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萨琳娜》|璞玉本痴顽,舍我谁纯粹
十几年前的非洲大地,一个婴儿被抱回了村落……我们也许没赶上看这孩子怎么长大的。不过我们看到了长大后的女孩子,像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被上苍丢在非洲的盐碱大地,带着人性本然的纯粹,无所谓好或者劣,只是棱角分明、粗粝极致。
她就是萨琳娜,爱的极致,恨的极致,坚韧的极致,柔软的极致。大仇苦和大悲悯在她身上集中,她不是一个普通的女人,而是上苍造物的偏心,把最浓的色彩和最稠密的人性浇筑给了她。
《萨琳娜》不是一部简单话剧,而是一曲人性和命运的赞歌。
载歌载舞,打击乐配
“我想爱就爱,我愿恨就恨”
萨琳娜是被人从沙漠里捡回来的孩子,她无父无母,在村落里自由地长大。虽不像孙悟空是石头里蹦出来的,可她的天然、不受拘束却与生俱来,爱与恨的交织伴随着她的一生。
原始村落里,女人的血是污秽的,因此不能去河里清洗带有女人血的衣物。萨琳娜面对这初级的不公,愤而不平。更不平的不在于浣洗,而在于她要嫁给村落首领的大儿子萨罗,一个她不爱的男人。
不爱,为什么要嫁?
没有原因,这是你的命,跟你身为女人一定要躲在屋内洗脏衣服一样天经地义。
萨琳娜不爱大儿子,只爱小儿子。她无法选择,无从抗拒。她是首领一家养大的,大儿子勇武、强悍、阳刚,代表了生存的原始力量,唯独缺的,是萨琳娜的“爱”。被迫嫁给不喜欢的人,是她的“第一重恨”。
一场不公平的婚姻,让萨琳娜从无忧无虑变得心怀怨愤。被丈夫强迫而诞下的孩子,成了萨琳娜耻辱和痛恨的印记。这是她的“第二重恨”。
丈夫被邻帮部落杀死,萨琳娜终于自由,她还忘不了心里对爱人的情意,一定要嫁给首领的小儿子。年轻时候的恋人,眼看就可以完成婚姻仪式,而公公和婆婆出面制止,指责萨琳娜对打仗受伤的丈夫见死不救。
此刻,面对长辈的强权,萨琳娜爱的那个人,首领的小儿子卡诺,逃避自己情感,后悔自己跟萨琳娜之前的欢爱。他在萨琳娜和自己父母之间毫不犹豫选择了后者。
或许,男人的选择,出于对部落家族血液里强横霸蛮的屈服,但,男人的选择,是对萨琳娜的放逐,也是击溃她活着和爱的最后一层防线。这是她的“第三重恨”。
萨琳娜独自生孩子
话剧宣传册页上,是萨琳娜独自在荒原生孩子的侧影。她因痛苦而狰狞,但脸上的不服、嘴角的抽搐凝聚了无穷无尽的力量。这力量,是三重恨意的顶峰,她对这个世界有多么爱,此刻就有多么恨。
她是在生产跟卡诺一夜欢爱的孩子,但她更像在阵痛中完成对宿命的礼敬:
我是爱你的,我愿意为你生孩子,为你体验世间最大最危险的痛;但我不爱了,从生产开始,我要恨,我告诉儿子:“你没有父亲,你是我和仇恨生的孩子”。
萨琳娜哪里是在生产,她简直就是在进行人与天地、与命运、与仇恨之神的谈判!
这是一场祭奠自我的仪式,从生命诞生的最初,把所有的爱割裂,把所有的恨集合。
从此以后,萨琳娜重生了,抱着她和“恨”的结晶,开始了复仇计划。
生命在轮回成熟
复仇的故事大家并不陌生,《萨琳娜》这部剧的复仇,在三代人的纠葛中,最终达成和解。
这部剧全称是《萨琳娜-最后的脊梁》,无论爱或者救赎,复仇或者宽恕,“最后的脊梁”其实是在讲生命在轮回中成熟的故事。
萨琳娜的三重恨,她要逐一破解。
第一重恨,逼她出嫁的首领家族。她把死去的公公的脊梁打散,扔到沙漠各处,因为这样,公公的灵魂就不得安宁。
第二重恨,逼迫她的丈夫。她对自己和丈夫生下的大儿子一点儿也不心慈手软,不仅喂奶时不看他,而且利用二儿子去杀大儿子。
第三重恨,对自己曾经深爱后来深恨的卡诺。她独自抚养他们的私生子,把仇恨的种子埋在二儿子的心里,教唆他成长为一个复仇工具。
爱没有了,只剩下了恨,人生该走向何处?
大儿子和二儿子厮杀、斗殴
二儿子和大儿子互相厮杀,但这莫名的仇恨带来的是巨大的荒芜和空虚。生命本来是什么样子呢?或许萨琳娜自己也不知道,因为自己的两个儿子都死了,仿佛“爱”和“恨”同归于尽了。她还有什么?
