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前的供销社还在营业 里面存放80年代的婚嫁礼品 每件才五元
在山西临猗县角杯乡的西张吴村,有一家仍在营业的供销社,虽然经营性质已经变更为个人,但货架上的货物还与以前基本相同,都是老百姓生活中需要的日用百货,如布料、鞋子、针线等,甚至在城里商店找不到的东西,在这家小店里还能找到,被村民戏称为“百姓解忧杂货店”。
据目前的店主王竹平讲,西张吴村以前是乡镇所在地,这个供销社是当时镇上唯一的百货店,大约建于70年代中后期,距今已40多年,后来供销社变更性质由私人承包,期间又两易其人,她接手也已有10年。但不管谁在经营,都没有改变店内的设施原貌,供销社的门面、货架、门窗、墙壁全部是以前的样子。图为王竹平站在店门口。目前的店名虽然改成了便民超市,但仍旧带着“供销社”的字样。
图为店里的内景和摆放的货物。“这些货物的摆放也是按照货架上的装饰图案摆放,我也没有改变,因为周边乡村的百姓都习惯了,改变了就会不适应”,王竹平说。
图为店内依然挂着以前“挑多不厌,问多不烦”展示营业员服务态度的标语牌。
王竹平手里拿的长尺也是当年的营业员用来量布的尺子,她说现在的自己也是用这个给乡亲们扯布。
王竹平介绍,目前店里主要经营鞋帽针织布匹等生活用品,由于现在的村里中老年人和孩子居多,所以商品都不是很高档,价格也比城里便宜。
“但店里还有不少老百姓需要的针头线脑等小商品,甚至七八十年代的物品都有”,王竹平边说边从柜台上取出几样商品,“这些东西大多是当年留下的,我们都没有扔掉,想着万一有人需要了,再找就难寻了。”图为王竹平取出的手电筒和镜子。据说这些是当年店里卖的婚嫁礼品,每件价值四五块钱。
图为七八十年代商店里卖的润手油,几分钱一瓶,现在已经没人要了。
店里保存的供销社出售的小扣子和女孩的发夹。扣子在当年的价格是一毛钱十几个,供人们做衣服使用,现在的人都买衣服穿了,所以扣子也没人要了。
“这是一家几十年的老店,周边村里的老顾客熟门熟路来的不少,生意谈不上火,也谈不上怎么淡,只要开门就有顾客来,我每天守着,主要给乡亲们图个方便”,王竹平边给一位顾客扯棉布边对摄影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