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管理者应当树立的人才理念

管理者应当树立的人才理念

 ◆ ◆

作者:许平

人才是立业之本,兴业之基。人才兴则事业兴,人才旺则事业旺。

人才是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也是企业生存发展极其宝贵的资源和依靠。

一个组织事业成功与否,一家企业生存发展如何,与其人才发展战略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那么,作为管理者应当树立什么样的人才理念呢?

本人觉得,无论是社会组织还是企事业单位要想事业有成、蒸蒸日上,应当树立以下人才理念:

要有爱才之心

所谓爱才,就是重视人才,尊重人才,重用人才。爱才之心是衡量管理者管理素养的重要标志。真正有爱才之心的管理者必须“亲贤人而远小人”“亲能人而远庸人”。一个合格的管理者应知道,只有把人才当作最重要、最稀罕、最宝贵的资源去对待,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去爱护人才,才能把各项事业建立在持续发展的根基之上,并长久地保持在良性循环的轨道上。

要有识才之眼

任人唯贤、任人唯能的前提是识才,也是现代管理的基本素质。一个管理者能否慧眼识才,直接关系其事业的成败。识才首先要弄清人才标准。最基本的人才标准是身心健康、德才兼备、性格良好的人。

其中,尤其要强调“德”。“才是德之资,德是才之帅”。俗话讲,无才无德是庸人,有德无才是好人,有才无德是小人,德才兼备是贤人。只有放手任用贤人、能人,事业才能兴旺、久远。

要有聚才之能

“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仕”。如同植物有向光性一般,人才同样具有“向光性”,这里的“光”是指用武之地,是指前途和未来。作为管理者应努力营造“引才的洼地”和“聚才的磁场”,这洼地和磁场从何而来?

我看主要有三点:

一是靠美好的共同愿望吸引人,这对于社会、组织来讲叫做共同理想,对于企业来说叫长远愿景;

二是靠领导的人格魅力聚集人;

三是靠良好的待遇留住人。

要有容才之量

一个管理者具有容才的雅量,才能真正做到用好人才。

一要容人才之长,即容得下比自己强的人,不能“小肚鸡肠”,或者“武大郎开店”。

二是要容人之短,对人才不求全责备。一个人的优点和缺点、长处和短处往往是相对的。列宁说过:“一个人的缺点是优点的延续,优点是缺点的延续。”管理者的能耐体现在使人才的优点更优,并努力使其缺点成为其长处。

三是要容人之错。“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再能干的人只要多做事情,有过失、犯错误也是在所难免的。遇到这种情况,作为领导者千万不可“简单粗暴”、甚至“讽刺挖苦”,更不能“居高临下”“盛气凌人”,应当用包容的心态对待人才,真诚与他们沟通交流,与他们一起找出错误的原因,使他们“轻装前行”,只有这样,人才的智慧之花才能常开。

要有护才之胆

人常讲,过人之人必有过人之个性。人才往往与世俗观念有不一致的时候,因而遭受攻击甚至迫害也就在所难免。

原因很简单:不是所有的真知灼见一开始都被人认为是真理的;人才因为先知,所以往往先行;人才对时间异常珍惜,没有许多闲工夫去处理人脉关系;“鹤立鸡群”,“鸡”必妒之。

所以,很多人才在世俗看来是情商低的人,是我行我素的人,是不合群的人,是异端、异类。

作为管理者,当人才受到非议、打击和迫害时,应“挺身而出”,与人才休戚与共,只有这样,杰出人才方能受到更好的保护,并患难不离地跟随你。

要有育才之识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人才不是天才,每个人都有一个成长和成熟的过程。只会发现和使用现有人才的管理者是慵懒的管理者。

管理者应当给所有员工创造有利的成长环境,给他们提供增长才干和表现才干的机会,只有这样,人才才能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来,否则事业就会后继无人。

现实中,由于有些管理者给一些人才锻炼和表现的机会不多,有时虽然用了,但由于被用者资历不够,不敢大用,致使他们的才干得不到提高,也得不到展示,一些出类拔萃者也跟着“齐步走”。等到资历熬过了,再平衡提拔,此时其锐气已丧失了,才思也迟钝了,积极性也没有了。这不仅是人才的悲剧,也是其所在组织、企业的悲剧!

要有荐才之德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这不仅是人才发展的客观规律,也是大自然的辩证法。

一个人能够干出一番事业当然了不起,但能使自己的事业后继有人的人更加伟大。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应以全局为重,以“春泥护花”的精神勇于把比自己强的“可畏后生”推上去,精心扶持,待其“羽翼丰满”时,让其担当重任。这样对事业的发展才极为有利。

反之,总是压制、“踩踏”具有发展潜力的人才的管理者肯定不是一个以事业为重的人,而且为给事业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要有用才之道

人才得到了,如何用很关键。用人之长,避人之短,是用才之首策。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这世界上的全才是极少的,而大多是偏才。

古人讲:“授任必求其当,用人必求其适”,意为一个人适合做什么事就让他去做什么事。作为人才,其长处发挥得越是极致,其短处也就自然不再明显了。

除此之外,作为管理者还需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启发自觉,尊重个性;

二是赋予人才某些决策权力;

三是使组织与个人的价值观达到最大程度的一致;

四是使人清楚所从事活动的目的和意义;

五是管理者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六是对特殊人才要打破地域、年龄、学历、亲疏等限制,大胆起用,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这个人的智慧和能力;

七、要协助人才融洽良好的人际关系,给他们创造一个轻松的心理环境;

八是要及时褒奖,让贡献突出的人才有名、有利、有地位、有前途。

【作者简介】许平,江苏靖江人。曾从军20年。爱读书、爱思考、爱生活。曾在国家、省、市报刊发表各类文章百余篇。

(0)

相关推荐