世事沉浮,卡诺新娶的妻子,是邻帮国家的公主,她在爱中长大,年轻、活力、漂亮。她从别人口中得知萨琳娜的事,一定要亲自去看她。
一面是失去儿子、充满恨意、饱受摧残的老妪,一面是生养了五个孩子、生活幸福的年轻女子。公主摸着萨琳娜的脸,触摸到她的皱纹,为她身上所有的不幸感到深深的震撼和歉疚。
萨琳娜在被碰触的一刹那,仿佛回到小时候,老奶奶把她放在纯洁的河水里沐浴。公主把自己最小的、最珍爱的儿子(第六个)送给了萨琳娜,萨琳娜释然了。她把公公最后一块脊梁骨还给公主,抱着孩子,独自走向荒原……去好好活着。
被绑的萨琳娜和公主
生命本来该有的样子是什么?像这个公主一样,善良、仁慈、美好?还是像萨琳娜那样,充满了原始的、浓烈的爱恨情欲?
如果单纯说,爱最终化解了仇恨,宽恕最终稀释了执念,可能太过单薄。或许生命本来无所谓好坏,所有加诸萨琳娜身上的那些,使她不再是一个女人,情人,母亲,疯子,而成了兽性、人性、神性融合为一的集合体。
她从一个婴儿被抱过来,她怀着仇恨生下一个婴儿去复仇,到最终怀抱着没有血缘关系的一个婴儿出走——三个婴儿,仿佛画了一个圆,完成了生命的轮回。
爱没有了,恨也没有了,那就好好活着吧,萨琳娜的生命完整了,成熟了。至此,剧终。
无辨雌雄,精神归一
《萨琳娜》这个剧,有着相对完美的对称结构。
比如,人物设置的对称。有凶悍的大儿子,就有懦弱的小儿子;有萨琳娜对大儿子的不爱,就有萨琳娜对小儿子的爱。
有第一代和平共处的兄弟,就有第二代同母异父但相互厮杀的兄弟。第一代兄弟生活和平共处,但爱情上截然不同。第二代兄弟都是心怀仇恨,但在复仇中却找到了彼此血浓于水的情分。
比如,情欲和人设的对称。有萨琳娜的狂悖,就有公主的平和。萨琳娜有多么繁复的经历,公主就有多么单一的幸福。
萨琳娜的爱和恨变迁,是全剧最明显的线索;但剧情深处,还有一条线索,就是萨琳娜、公主本性的“善”,一直跟人类自身劣性、外界环境、宗族信仰乃至命运和上天的和解或对抗。
当然,最完美的对称,还属人性中雄性和雌性的对称。
萨琳娜被迫嫁给不爱的人,全部村落都庆贺,她反抗着不爱的丈夫。后来,对卡诺失望之后,她从爱到恨,开始复仇。乍一看,好像是女性意识的觉醒,她开始认识到自我价值,开始对抗父权和男权。
然而,哪有这么简单?
萨琳娜的原始野性,情感充沛和性格刚烈,都不是一个“女性觉醒”的标签可以贴得住的。
她活得太本然,太纯粹,太炽烈,她甚至是无意识地,被生命的神秘力量赋予了太多,这不仅仅包括她的善意(养育婴儿),也有恶意(设计复仇),还有荒芜(复仇之后)。
她像个一多棱镜,照射了太多侧面。反而因为她照射了太多,男人身上的品质显得脸谱化和单一。
丈夫虽然凶悍,但是丈夫作为男性,征战、守卫村落,充满了担当,这些阳刚的品质,可能被观众忽略。卡诺对萨琳娜的感情,看上去像个“渣男”,但卡诺在多年后守护妻儿,却是充满责任感。
男性的特点,没有那么突出,但是可以窥见人性的部分,因此,他们不是悲剧的缔造者,只是芸芸众生中一个本分者,无所谓善恶与否,是非对错。
相比之下,萨琳娜太过突出,是大地之母。剧本在处理“男人”和“女人”方面,借助萨琳娜小儿子的话做了阐释:“大哥不是他父亲那样暴戾的人,他跟我很像,是跟我们一样的人。”
萨琳娜的两个互相厮杀的儿子,最后以“兄弟”互称。抛开血缘,他们彼此相认的,是对方身上跟自己一样的特质,勇敢、义气、英武,同时最重要的,善良未泯。
他们继承了父亲身上的 “烈性”,同时继承了母亲身上的“柔性”,共同的品质特点,才是兄弟彼此相认的虎符。
所以,可以判断,萨琳娜的优点恰到好处地弥补了上一代男人的缺点,这才是雄性和雌性相结合,诞生新生命、传递生命美好的价值!
而剧情结尾,最后一块脊梁骨,萨琳娜还给了卡诺的妻子,与其说她放下对上一代的怨恨,不如说她是放下了自己的执念,只留下生命之初“无爱无恨”的纯粹,传承到下一代。
生命的意义,不就在于生生不息么?
……当然,这不过是话剧,不过是故事。几十年前的非洲大地,无数婴儿出生,无数人们死去,讲故事的人都已经不在了,然而那些爱和恨的命运还没完——完不了。
-劇終-
刘舒谊
青年作者、编辑、自由撰稿人
图片来源 爱丁堡前沿剧展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