语言、艺术家的取舍、艺术家的雅俗、艺术家的忌、艺术是一件程序化的东西、艺术的含金量、艺术家的雅、艺术是一件很安静的事、艺术是一件让人着迷的事、艺术的传承、(回复J1-9可查阅)

(三)艺术观点

1、陈丹青:人才是个伪命题(回复G1可查阅)

2、吴冠中:看不惯没有作品的“硕士、博士”(回复G2可查阅)

3、吕胜中:没有书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回复G3可查阅)

4、丁乙:在限制和突破中拓展绘画的宽度(回复G4可查阅)

5、谢其章:图书装帧落后自己八十年(回复G5可查阅)

6、世间已无苏立文:商业化元素对中国艺术破坏过大(回复G6可查阅)

7、“欲望”的蓬勃发展催生艳俗艺术(回复G7可查阅)

(0)

相关推荐

  • 书法如何取势

    势即形态.气象也.势,有笔势.体势,每一笔画本身之势为"笔势",众画结合之势为"体势",字与字间章法之势曰"形势".有形则有势,兵家重形势, ...

  • 「昔文在线」潘景年:笔势刍议

    笔势刍议 文/潘景年 编辑-闻是 在中国古代书法理论中,「势」的概念可说是相当重要的.「古人论书,以势为先.」(清康有为<广艺舟双楫>)「夫人之书,须从师授.必先识势,乃可加工」,(唐张怀 ...

  • 中国书协培训班笔记(第八辑)

    汪永江 势"在中国古典书论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从最为单纯的一点一划,到每个字的字形结构以及相生相发的势脉关联,或者某种书体的风神意象,某个书家的风貌特征等等无不可以用"势&qu ...

  • 石开、刘彦湖、张公者对篆书的一点想法

    意不在篆 当代篆书创作三人谈 石开.刘彦湖.张公者 文|韩少玄 1 一.哪位.或者那几位书法家的创作,可以代表当下篆书艺术创作的最高水准? 二.假若站在书法史的高度加以审视,当下以篆书为主攻对象的书法 ...

  • 论刘彦湖

    ← 左右划动浏览大图 → ← 左右划动浏览大图 →

  • 刘彦湖《安敞廬印集》序

    编者按: 本书作为近几年来少有的书法.篆刻方面重要出版物,是一部极具探索性.学术性的出版文献,具有特别地收藏价值.荣宝斋在线将于4月12日隆重推出此书的典藏活动!(刘彦湖老师将亲自助力).惊喜意外!敬 ...

  • 刘彦湖 | 论“刀笔相师“

    刘彦湖,1960 年3 月生于黑龙江省,原籍吉林磐石人.现为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研究员: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院研究员. 论"刀笔相师&quo ...

  • 刘彦湖:中国的宇宙观念及迹化 —— 篆刻·文字·建筑(下)

    本文原载于网络,作者刘彦湖,1960年3月生于黑龙江省,原籍吉林磐石人.1981年拜罗继祖教授为师,学习书法及古典诗文,后又师从周昔非.王镛两位先生:1983年至1988年在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任资料员 ...

  • 刘彦湖:自以为在做艺术,其实不过是重复庸常

    古罗马皇帝·马克奥勒留曾言:我们听到的一切都是一个观点,不是事实.我们看见的一切都是一个视角,不是真相. 从大处.高处着眼,去看我们已经熟视无睹的事儿,你会发现,原来你相信的一切,也许只是一个谎言-- ...

  • 央美教授刘彦湖书法个性强烈,布局密不透风,线条又硬又直,惊奇

    最近观看了一场书法展,名字是"笔端旧梦--刘彦湖书法展",一进入展厅,就被深深地震撼到了,他的艺术小宇宙也太爆棚了吧,正如策展人所说的那样"我们可以在他的书法里观察到小宇 ...

  • 跨年大拍!王镛、石开、白谦慎、刘彦湖等当代名家精品0元起

    电话:13428660470(微信号) 拍品预览 王镛 行书<临池管见> 尺寸:690X34cm 石开 篆书<罗邺诗> 尺寸:34X34cm 曹宝麟 行书<福> 尺 ...

  • 刘彦湖《安敞廬印集》作品欣赏

    作为一位在书法和篆刻上有著斐然成果和充分经验的名家,刘彦湖一向不满足于延续性的经验劳作,而是不断朝向更高的学术目标勤奋用力,在不断拨开历史迷丛.探向中国篆刻源流的道路上,留下了他脚踏实地的印迹.从本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