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与庄周
《庄子》又名《南华经》,是战国中期庄子及其后学所著,约成书于先秦时期。司马迁说“庄子著书十万余言”,《汉书·艺文志》著录五十二篇,而今本《庄子》仅三十三篇六万五千多字,分内篇、外篇、杂篇三部分。《庄子》全书以“寓言”“重言”“卮言”为主要表现形式,继承老子学说而倡导自由主义,蔑视礼法权贵而倡言逍遥自由,内篇的《齐物论》《逍遥游》和《大宗师》集中反映了此种哲学思想。《庄子》是继《老子》之后体现道家学说的一部极其重要的作品,在中国古典文学、哲学、艺术思想史上均具有不可动摇的“绝对经典”地位,与《老子》《周易》合称“三玄”。《庄子》以其深邃的思想内容和奇诡的创作手法,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树一帜,是一部洋溢着浪漫主义气息的古代诗意散文集。
庄子,战国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名周,字子休,是继老子之后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学的创立者,与老子并称“老庄”。《汉书》避明帝刘庄讳,称严周。楚庄王后裔。做过漆园吏。家贫,曾借粟于监河侯。不愿“为有国者所羁”,拒绝楚威王厚币迎聘。“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继承发展老子“道法自然”观点,否认有鬼神主宰世界。认为道无为无形、超越时空,是万物的创造者。主张齐一物我、是非、大小、生死、贵贱。幻想一种“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精神境界。要人安时处顺,逍遥自得,以养生避害。首先提出“万物之理”的范畴,并用“气”解释人之成毁,对后代思想影响颇大。唐天宝元年诏封南华真人,宋、元皆有加封。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